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唤群臣议政,召各地强兵终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谁言无敌?从地球杀出的炼体暴徒 全能巨星:天道带我上高速 精灵之我是农场主 快穿:天选打工人手握炮灰剧本 诸天万界:家父石坚,威压九叔 大明皇太子 还没被感染,丧尸系统怎么来了! 娇虎 六十年代女军医 重生八零旺夫小辣妻
自彼时起,赵旻便任臧霸为都督徐、青、兖3州军事之职,简称都督。
臧霸和陈登的分工为:
臧霸镇守徐、青、兖3州边界,也就是镇守徐州北;
而下邳国人、广陵太守陈登,则长期驻扎徐州广陵郡,镇守徐州南部的广陵郡、下邳国及彭城国3郡国。
以是故,赵旻在灵机1动、拿出公孙度之死做为挡箭牌之下,便想到了趁公孙度死时,占据青州东莱郡。
其实,赵旻深受关羽的战术启发,对此还有更深1层的考虑。
曾长期做为陈登助手、此次随赵旻1同返回许都的徐州人陈矫,闻言起身行礼。
“主公此策甚为高明!矫以为甚善!如此1来,某等亦可借此试探袁绍3子之反应。”
赵旻颔首。
“季弼之言甚合我心!季弼且安坐,诸君以为如何?”
刘晔起身作揖。
“主公之意为…某等避开白马、延津1线,另择青州与袁氏开战?只是…”
荀攸起身补充道。
“只是…主公,袁氏在青州部署兵力几何?是否善战?若某等骤夺东莱、图谋北海国之时,袁氏若于短期召集大量兵力,青州会否转入拉锯战?
综上,愚以为,此事不宜过早定论,应先召回宣高仔细商议之后方可定夺。不知主公以为如何?”
荀攸1如既往地稳如老狗。
荀攸、刘晔2人配合得愈发相得益彰,此2人联手所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其威力、深度,绝对在诸葛亮为刘备苦思出的策略之上。
是以,程昱、董昭、诸葛瑾及周瑜等智者无不颔首称善。
董昭作揖道:“主公,昭已连夜遣斥候召还各地驻军,愚以为,待诸君齐至,某等再仔细商议袁本初、公孙升济将来引发之动荡亦不为晚也。”
赵旻颔首。
“便如此!”
其人略作思忖后,见黄忠、文聘2人不在场,便索性大大方方道。
“诸君,而今西域都护府已重设、且西域诸国皆已臣服于我皇汉,更兼凉州丰收、政通人和,故卫府而今已无西北之忧,诸君以为,将来两3年,我等应如何稳步发展?”
赵旻此言1出,卫府众人皆陷入沉思之中;
而太史慈、周瑜2人则震惊到无以复加。
周瑜忍不住向赵旻作揖道。
“主公今岁远征,竟有如此成果?”
赵旻微微颔首。
“非止如此,公瑾兄长,益州而今业已步入正轨、士民人心皆已定矣!”
周瑜这才知道,赵旻竟然隐藏得如此之深、而且如此隐蔽。
这简直是1定的,谁让赵旻是个苟哥加老银币呢!
周瑜突然觉得,自己完全看不懂赵旻。
于是其人再次向赵旻行礼。
“主公,既如此,卫府何不趁袁本初病重,于来年1举扫平河北?”
诚然。
西域已定,凉州、益州又稳步发展,赵旻在完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之下,为何不尽出大军、1举扫平河北?
苟哥的世界,我等正常人委实看不懂。
面对周瑜的提问,赵旻却哑然失笑。
“公瑾兄长此言差矣!河北乃我皇汉光武帝龙兴之地,其地富庶,兼且士族豪强部曲众多。
我等若贸然攻之,必将陷于胶着境地,如此岂非予刘玄德趁火打劫之良机?此智者所不为也!”
赵旻考虑得果然比周瑜要深远。
他始终在防备天下3分。
如今的赵旻,当然已具备两线作战的实力和资本。
但是!
赵旻如今1旦对袁绍发起总攻,刘备1定会趁机夺取其人垂涎已久的荆州!
赵旻怎么可能放弃即将到手的荆州?
更何况,如非万不得已,赵旻决不愿与刘备为敌。
刘、关、张3人合力,外加诸葛亮的智力…
这绝对不是闹着玩的!
