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四十章 猛将终投汉,江东稳孙权10

第一百四十章 猛将终投汉,江东稳孙权10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开局通星际,我用破铜烂铁换千亿 真祖大人跑去当吸血鬼猎人了 灵气复苏之超人降临 深渊在左边 重生六零姑娘有点颠 我的师门有点强 触碰蔷薇 斗罗:苟在史莱克默默升级 离婚后,前夫追我上瘾了 庶子不当

赵旻既然不再苦苦相逼,周瑜便松了口气。 而松了口气的周瑜,很快便想到1个很严重的问题。 “从文,以我观之,刘备之意不在吴郡,而在丹阳、庐江2郡也!从文以为然否?” 赵旻暗暗点头:周瑜果然了得!此外刘备还有个意图… 赵旻正欲作答… 安置妥当兵卒的赵旭,恰好赶到大堂门外。 “少君,将士皆已安顿完毕,明日某等是否继续赶路?” 赵旻挥了挥袍袖。 “兵卒不到两日赶路6百余里,明日暂且休整1日。阿旭,你务必守好门户!” 赵旭也是个干脆人,其人在行礼之后,便当即关闭门户、亲自守在门外。 在太史慈、周瑜疑惑不解的眼神中,赵旻压低了声音。 “子义、公瑾2位兄长可知,刘玄德曾欲阴夺荆州、并图谋庐江及丹阳2郡乎?” 2人果然神色大变。 “竟有此事?” 随即,周瑜便反应过来。 “如此说来…从文,你竟已往返于荆、益2州乎?” 赵旻微笑颔首。 “正是!万幸我察觉到刘玄德举止异常,及时赶到襄阳、恰好破解刘玄德之诡计!” 臭不要脸的苟哥,便这么将老丈人张裕警告之功,以及荀攸、庞统的提醒之劳据为己有。 赵旻向2人简略叙述了1番刘备(实则是诸葛亮)的诡计,顺便又简单提了1下自己收黄忠、文聘这两名猛将之事。 当然了,赵旻重点强调了1点。 “公瑾兄长,据我所知,庐江周氏家大业大、人丁兴旺,若刘玄德诡计得逞,届时你恐将进退两难也!” 庐江周氏为地方冠族,累世公卿,其家族成员确实不少。 (周瑜)从祖父(周)景,景子(周)忠,皆为汉太尉。父(周)异,洛阳令。 摘自《吴书之周瑜传》 周瑜实则出身于两世3公之家,其父周异还做过京县洛阳的县令(相当于后世首都的市长),地位同样尊贵无比。 此前,周瑜之所以不能与孙策会师,便因为庐江郡被袁术占据,周瑜投鼠忌器之下,不得不被袁术软禁在淮南郡治寿春。 刘繇奔走,而(孙)策之众已数万矣……顷之,袁术遣从弟(袁)胤代(周)尚为太守,而(周)瑜与(周)尚(瑜之从父)俱还寿春。 之后周瑜便不见记载,直到建安3年(西历198年),周瑜才借着“为居巢县长”的机会,出奔江东,再度归附孙策。 (袁)术欲以(周)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3年也。 以上皆摘自《吴书之周瑜传》 刘备之所以欲夺庐江,实则打的也是周瑜的主意。 1旦刘备攻下庐江,周瑜又当何去何从? 周瑜如今之所以痛苦纠结,实则也存有担心自家族人安危的考量。 但话说回来,赵旻既然已破解刘备的诡计,那么刘备便无力再分兵攻庐江,只好将埋伏改设到丹徒隔壁的句容县。 这1点虽仅为赵旻猜测,但以赵旻对刘备、诸葛亮的了解,此事发生的概率极高。 周瑜在后怕不已之余,向赵旻连连作揖。 “万幸从文算无遗策,否则瑜岂非不忠不孝乎?” 赵旻抱拳还礼后,笑着看向周瑜。 “公瑾兄长不必担忧庐江周氏安危,我已令兴霸兵发豫章郡,刘玄德必将无力攻庐江郡也。” 周瑜再次道谢后,终于恢复到其人昔日那般智珠在握、云淡风轻的状态之中。 “从文,为今之计,惟有逼出刘玄德1途耳!” 赵旻颔首。 “兄长放心,我已安排妥当,待明日我见过翼德叔父、托其人转告刘玄德后,刘玄德必将在35日内接诏撤兵!” 周瑜微微1笑。 “纵使刘玄德心有不甘,此番亦不得不撤兵,入冬后吴侯若加强防备,则来年刘玄德必将以稳定交趾4郡为先,如此,来年江东安矣。” 赵旻却持不同意见。 “然则,公瑾兄长,刘玄德仍据会稽郡,其人若明攻吴郡,暗伐庐江,孙权又当如何应对?” 诚然,哪里有千里防贼之理? 