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汉末雄风 > 第五十六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6

第五十六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6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被废皇子,隐居书院,我人间之神 极拳转生 学霸女友也太宠了吧 清穿之养娃记事 冷潇南宫翼天 全民转职:虫族主宰!我即是第四天灾! 落崖三载后 重生九零逆袭成白富美 小妻会撒娇,军汉搂腰撩 变身女神狂想曲

万幸的是,早在赵旻与袁绍展开大战之时,张裕的家书便及时抵达许都。 而且,为张裕送信之人,还是与巴蜀大将、而今镇守西域之名将张任齐名的大将刘璝。 彼时,张裕在信中明确表示,自家女婿赵旻与袁绍之战,当以赵旻大胜、袁绍病情加重而告终。 于是乎,本就信心十足的赵旻,对此战的态度更加坚决,并适当加强了车马行的运力,为出征河北的将士们加运各种资源。 结果诚如张裕所占卜的那般。 此并非重点,重点在于: 张裕令彼时已食髓知味、正与爱郎如胶似漆、生活极为和谐的爱女张瑾,即刻回乡省亲。 赵旻彼时对张瑾依依不舍,张瑾也同样舍不得离开爱郎。 然而… 二人纵有万般不情愿,也不得不听话照做。 因为张裕同样明确提出: 一者,张瑾已怀身孕近半月,不宜再与赵旻行房; 二者,张瑾若再不离开,恐将有大难临头; 三者则是… 多月不见爱女,张裕夫妇对爱女甚为思念。 星相家张裕,比杏林四圣之一的张仲景还要厉害。 其人仅凭占卜,便得知爱女已怀身孕。而且张裕还知道,女子怀孕的最初三个月、及最后三个月,如果仍与夫君行房,极易导致流产、早产。 尤其是在,张瑾尚不满十七周岁、又是初次受孕、而且因与爱郎情浓而不知节制的情况之下。 为彻底杜绝隐患、更好地保护爱女及胎儿,张裕索性令爱女回乡省亲、与爱郎短暂离别。 张裕不愧是大占星师,因张瑾走得突然,伏寿满腔嫉恨便随之烟消云散。 否则… 天知道伏寿将会如何整治张瑾。 偏偏…赵旻还不好过于维护张瑾,因为那只会使伏寿更加怨愤。 修罗场之可怕,便来源于此,且相关记载不绝于史书、野史、民间传说以及…家训之中。 其中之典型例子,当属历史上夏侯尚之正妻、大都督曹真之姊妹、曹爽之姑母德阳乡主。 可怜夏侯尚堂堂曹魏名士、文武兼备之英才,却死得… 怎一个憋屈了得。 此事,甚至还给夏侯尚之子、比其父更名士的夏侯玄,蒙上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咳咳…言归正传。 总而言之,张裕及时令张瑾回娘家之举,为好几家人都避开了一场…可怕而又可悲的人伦惨剧。 如今饱受爱郎滋润、而且已被张仲景确认受孕的伏寿,当然不可能再嫉妒张瑾。 赵旻的一众妻妾,因这段时间爱郎的贴心陪伴,也不会嫉妒张瑾。 更何况,当赵旻一眼便在人群中看到气色更佳、身心健康的纯欲、内媚之体小老婆时,心情变也得极为舒畅欣喜。 这不就是皆大欢喜? 如是般,赵旻在白天忙里偷闲、着实陪张瑾共度了一段二人世界。 当然了,赵旻不可能冷落卫府众臣属,更不可能冷落已再次受孕…虽然还不到一个月的伏寿。 伏寿在得知自己怀孕的情况之下,因担心正月不便与爱郎私会,便全然不顾宫外孕之风险与隐患,与爱郎夜夜春宵… 赵旻根本无法拒绝伏寿的热情似火。 时间就这样,来到了建安七年的最后一晚。 这一日,整个许都内外,户户张灯结彩、处处人山人海。 宫城内,无论女官、宦官,还是宫中贵人、美人、女婢,尽皆喜笑颜开。 就连仍在坐月子的步练师,今日都格外开心。 绿茶妹子俏脸上的笑容,比今日湛蓝天空上的冬日暖阳都要灿烂。 当然了,表面上,步练师是因为族父、益州牧步骘亲自赶来探亲而开怀。 但实际上… 步练师之所以笑得如此好看,完全是因为护送步骘进宫的赵旻。 身为大汉“忠”臣,赵旻为“皇”次子、以及“皇”次子的亲娘,准备了极为丰厚的礼物。 而且… 在其他人看来,大汉“忠”臣、太子太傅、卫将军赵旻,似乎极为喜欢“皇”次子。 众人只见,大汉忠臣卫将军,含笑仔细打量了半晌“皇”次子。 大汉忠臣不但打量得颇为认真,而且开心到连嘴都合不拢。 步练师那颇为妩媚的娉婷女婢,忍不住喃喃道。 “卫将军身为皇长子之傅,据说颇为喜爱皇长子,而如今,卫将军却对皇次子如此喜欢,可见卫将军确为大汉忠臣也!” 这妹子…委实有些可爱。 只是,她未曾发觉,自家贵人始终在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大汉忠臣的俊脸。 身为大汉忠臣,不但要关心皇子,更要关心皇子之生母。 所以,当这位大汉忠臣恭恭敬敬地向步贵人行礼、并轻轻柔柔向步贵人问好,就显得非常合情合理。 人家卫将军是大汉忠臣嘛。 捂得严严实实的步练师,虽然默默不语,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但佳人美眸中的浓情,却仿若化不开的蜜… 甜到了苟哥赵旻的心尖尖里。 于是乎,虽然这一整日,苟哥又是忙着准备宫中除傩之典礼,又是忙着召开卫府年终述职会议,但其人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意。 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今夜宫宴之后,赵旻必须陪卫府一众臣属守岁,而不能在家陪妻妾儿女。 赵旻为一众臣属们画完大饼后,已到了入宫接受汉帝刘协召见的时间。 赵旻快步走出卫府大门后骤然驻足。 其人昂然立于门口,看向自远处骑马缓缓行来的数名骑士。 这时,温暖的阳光,恰到好处地照耀在其人身上,仿佛为赵旻镀上一层金身。 岁除下午,河北大将军府后院之内。 袁绍有些费力地扬起头,金色的阳光洒下,恰好落在其人身上。 