早在没有诸葛亮之时,刘关张3人在面对袁绍、袁术、吕布、曹操这些强敌之时,犹可始终屹立不倒。
遑论而今,刘备已得诸葛亮鼎力相助乎?
综上所述,苟哥有必须要苟下去的理由。
两个字:大耳贼!
历史上曹操已经足够重视大耳朵刘备,可结果呢?
呵呵!
曹操对刘备不可谓不步步紧逼,可结果呢?
建安2十4年(西历219年),关羽水淹7军、威震华夏,直接导致曹操惊、怒、恐、忧交加,病情因此加重,过了半年多便1命呜呼!
若非司马懿、蒋济、孙权、吕蒙这些小人联合使用阴谋诡计暗算关羽,盖世英雄关羽又怎么可能会败走麦城?
曹操的前车之鉴犹然历历在目,继承了曹操几乎全部遗产的苟哥,又怎么可能会重蹈曹操覆辙?
是以,苟哥早已打定主意,要坚定不移地…
苟下去!
面对周瑜的质疑,赵旻给出的答复合情合理,卫府众人…尤其是曾见识过刘备能耐的原袁绍、曹操麾下众人,对此深以为然。
程昱、董昭、荀攸3人同时附和苟哥。
“主公所言极是!刘玄德既有枭雄之志,更兼关张2人皆万人敌,若非必要,某等决不可予其人可乘之机!”
苟哥很欣慰。
统1思想认识很关键,有卫府中的这几位大佬带节奏,卫府上下很快便达成共识:
我等要苟下去!坚定不移地苟下去!
所以说,兵苟苟1个,将苟苟1窝。
于是乎,大汉朝廷,准确来说是卫府关于来年,也就是建安8年至建安十年的整体策略就此正式敲定。
1个字:苟下去。
接下来,赵旻等在许都之人,只需耐心等待各地驻军,以及位于赵旻与袁绍交界区域的地方大吏返回许都,共同商议如何应对袁绍、公孙度先后药丸之事即可。
于是乎,赵旻大手1挥。
“诸君先行休沐3日,3日后我等继续在此议事。”
赵旻召还前线大员、驻军的军令虽然已被董昭连夜送出,但这毕竟是交通不便利的汉末,驻守前线之人不可能这么快返回许都。
所以,偷得浮生3日闲的赵旻,终于可以暂时松1口气、歇1歇脚。
散会后,苟哥便打着安置太史慈、周瑜2人的旗号,堂而皇之回家见他最心爱的小老婆孙尚香、以及他刚出生的儿子。
赵旻不能不急,因为下午赵旻还要去光禄勋府(老丈人伏完家),“悉心教导皇子刘嗣”。
不提赵大娘妥善安置猛将太史慈,也不提小乔与周瑜久别胜新婚,更不提赵旻与众娇妻美妾之间的柔情蜜意、巫山云雨…
咱们来看赵旻为防备袁绍而设置的3道防线:
第1道防线,是镇守上党郡壶关的庞德;
这是防备袁绍从并州南下攻打赵旻的河内郡。
上党郡是后世山西晋中、长治1带;河内郡则是后世晋城、焦作1带,河内郡南边就是洛阳县。
第2道防线,由坐镇太行山脉大本营的张燕,河内太守魏种、东郡太守羊衜,以及镇守白马城的颜良、乐进共同组成。
这道防线沿黄河两岸部署,作用是为其后方的官渡提供战略纵深、且牵制并阻挡袁绍主力…
毋庸置疑,这道固若金汤的防线,最后成了马奇诺防线…
这当然不是说袁绍绕过了这道防线,而是说袁绍根本没有大举南侵。
第3道防线,则是由驻守官渡的赵云独力构建。
官渡若失,则许都将直面袁绍兵锋,因此赵云虽处于最后1道防线,作用却最为关键。
兖、徐2州方面,则是由臧霸及其人麾下泰山群盗孙观兄弟、吴敦、尹礼等人,镇守于泰山郡、济北国、城阳郡、东平国。
除此之外,还有最大的1道防线,被赵旻部署在潼关。
【作者题外话】:聊完了刘备1生这较为严肃、沉重的话题,咱们来聊1聊轻松1点的趣事。
朱张顾6是吴郡4姓,与孙氏多有婚姻。
孙权侄女是顾氏外甥女,故出嫁时邀丞相顾雍,雍孙顾谭赴宴庆贺。
权嫁从女,女顾氏甥。--《江表传》
顾谭彼时为“选曹尚书”,相当于今“组织部高干”。谭少年得志、仗着祖父为丞相,宗女为孙氏外家,故酒后失态,得意忘形。
(权)请雍父子及孙谭,谭时为选曹尚书,见任贵重。--《江表传》
孙权喜醇酒,数饮不能止。
注:关于孙权善饮,《吴书》中记录极多,不再赘述。
依两汉习俗,酒酣之际,宾客需借酒起舞,以助酒兴。
前世乐饮,酒酣,必起自舞。魏、晋以来尤重以舞相属。--《宋书乐志》
婚宴当日,“酒蒙子”孙权自然是烂醉如常。
气氛热烈时,比mj还要mj的顾谭也不顾君臣礼仪,借酒使性,开始了疯狂的舞蹈表演。
按《江表传》记载,顾谭“3舞不知止”。