孙权若再如此猜忌臣属,来年恐怕将不太乐观… 好吧,孙权来年仍然可以找赵旻求援。 对于有勾践之英奇的孙权而言,找赵旻求援毫无心理负担。 对于赵旻而言… 好吧,无论于公于私,赵旻都确实应该帮孙权。 因为刘备若成长起来… 那简直太可怕了! 刘备当年与袁术争盟淮隅之时,若非吕布偷了刘备水晶…也就是刘备的大本营、徐州治所下邳城,刘备、袁术最终孰胜孰败尚未可知。 但话说回来… 听到赵旻这番话,周瑜神态虽仍云淡风轻,但眼神中不免多了几分黯然。 “待此番刘玄德撤兵之后,瑜尽力苦谏吴侯便是。” 不怪周瑜黯然神伤,因为不言而喻,孙权绝无可能遣周瑜坐镇庐江郡,而太史慈如今去意已决,待来年,孙权麾下尚有何人可匹敌关、张2人? 不管程普、韩当、黄盖这3老联手,还是蒋钦、周泰、陈武3青壮武将联手,都能稳稳抵御关、张之攻势,但问题是… 孙权可能如此做吗? 所以,来年刘备若再攻江东,那么来年江东的剧本1定与今年如出1辙。 1时间,周瑜黯然神伤,而赵旻心中思绪万千。 无论周瑜还是赵旻,看得都极为透彻: 孙权最担心的根本不是刘备。因为孙权很清楚,有赵旻为他兜底; 孙权最担心和恐惧的,实则是自己麾下那些强臣摆脱自己自立! 注意:孙策实施授兵制已4年有余,故而孙策的1众故臣都有他们各自的部曲…也就是私兵,孙权焉能不为此担心? 江东如今最大的问题便在于此。 孙权尚未培育出自己的班底,便被刘备(实则是诸葛亮)盯上。 如今江东内有臣强主疑之忧,外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之大患,这个困局,对孙权而言… 其实不难解。 在未来两3年中,孙权只要依靠赵旻对抗刘备,同时慢慢锻炼、扶植自己的班底即可。 只要孙权的发小朱然、吕蒙等人,孙权1手提拔的心腹周泰,以及不太受孙策重用的凌操、董袭这些猛将都成长起来时,孙权便可从容应对刘备。 当然了,以孙十万的性格,其人1定还会如历史上1般,制订出左右督制度来制衡这些老将… 这也是江东所特有的政治生态使然。 但话说回来,来年孙权因不敢放手用人之故,还远不能对抗刘备。 换言之,因赵旻积极布局、黄祖搅局、刘备提前得到诸葛亮之故,天下3分之势有向赵旻、刘备隔江而治发展的趋势。 1念及此,赵旻方才想起1事: 我去!老子居然忘记问张裕,这大汉天下究竟如何方可大1统! 老子到底是应该先定刘备,还是应先讨袁绍? 苟哥登时懊悔不已,但也无计可施。 不言而喻,苟哥若敢再去益州,伏寿就真敢再把苟哥关进宫城半年。 苟哥暗暗打定主意: 待返回许都、找伏寿报到之后,他1定派赵贲再跑1趟成都问个清楚。 可怜的赵贲:纳尼? 在强压下心中懊悔之余,苟哥复又看向周瑜… 瑜哥既然暂时不愿转投苟哥麾下,那么无论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苟哥都应助瑜哥搞定来年的庐江危机。 谁让庐江郡与豫章郡隔江相望、而刘备又始终对江东虎视眈眈呢。 “公瑾兄长勿忧,来年弟必竭力避免刘玄德攻庐江郡。” 正苦思对策的周瑜,闻言精神1振。 “从文有何妙策可解此危机?”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4)袁胤 兴平2年(195)孙策东渡,周瑜在历阳县迎之。历阳属淮南郡,可知周尚的“丹阳太守”,确系遥领无疑。 会(孙)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周)瑜,瑜将兵迎策。--《吴书周瑜传》 孙策渡江击溃刘繇之后,将丹阳事务,委托给周瑜。孙策征讨吴郡、会稽时,曾对周瑜说:“吾取吴会,卿还镇丹阳。” 刘繇奔走,而(孙)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周)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吴书周瑜传》 不难看出,在孙策东渡之始,周尚便被架空。