袁绍却丝毫不觉温暖,而是遍体生寒。 其人怔怔地望向自己身前的沮授,口中喃喃道。 “公与是说…赵从文已重设西域都护府?此事…此事当真?” 沮授神色极为凝重。 “回主公,诚然如此!” 西域诸国使臣在许都盘桓近半月之久,而且,自这些胡人使臣离开许都返回西域,又过了近半月。 然而… 直至此时,袁绍一方才得知西域诸国使臣朝贺天子之事,这足以证明,卞夫人肃清车马行体系卓有成效。 尽管西域诸国使臣朝贺天子之事,将袁绍打击得不轻。 更何况…袁绍至今都仍不知,荆州将归于赵旻之手。 袁绍怔怔然良久之后,其人木然的脸方才变得阴沉起来。 “公与,如此说来,来年赵从文将可心无旁骛谋夺荆州乎?” 沮授喟然一叹。 “明公勿忧,愚以为,荆襄豪士底蕴深厚、兼且据沔水之险,故而赵从文一年之内难以夺荆州。” 这番话,恐怕连沮授本人都不信。 显而易见,袁绍也不信。 虽然沐浴在冬日暖阳之中,但袁绍的脸色却更加阴沉。 “公与,官渡之战至今不过两年有余,赵从文之实力,何以发展如此之速?” 沮授心中当然有准确答案,但他不能说,说就是指着袁绍鼻子骂人。 难道要沮授说… “明公,昔年某曾苦劝明公东迎天子至邺城,奈何明公未纳谏。” 或者,要沮授说… “明公,官渡之战时,某亦曾苦劝明公勿要急攻曹孟德,而应与曹孟德相持,以待其人粮绝,如此一来,赵从文又岂能叛主公而自立?奈何明公不纳忠言。” 袁绍不将沮授关入大牢才怪!再或者,难道沮授说… “明公,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明公应效仿赵从文,丈量田亩、摊丁入亩、无论士民皆应纳粮。” 河北最大的两个地主,恰恰正是沮授与审配。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从可见的史料记载看,豫章太守华歆(籍贯青州平原)、会稽太守王朗(籍贯徐州东海)、扬州刺史刘繇(籍贯青州东莱)等外州出身的地方牧守,本身就是著名学者;他们在任官期间又大量招徕江北旧人,在扬州形成了一个个小型文化圈。 华歆北返时,“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可谓壮观。 (孙)权悦,乃遣(华)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魏书华歆传》 除了汉廷任免的牧守之外,还有大量流寓学者,投效于孙氏幕府。 比如彭城的张昭、严畯;广陵的张纮、秦松、陈端、卫旌;临淮的步骘、鲁肃;琅琊的诸葛瑾等人,均是彼时大儒。张昭、张纮有传家经学,诸葛瑾等人亦曾游学京师,他们为北国学风在江南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吴书张昭传》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齐名友善。--《吴书严畯传》 (诸葛)瑾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韦曜《吴书》 江南与江北的学术风气不同,江南流行的是今文经学,江北则流行古文经学。 经学,即儒教经典学说。今文经与谶纬等“内学”联系紧密,讲究天人感应,往往将人事变动、王朝兴衰与天象异术相附会;古文经则重视文字训诂,与谶纬联系较少。 注:谶即预言,纬即对儒教经典的附会。东汉光武帝迷信谶纬,称之为内学。 今文经盛行于西汉,东汉时代逐渐式微,地位被古文经取代,直到汉末马融、郑玄等人“兼采今古”,二者之争才渐告平息。不过彼时经学已经衰落,即将被玄学所替代。 与中原不同,江东地区的学术风气,偏重于今文经学。唐长孺等人通过对虞翻(会稽四姓)、陆绩(吴郡四姓)等家传经学的分析,认为“江南流行的都是今文学说,与时代学风相背驰”。 注:江北与江南的学风差异,见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王永平《孙吴学术文化风尚考论》。 淮泗学者以及流寓士人的学风,与江东地区呈现出相异的特点。 这些流寓士人大多有过在洛阳或中原地区游学的经历,张昭、严畯、诸葛瑾等人皆治《左氏春秋》、《毛诗》,有较强的古文经学色彩;程秉、薛综师从郑玄;混通今古,张纮精通今文经,但私下研修《左传》,也属于今古兼杂的学者。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少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吴书薛综传》 (张)紘入太学,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又于外黄从濮阳闓受《韩诗》及《礼记》、《左氏春秋》。--韦曜《吴书》 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也。逮事郑玄,后避**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吴书程秉传》 由此可知,流寓士人大多治古文经或博采众家;江东豪族则倾向于已经日薄西山的今文经。因此在文化层面上,江南学者难免受到江北学者的压制。 江北与江南的学术风气异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流寓士人垄断东吴文化的现象。.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88/277440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88/2774404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