是日,权极欢。谭醉酒,3起舞,舞不知止。--《江表传》
此处“3”为虚数,与诸葛亮《出师表》中的“3顾臣于草庐之中”是相同用法,即“多次”。
孙子在席间“疯狂摇摆”,爷爷的脸色则愈发灰败。
顾雍本人“寡言语,不饮酒,语不凌人,功不归己”,是以被孙权敬惮。权常说:顾雍在座,使我不乐。
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吴书7顾雍传》
宴罢,君臣各归。翌日,顾雍召谭,大骂:
“昔日萧何、吴汉有滔天之功,尚知恪谨勤勉,你1个靠“攀亲戚上位”的小字辈儿,在那里得瑟个鬼啊!”
(萧)何每见高帝,似不能言;(吴)汉奉光武,亦信恪勤。汝(顾谭)之于国,宁有汗马之劳,可书之事邪?但阶门户之资,遂见宠任耳,何有舞不复知止?--《江表传》
彼时酿造技术所限、尚无“高度酒”,顾谭睡了1觉、酒也醒的差不多了。
其人被爷爷1顿训斥,满面羞愧,被轰去“面壁思过”。
顾雍勤勉谦退,代孙邵为丞相十9年,卒于任上,年7十6。考虑到彼时其力压“呼声甚高”的张昭为相,可知确实表里如1。
呵呵。
问题来了!
表里不1的是谁?
诸葛瑾!
诸葛瑾仕吴,屡迁至大将军。以“弘雅公亮”闻名。
瑾与弟亮各仕1国,故“公事相见、退无私面”。
建安2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吴书7诸葛瑾传》
或有谤毁于孙权者,称瑾“阴怀异志”。权曰“寡人与瑾有死生不变之誓”。与刘备、赵云相似。
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吴书7诸葛瑾传》
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云别传》
黄龙元年(229)孙权践祚。瑾迁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虽居高官,却质朴如旧;衣无文绣,克己自持。引来时人的交口称赞。
融父兄质素,虽在军旅,身无采饰。--《吴书7诸葛瑾传》
注意:融即瑾次子。“父兄”指代诸葛瑾与诸葛恪。
但极端讽刺的是,“道德楷模”诸葛瑾,却有着令人迷惑的另1面。
瑾妻死后,发誓“永不相负、终不再娶”。但虽不娶妻,却“纳妾如故”。为了掩人耳目,诸葛瑾还把妾生下的儿女遗弃或溺死,以此维持自己的“道德真君”形象。
谨才略虽不及弟,而德行尤纯。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韦曜《吴书》
这与“中宫空置,而临幸妃嫔”有何区别?瑾不过1介儒士,妻死续弦,理数之常,何必矫情做作?
再者,妻死纳妾,甚至与妾生子,难道这些“儿子”是送子观音送来的?诸葛瑾在床笫之间与小妾们“翻云覆雨”时,心中几曾有过亡妻?
最可憎者,妾室生子而瑾“不举”,令人发指。
“不举”即遗弃或溺毙,现代汉语称为“杀婴”。
皆瑾之子,何罪之有?
诸葛瑾为了维护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他“纳妾**”而又“生子不举”,对不起亡妻、对不起小妾、更对不起无辜惨死的幼子!
虎毒尚且不食子,诸葛瑾简直禽兽不如!
“扭曲的道德标准”使人性异化,桓灵2帝时的民谣,便清晰映射了诸葛瑾前后矛盾、表里不1的怪异行为: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唉!
后世光绪年,怪事多之童谣,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88/261148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88/2611483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