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儿女洒怨泪,宫城生是非7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婚养[先孕后爱] 铁腕 玄幻反派:开局师姐被我征服 战锤:帝皇逆女 修真从龙珠世界开始 符文之地:我真的什么都略懂一些 明尊 大明曹阿瞒 神秘复苏之张洞 高堡精灵
卫府正堂上,苟哥似笑非笑地看向王立,开口缓缓道。
“太史令之意莫非为,皇长子为明主?若如此,太史令何故向我贺喜?”
言罢,苟哥双目一瞪、杀气陡然大盛。
杀敌数量正急速向杀神白起靠拢的苟哥,其人身上杀气之盛…可想而知。
是以,王立冷汗涔涔而下,一时间竟口不能言。
不怪苟哥杀气腾腾,实在是王立这番话,太容易使心里有鬼的苟哥误解。
皇长子是明君,你王立跑来向我贺喜?你几个意思?
见好基友王立如此窘迫,刘艾一张老脸挂不住了。
其人离席而起,向苟哥深施一礼。
“主公,老夫以为,太史令之意为:皇长子乃主公之徒,皇长子之所以圣明,乃主公教导有功,是故太史令前来向主公贺喜!”
说着,刘艾转头看向好基友、太史令王立。
“王太史,是否如此?”
王立这才回过神来。
其人顾不得擦掉额头冷汗,忙不迭向自己面前的杀神顿首行礼。
“太子太傅明鉴,仆之意为:此番五星会聚,以填星为主,岁星为辅,太白守天关,荧惑愈发黯淡而与之会,此不仅为金、火交会革命之象,兼且为更迭之象焉!
太子太傅有所不知,君之运属木,而皇长子之运属土,皇汉之运则为火。
仆遍览历代太史令之札记,反复推算后方知:此乃太子太傅辅佐皇长子,重振皇汉气运之象。以是故,仆恭喜太子太傅有辅佐明君之功!”
五星之中,辰星(水星)最靠近太阳,其次太白,再次荧惑,再次岁星,最后填星。
荧惑属火,岁星属木,填星则属土。
王立如此解释,逻辑确实自洽。
由此可知,在古代,天象的解释权归太史令等官员所有。
关键是:人家王立从来就没怀疑过,苟哥与皇长子刘嗣二者间的亲生父子关系。
所以真相是:苟哥心里有鬼,所以多疑了。
苟哥这才释然。
“原来如此!我先前误以为君颇为不堪,而今方知,君实为忠臣义士焉!”
其人当即离席而起、亲自扶起原本是毫无节操下限之无耻小人、如今却变作仗义执言之忠臣义士的王立。
苟哥为何如此激动呢?
盖因王立所说的这番“星相谶语”,完全能对应得上,张裕之前对苟哥赵旻所说的那些占星所得。
王立对苟哥的夸赞受宠若惊…
其人早就想搭上卫府这趟快车了。
“太子太傅谬赞也!仆惟一心为大汉耳!”
苟哥自动忽略了这厚颜无耻之人的自谦,自怀中取出钱袋,“哐啷”一声,放到王立手中。
王立只觉自己手中遽然一沉。
当然了,其人心中陡然大喜。
“仆谢太子太傅厚赏!”
苟哥懒得与此人废话…
王立这等小人,固然是万万不能得罪,但也绝对不能放在身边。
苟哥挥了挥袍袖。
“适逢佳节,太史令暂请回府,待他日我必有重用!”
这个大饼,苟哥已经画到习惯成自然。
但王立并不知这张大饼只可远观,却始终遥不可及。
其人千恩万谢后,志得意满地离去。
其人远去之后,伏完、刘艾二人对视一眼。
前者忍不住问后者。
“贤弟,王立于星相之道造诣如何?”
苟哥也很想知道,王立的专业能力究竟如何。
刘艾干笑起来。
“这…王立虽有投机钻营之嫌,于星相一途却无可置疑。”
刘艾的意思是说:你可以质疑王立的人品,却不能质疑其人的业务水平。
苟哥暗暗松了口气;
伏完则兴奋到来回踱步。
不言而喻,一旦小刘嗣继位,那么伏家做为外戚,富贵可期!
要知道,东汉这个特殊的朝代,可是有“太后称制”这一优良传统的。
遑论有赵旻保护,伏寿这个未来的“皇太后”,就算至不济,至少也可以善终。
然后…
伏完反应过来,刘协不过二十出头,自家亲外孙继位…为时尚早,更别提小刘嗣而今仍未满两周岁。
于是乎,伏老头儿转过身,向自己最得意的好女婿微微拱手。
“从文,大汉之未来,老夫便交于你之手。”
苟哥向自己老丈人还礼后,做了个“请”的手势。
“大人、刘公,请随旻至后院观赏烟火。”
言罢,苟哥侧身而让过两个老头儿。
伏完、刘艾二人也不再与苟哥客气,并肩联袂、当先而行。
行至途中,伏完忍不住压低声音。
“贤弟,新任女史究竟何人?”
