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汉末雄风 > 第六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6

第六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6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瞳神医 我在网购平台薅的全是真货 人间如狱 修罗剑帝 网游:从鳄龟开始进化 重启人生:我只想当个吃货 仙缘剑路 全职法师之卡牌大师 沈女休行 梅城

于是乎,五万卫府铁骑,在夏侯惇一马当先率领之下,轻而易举地抵达邺城东城防御工事最密集之处。 然后… 卫府铁骑挽弓搭箭、万箭齐发。 注意:万箭齐发是字面上的意思。 颜良派出的亲卫敢死队,恰好位于箭雨射不到的死角,同时,那也是隐于夜幕之中的视线死角。 猥琐,已渐渐成为卫府所独有的气质。 箭雨过后,防御工事后死伤枕籍。 亲卫敢死队… 开始行动。 他们淡定从容地取出强弓,再用火折子引燃“滋滋”作响、火花飞溅的火箭,挽弓搭箭后“嗖”地射向卫府铁骑… 身前的防御工事。 那混合着硝石、硫磺、黑木炭的油布火箭,在“滋滋”响声及四溅火花中,准确命中木制刀车、木制鹿角、木制寨墙等等… 易燃物。 更令人发指的是,一支犹嫌不足,这些纵火犯们还陆续射出自己手中的第二、第三、第四…第数不清支火箭,直至他们手中的作案工具全部被消耗一空。 于是乎… 在卫府铁骑们目瞪口呆的表情中,在“毕毕剥剥”、“噼噼啪啪”的响声中… 熊熊烈火冲天而起。 颜良的亲军司马看着那熊熊大火,嘴角如小丑一般咧起,溢出一丝冷笑,对身后的亲卫们道… 当然了,他绝对不可能说“hysoserious?” 他说的是:“诸君,速撤!” 他当然要“速撤”,这不止是因为火势之大远超他的想象;更因为… 他要赶在内城门在关闭之前,先一步与颜良会合。 简言之… 这个亲军司马,把事情搞砸了! 由于火势太大,袁军、邺城士族豪强的部曲固然将死伤惨重,但卫府铁骑也冲不进来了。 因为黑火药被哥谭自杀小队…咳咳,颜良的亲卫敢死队们玩坏了。 熊熊烈火外,夏侯惇的独眼目眦欲裂。 “可恨!委实可恨!何人胆敢纵如此大火?” 赵云颇为惆怅,他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当然,这句话不是“mmp”,而是… 此恐前将军之所为也。 那刺鼻的硝烟味道,云哥焉能闻不出? 除篡夺刘备、周瑜“火神”之位的苟哥赵旻、以及赵旻领导的卫府之外,如今天下还有何人会玩黑火药? 尽管黑火药被亲卫敢死队们玩坏了。 最为沉着冷静的曹仁,当即高喝。 “众儿郎,速速后退!勿为大火所伤!” 夏侯惇喝骂一声之后,虽颇不甘心,却也不得不令兵卒速速后撤。 今夜的强攻大计,就此被迫夭折。 可怜瑜哥这个历史上的正牌火神,千算万算之下,唯独漏算了哥谭自杀小队…咳咳,颜良遣敢死队火攻这一点。 颜良可谓当之无愧的谋士死敌。 这冲天而起的烈火,不但使卫府铁骑被迫撤走,更吸引了袁绍一方的注意力。 袁绍本来蜡黄的脸,此刻变得无比铁青。 其人咬牙切齿道。 “何人如此胆大妄为!竟敢在城中纵如此大火?” 不怪袁绍如此愤怒,汉末的建筑,包括城门楼、城门在内,几乎都是木结构,最怕的就是火。 而偏偏,此时邺城东城聚集了大量木制防御工事。 这火势如此之大,周边又尽是易燃物,且北方初冬少雨雪,如何才能将其扑灭? 袁绍有一万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当然了,袁绍麾下、邺城士族豪强们,与袁绍的心情大抵相仿。 为此头疼、愤怒、懊恼不已的,不止袁绍一方所有人,还有一个颜良。 是以… 当躲在邺城内城的颜良,看到自己的亲军司马赔着笑、讪讪然策马急奔而来时… 颜良真想一刀剁了这个纵火犯。 颜良此刻的心情大抵如下: 老子让你去纵火,你却把邺城变成了一个大炮仗?你让老子如何收场? 话说回来,颜良还真不能剁了这个亲军司马,虽然人家把火放得极大,但人家确实是奉令而行。 所以,颜良比云哥更惆怅。 惆怅的良哥,只好同样赔起笑脸。 “此番你不负俺重望,火势虽猛,却已助主公达成目的。事不宜迟,值此城中大乱之际,某等当速速撤离邺城!” 诚然,颜良如果再不溜之大吉… 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 颜良说得理直气壮、理所应当。 “此火既为你所纵,便由你为俺等带路撤离!” 颜良这话…愣是没一点儿毛病。 那纵火犯头子…也就是可怜的亲军司马,只好调转马头,再度向已越烧越猛的大火处疾冲而去。 于是乎,在袁绍一方尚未反应过来、外城的兵卒纷纷涌进邺城内城之时,颜良这逆人群而上的千余兵马,便显得格外扎眼。 反正高居于城门之上的袁绍,一眼便认出了颜良。 袁绍此时焉能不知,纵火元凶一定是这天杀的恶贼颜良! 袁绍没喷出一口老血,已算其人极有涵养。 袁绍强忍着心中悲愤,眼睁睁看着颜良率亲卫穿越大火、冒着热浪打开城门、最后逃之夭夭。 袁绍胸膛剧烈起伏良久,脸色时红时青,半晌后才从牙缝中挤出两句话。 “传我军令,调集守卒、各家部曲速速救火!万不可使此火蔓延!” 早已如火烧眉毛一般的众人,闻言当即领命而去。 袁军们、士族豪强的部曲们、家住外城涌入城中的百姓们… 总之,半个邺城的二十余万人,皆纷纷赶去救火。 值此危急存亡之际,袁绍一方的所有人,包括袁绍本人在内,都无暇再考虑,卫府这多到数不胜数的铁骑,究竟从何而来。 汉末不是现代,更何况就算是现代,在遇到如此凶猛的大火之时,也委实没有太多的办法将其扑灭。 所以,赶去救火之人,心中之绝望可想而知。 再来看逃之夭夭的颜良。 其人在出城之后便绕了个大弯,经过两刻钟狂奔之后、成功与自己的同僚们会合。 