周瑜则接替了叔父的地位,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丹阳太守。 此处还要特别强调1点,丹阳分大丹阳和小丹阳,大丹阳即丹阳郡,小丹阳即丹阳县。 周瑜“还镇”的丹阳,当是小丹阳。小丹阳就位于历阳东侧不远,在秣陵(吴都建业,今南京)以南。彼时丹阳郡的大部分地区,依然被祖郎、严白虎等扬州宗帅控制。 袁术在寿春得知孙策“自置僚属”,十分不悦,遂召还周尚与周瑜,改授自己的堂弟袁胤,出任丹阳太守。 顷之,袁术遣从弟(袁)胤代(周)尚为(丹阳)太守。--《吴书周瑜传》 (5)徐琨 孙策彼时羽翼已丰,对袁术这爿“冢中枯骨”愈发不屑。听闻袁胤到来,立刻遣兵驱逐,与袁术撕破脸皮。 袁术遣从弟(袁)胤为丹阳(太守),(孙)策令(徐)琨讨而代之。--《江表传》 由于彼时周瑜和周尚已经被袁术征调回寿春,因此孙策任免徐琨为继任丹阳太守。 徐琨的父亲徐真是孙坚妹夫,因此徐琨与孙策为表兄弟。孙权后来还娶了徐琨的女儿,亲上加亲。 (徐)真,与(孙)权父(孙)坚相亲,坚以妹妻真,生(徐)琨。--《吴书妃嫔传》 可见孙策任免徐琨,与袁术任免袁胤,都是任人唯亲,“肥水不流外人田”。 (6)吴景 徐琨与孙策虽为表兄弟,但部曲众多,威震1方,逐渐引来孙策的猜忌。遂被罢官,改由吴景担任丹阳太守。 (徐)琨手下兵多,(孙)策嫌其太重,且方攻伐,宜得琨众,乃复用(吴)景,召(徐)琨还矣。--《江表传》 吴景是孙策舅父,之前在袁术麾下时,就曾出任过1任丹阳太守(见前文)。相比徐琨,吴景的血统离孙策更近1些。 自此,吴景便长期担任丹阳太守,直到建安8年(203)“卒于官”。 汉(室)遣议郎王誧,衔命南行,表(吴)景为扬武将军,领(丹阳)郡如故。(建安)8年,(吴)景卒官。--《吴书妃嫔传》 至于徐琨,自此以“中郎将”的身份跟随孙氏兄弟征战,最终死于讨伐黄祖的战争。彼时孙策已死,在位者是孙权。 (徐琨)从讨黄祖,中流矢,卒。--《吴书妃嫔传》 从这个角度看,孙氏兄弟无疑是刻意削弱徐琨的部曲,以强干弱枝。 孙策对庐江太守6康的军事行动,是刘繇与袁术反目的导火索。 刘繇是东汉疏宗,避难淮浦(属徐州下邳),兴平元年(194)被关中朝廷(李傕、郭汜)遥署为扬州刺史。 理由很简单,因为去年(193)扬州刺史陈温被袁术所杀。 (袁)术以馀众奔9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魏书袁术传》 扬州刺史治淮南郡(即9江郡)寿春县被袁术霸占,刘繇当然不敢赴任。遂渡江至丹阳曲阿。 前文已经提过,迎接刘繇至曲阿者,是吴景与孙贲。 吴景、孙贲迎(刘繇),置曲阿。--《吴书刘繇传》 吴景和孙贲的政治隶属与血统隶属,非常值得注意。 从政治派系上看,吴景是袁术所署丹阳太守,孙贲是袁术所署丹阳都尉。 从血统关系上看,吴景是孙策舅父,孙贲是孙策堂兄。 换言之,1个扬州两个牧,袁术牧江北,刘繇牧江南,这无疑是袁、刘双方在陈温死后的妥协结果。而在其中充当居间联络者,便是孙策集团。当然,彼时的孙策集团隶属于袁术。 刘繇在丹阳北部,以曲阿为治所,相继招募了流贼笮融与薛礼。他们都是昔日陶谦的部将。 薛礼屯秣陵,笮融屯(秣陵)县南。从地理位置上看,秣陵县南,大抵应该在石城或小丹阳。 下邳相笮融,依(刘)繇为盟主,(薛)礼据秣陵城,(笮)融屯县南。--《江表传》 同1年发生1件事,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关系。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88/261147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88/261147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