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汉末雄风 > 第四十九章 荆士达许都,孔明至丹徒17

第四十九章 荆士达许都,孔明至丹徒17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全员反派读我心后,我嘎了男女主 邻里关系之梅青竹马 为了减刑,我在狱中研发钢铁战衣 杀手徐明 原神:正常点,算命先生! 赘婿神皇 精神力为0,但手撕3S级虫族 默默签到365天,被IG教练请上台 国器无锋

翌日清晨,苟哥准时睁开双眼… 但是,看到那金灿灿如阳光般明媚的秀发、同时感受到怀中的温暖与柔软… 苟哥除了睁眼、以及健康男子清晨时都会有的反应之外,其人再没有做其他动作。 怀中抱着佳人,苟哥陷入了沉思。 与这时代的土著截然不同,苟哥的观念,仍然是以“1夫1妻”、“从1而终”、“互不相负”等充满正能量的观念为主。 以是故,虽然苟哥如今妻妾成群,但苟哥始终都想做到,不负其中任何1人。 这虽然是悖论,但并不妨碍苟哥尽力而为。 具体的表现就在于,苟哥尽可能尊重、爱怜他的每1位妻妾,包括宫中那两位在内。 然则… 身为肩负重任、致力于天下1统及发展经济民生的大汉卫将军,苟哥又能剩下多少时间陪妻妾? 所以说,这只是苟哥1厢情愿、而又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综上所述,苟哥只是略做沉思,便果断放弃思考此事。 这世上,没有任何事能做到尽善尽美,苟哥只求尽可能问心无愧、以及珍惜眼前人。 念头通达后,苟哥索性放下1切,与怀中佳人共度了1个甜蜜而又美好的清晨。 当赵旻将玫瑰妹子送回家、精神抖擞地回到卫府,并走进正堂之后… 赵旻再次激动起来。因为… 迎接赵旻的,是笑靥如花、风情愈发动人的熟妇:卞夫人。 “主公,妾幸不辱命,敖仓城及荥阳,如今已1切安好!” 卞夫人这句话,信息量极大。 其人虽说得轻描淡写,但赵旻心知肚明,卞夫人在这段时间,1定是夙兴夜寐、心力交瘁。 赵旻腹中虽有千言万语,涌到嘴边却只化为1句。 “阿妤甚为辛苦,今日暂且回府休息,午时我必登门!” 卞夫人闻言,那张极耐看的俏脸微微1红、微不可察地向爱郎抛了个媚眼。 “主公,阿彰、阿植近日又有拙作,望主公及时指导2子。” 言罢,卞夫人盈盈1礼,挟着香风、娉婷袅娜地离去。 赵旻痴痴地望着卞夫人的倩影,直至那窈窕身影,消失在影壁之后,赵旻方才回过神来。 整整1个上午,卫府不断有驻于各地之1方州牧、郡守、谋士、武将,甚至是县令、县长,6续回到卫府。 因为此时已近正旦,卫府中人需回京述职、并商讨来年之大计。 1言蔽之,对赵旻来说,1年中最忙碌的时期,终于要来了。 尤其是,今年腊月下旬至正旦这段时间,赵旻注定了将格外忙碌。 赵旻的日程安排大抵如下: 上午接待归京之臣属;中午至卞夫人府指导保障曹植(与卞夫人共度美好短暂的中午时光); 下午卫府议事,议题有2: 1是讨论如何以襄阳为支点,快速稳固整个荆州之统治;2是繁荣发展各地地方经济; 酉时2刻之前,赵旻必须进宫宿值(辅导亲儿子学业、再与大老婆共度良宵、期间逮机会见1见正坐月子的步练师母子)。 如是般,赵旻开始了今年自己最忙碌的1段生活。 就在赵旻为了问心无愧而忙碌不已之时,诸葛亮、陈到2人,终于在日夜兼程之下,沿水路抵达丹徒城北的大江码头。 在清晨的薄雾蒙蒙之中,2人走出码头、向丹徒城行去。 着素色深衣、头戴纶巾的诸葛亮,只见码头处无垠的江面之上,1艘艘商船满载货物而至、或者满载货物离去; 码头外的通衢大道两旁,行人、客商熙熙攘攘、往来如织。 于是乎,诸葛亮微微摇头、轻叹1声。 “叔至兄,你我此番出使丹徒,恐将极不顺利!” 陈到蹙起眉头。 “孔明先生何出此言?” 诸葛亮抬起手,指向商船往返如梭的大江江面。 “兄长请看大江之上,来往之商船有何特点?” 陈到转过身,在隆冬薄雾之中、定睛仔细观察。 很快,陈到便发现了问题。 “这…这…” 诸葛亮再次叹了口气。 “卫将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手段,甚为高明!” 诸葛亮之所以出此言,是因为大江之上,北向南、也就是徐州广陵郡至扬州吴郡的商船,往往满载货物; 而与之相反,南向北之商船,则空船比货船明显多出数倍。 这种现象,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作贸易顺差。 这说明江东没有成规模的产业链,所以必须借助中原、江北淮泗地区的产业链才能生存。 简单来说,就是江东地区的经济,对中原、淮泗地区的经济依赖性较强。 其实,江东这个情况还好,当今天下,这种情况最为严重的还得是交趾。 诸葛亮不可能不清楚这1点,但其人对此无可奈何。 如果交趾有成熟完善的科技体系,诸葛亮又何至于如此悲观? 交趾每年向中原出口大量竹子、甘蔗、水稻、油菜籽、耐放之各类热带水果、葛丝,反过头再进口大量纸张、各类糖、甜酒、果酱、大米面、宽窄细粉条、菜籽油、细葛布… 这巨大的贸易逆差,着实让人上头。 所以苟哥如今已经完全不在乎,交趾到底是谁来统治。 