当然了,这个老狐狸绝无可能告诉众人,那把大火是他派哥谭特遣队…咳咳,亲卫敢死队们放的。 良哥重点渲染了一番自己被袁绍扣押软禁的“惨痛”经历,同时向耿直的云哥猛使眼色,这才没有被众人怀疑。 此时的邺城,在夜幕笼罩之下,颇有些半城瑟瑟半城红之惨烈悲壮。 然后… 天杀的颜良摩挲着须髯嘿嘿冷笑起来。 “诸君,俺老颜以为,当趁此良机猛攻内城!” 老颜得有多损! 众人看向半城熊熊半城瑟瑟的邺城,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寒噤。 悲天悯人的云哥长叹一声。 “云以为,不必再如此。” 夏侯惇喟然一叹,抚须道。 “也罢!袁贼既咎由自取,某等便静观其变。” 就连一直想取袁贼狗头的曹纯,此刻也有些意兴阑珊。 “袁贼多行不义,活该遭此大劫!此乃天意也!” 太史慈抚须看向颜良。 “前将军不如先随某等筑墙以防火势蔓延,再与某等用饭如何?” 慈哥提出建设的这个意见,最有建设性。 众人遂皆称善。 “邺城百姓何辜?理应如此!” 同一时间… 邺城内城的城墙上。 审配眼见火势非但未减,反而愈发控制不住,而且救火者死伤惨重,忍不住长叹一声。 “明公,愚以为此火已不可救,某等不如筑墙以防火势蔓延至内城。” 袁绍的心仿佛在淌血。 万幸袁谭在青州平原国治所平原县,袁熙在幽州广阳郡治所蓟县,袁尚则老老实实窝在内城中央的大将军府。 就算袁绍这条老命不保,汝南老袁家至少还有后。 一念及此,一生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的袁绍,心情渐渐平定下来。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董昭骂荀彧泥古不化,称“曹公功德盖世,如果爵止侯位,食邑一县,未免尊崇未至”。 (董昭)书与荀彧曰:“今曹公遭海内倾覆,宗庙焚灭,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且三十年,芟夷群凶……今徒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此岂天下所望哉!”--《献帝春秋》 侯爵以上,王爵以下,便是公爵。换言之,曹操最初的“魏公”,实际是对两汉爵位制度的一种妥协与试探。 公爵在两汉非常罕见,除了宗室在特殊情况下会被封赐公爵(主要集中在东汉初年),作为“异姓公爵”者,除了二王三恪,便只有王莽与曹操。 所谓“二王三恪”,是一种沿袭下来的古制,属于宾礼;即虚封前朝的宗室贵族,以宣告本朝的正统地位。 比如“山阳公”刘协属于魏朝的二王三恪,而“陈留王”曹奂属于晋朝的二王三恪。其本质是一种政治表演,因此这种异姓公爵,只是徒有虚名。 但是另外两位“异姓公爵”——西汉的“安汉公”王莽,东汉的“魏公”曹操,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帝国掘墓人了。 换言之,两汉的实权异姓公爵,与“加九锡、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一个含义,即篡位的前奏曲。 曹操的“魏公”,名为公爵,其实与诸侯王无异,“去天子一阶耳”。 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傅子》 在建安十九年(214),即受封魏公(213)的翌年,曹操便胁迫汉帝改易制度,将魏公爵位,提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之“位在诸侯王之上”。 (十九年)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魏书武帝纪》 两年之后(216),曹操干脆把虚礼也免掉,堂而皇之地自封“魏王”,彻底撕下最后一片遮羞布,正式宣告要废汉自立。 (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曹)公爵为魏王。--《魏书武帝纪》 但由于之后的一系列军事冲突与内政动乱,曹操为了维护内部稳定,没敢踏出最后一步。篡汉的任务,便交给了世子曹丕。 介绍完背景知识,接下来谈谈“魏公”与“增益魏郡”关系。 由于曹操的“魏公”位在诸侯王上,因此可以把它理解为汉朝的“王”。 按汉制,王国等同于郡,侯国等同于县。 换言之,魏公的封地,按制度应该是“一郡之地”,因此曹操才会在建安十七年(212),即受封魏公的前一年,大肆改易行政区划,拼命扩大魏郡的辖区。这实际是在为自己的藩国打基础。 讽刺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曹操并没有满足于“一郡之国”。 在建安十八年(213)春,即正式受封前夕,曹操临时恢复“九州”的古制。 (十八年)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魏书武帝纪》 这是一个很隐晦的书法。因为东汉有十三州,而并州、幽州、司隶等地,按照九州的古制,是要划入冀州的。 (荀)彧言曰:“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魏书荀彧传》 换言之,曹操恢复九州,实际是在扩大冀州——即扩大自己的地盘。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88/263272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88/2632725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