因为苟哥已经垄断、甚至是控制了交趾的经济。 反观江东… 最起码,江东有茶叶、米酒、精美陶瓷、菜籽油、吴锦,至少还不至于那么被动… 好吧,但也仅此而已。 江东对中原、淮泗的经济依赖性同样极强。 诸葛亮心中念头纷至沓来,最终只好继续默默前行。 亲眼目睹大江之上的情况后,诸葛亮虽不至于心中冰凉,却也深知,自己此番注定将极为坎坷。 尤其是在,今年年初刘备还曾大举进犯江东、使孙权狼狈不堪的情况下。 诸葛亮、陈到1路无话,径直进了丹徒城。 2人并未径直赶到孙权的衙署,而是先去拜访江东重臣吕范。 相比于孙坚那些旧部,以及孙策1手提拔的蒋钦、陈武、虞翻、邓当等人,江东旧臣之中,孙权如今最信任之人,只有淮泗集团的吕范。 就连同为淮泗集团的张昭,受信任程度都不及吕范。遑论张昭始终认为,孙权不应该与赵旻为敌。 注意:这不是历史上的江东。此时空之中,后来为孙权重用的董袭、贺齐已战死沙场; 严畯、诸葛瑾、鲁肃、步骘等重臣,以及猛将徐盛未曾加入江东阵营; 太史慈、周瑜被苟哥挖墙脚成功挖走。 本就为孙权所信重的吕范,在此时空更受孙权重用。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赶赴丹徒途中便已认定,自己只有先说服吕范,才有可能说服孙权。 此处,便极有必要解释1下:为何孙权对吕范如此信重。 按孙权之本传《吴主传》记载,孙权登场时“年十5,为阳羡长”。 以孙权生年(西历182年)推断,彼时当为建安元年(196)。 换言之,孙权本传,对孙权在建安元年之前的履历,无任何记载。 但是,《吕范传》补充了这个缺漏。 太妃吴夫人曾“避乱江都”,被陶谦迫害,靠吕范营救得免。 以时间线索来看,彼时孙权应该与太妃同在江都。 时太妃在江都,(孙)策遣(吕)范迎之。 摘自《吴书之吕范传》 江都县属徐州广陵郡,恰好位于丹徒对岸。 换言之,在孙坚死后(191),吴夫人并未返回吴郡老家,反而跑到陶谦的地盘居住。 注意:彼时广陵太守为琅琊名士赵昱,且赵昱为陶谦所任命。 别驾从事赵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见(陶谦)疏,出为广陵太守。 摘自《后汉书之陶谦传》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与董卓共同参与表演的黄琬与杨彪,2人的出身履历,比较值得关注。 司徒黄琬是荆州江夏人,本是豫州牧,被董卓征召为司徒。其幕后勾连,恐怕与他中平年间(184-189)出任“右扶风”有关。 中平初,(黄琬)出为右扶风。--《后汉书黄琬传》 关中3辅,即冯翊、扶风、京兆3郡。郡守分别称作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董卓所筑“郿坞”即在扶风。 黄琬履职的(司隶)扶风,与董卓的老家(凉州)陇西临洮相距不远,均在关中。而扶风郡与临洮郡,在3国时代均被划入雍州,可知风土习俗应当比较接近。 是时不置凉州,自3辅拒西域,皆属雍州。--《魏书张既传》 且董卓长期活跃在扶风地区,曾有“屯军扶风”的记载。与黄琬应有故交。 时6军上陇西,5军败绩,(董)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魏书董卓传》 黄琬在灵帝末期出任豫州牧,而董卓集团的吏部尚书周毖,其父周慎亦曾出任豫州刺史。从这个角度看,或许黄、周2家亦有私交。 周珌(毖),豫州刺史(周)慎之子也。--《东观汉记》 司空杨彪出身弘农,与黄琬履职的扶风,在东汉时代同属司隶;而弘农与董卓的老家陇西,俱在关中。且杨彪父杨赐是黄琬仕途的举主,两家亲近可见1斑。 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黄)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后汉书黄琬传》 更重要的是,杨彪之祖杨震,名闻天下,号称“关西孔子”。董卓作为雍凉豪族,对弘农杨氏必然有所敬畏。 再加上杨彪与汝南袁氏通婚(杨彪娶袁术姊妹),因此在董卓与袁隗合作的环境下,受到重用理所应当。 (曹操)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魏书曹植传》 实际杨彪的前任司空,也恰恰就是董卓。 中平6年,(杨彪)代董卓为司空。--《后汉书杨彪传》 杨彪在关中朝廷中(190-195)可谓仕途显赫,虽曾被短暂免官,旋即复起,历任大鸿胪(9卿)、少府(9卿)、太常(9卿之首)、京兆尹(治长安)、光禄勋(位同9卿)、最终官至太尉(3公)。 这与其“出身关中”是不可分割的。 在被董卓提拔的名士中,蔡邕是个异类。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88/275966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88/2759661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