刘艾闻言,表情再次变得有些古怪。
其人正欲开口,却见赵旻紧跟在二人身后。
于是其人嘿嘿一笑。
“兄长勿急,稍后弟必言无不尽。”
伏完有心揍刘艾一顿,碍于自己的好女婿跟在身后,只好暂时忍耐下来。
赵府灯火通明、温暖如春的书房内。
就在张裕打算详细解释此番“五星会聚”之天象表征,所代表之天意之时…
赵旻亲大姊赵晨的声音在书房外响起。
“母亲、叔父、张公,宫中女史阿宓(多音字,此处读蜜)求见母亲大人。”
赵云、张裕二人闻言便识趣地站起身来。
赵大娘也不挽留自家小叔子、亲家公。
“南和、子龙,你二人暂且回避,稍后老身再请你二人用些上品好茶。”
张裕、赵云同时一笑。
“嫂嫂不必客气,弟等正可趁机手谈数局。”
言罢,二人行礼而去。
甫一出得书房,二人便见到了守在书房门外的赵晨。
身高七尺七寸、足有后世一米七八、体态玲珑有致的赵晨,向二位长辈盈盈一礼。
赵晨虽已为人妇多年,但观其弟而知其姊,赵晨之颜值,比之以颜值而著称的熟妇卞夫人,犹要胜出三分,甚至与张裕爱女张瑾,都差相仿佛。
是以,身为赵家亲家的张裕,当即垂首避嫌;
赵云则含笑向自家亲侄女还礼。
“阿晨不必多礼,阿宓今何在?”
“回叔父,阿宓甫自宫城归来,正由阿虎引至此处。”
赵云再次颔首。
“阿晨,待时机恰当,你须好生告诫阿旻:今后万不可再对皇后无礼。”
苟哥离去后不久,赵云便悄悄返回家中…
是故,赵大娘才会派卞夫人、大乔赶往卫府。
赵晨愕然抬首,表情极其可爱。
“叔父,阿弟竟敢对皇后无礼?”
赵家上下,除赵大娘一人之外,其余人皆不知,赵旻这个苟哥非但敢对皇后无礼,甚至已经和皇后恩爱数年。
赵旻不仅与皇后伏寿生下了刘嗣、长公主这对龙凤胎,又与刘协的贵人步练师生下一女一子,而且还敢让皇后再次怀孕。
我们的苟哥是无心登基为帝,然而,其人如今之所作所为,又与称帝临朝有何区别?
好吧,区别还是有的。
毕竟苟哥不敢自己加盖传国玉玺,仍需借皇后伏寿之手。
一向不苟言笑的赵云,见到自家侄女,难得露出如此可爱的神情,登时忍俊不禁。
“阿晨勿要如此惊愕,以我观之,皇后迁怒于阿旻耳,然则…阿晨仍需劝诫阿旻,今后勿要再予皇后迁怒之机会。”
赵晨颔首行礼后,忍不住噗嗤一笑。
“叔父放心,妾必好生教训一番胆大包天之阿弟。”
赵云含笑颔首后,便转身欲走。
这时,赵晨又道:“叔父,方才伯父已至,今正于偏厅之中,与家中耆老叙旧。”
赵晨所说的“伯父”,指的是赵家第一高手赵震。
赵云又惊又喜。
其人对张裕道:“南和公,云之兄长已至此,请公虽云同去见兄长如何?”
张裕含笑颔首,倏然笑容一僵、愕然当场。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由于两汉的皇宫名目甚多,因此在不同的宫城之中,也会设有卫尉的分支机构,出现了诸如“长乐卫尉”、“建章卫尉”、“甘泉卫尉”等名目职称。
卫尉戍卫宫城,往往亲近皇帝。比如建安二十四年(219),长乐卫尉陈祎勾结相国掾属魏讽,阴谋反曹,可为例证。
(魏)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魏晋世语》
魏讽活动于魏郡邺县,而邺县的魏王宫没有长乐宫,因此长乐宫只能设在汉帝所居的许县,可知长乐卫尉陈祎是刘协的腹心。
曹氏父子为此大开杀戒,疯狂镇压反对力量。
(魏)讽潜结徒党,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祎惧而告之。太子(曹)丕诛讽,连坐死者数千人。--《资治通鉴汉纪》
注意:陈祎为许县长乐卫尉,见柳春新《魏讽谋反案析论》。
卫尉的下辖僚属,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等等。按张金龙《汉代禁卫武官制度研究》的意见,由于卫尉负责宫城护卫,因此特别受到统治者的关注。东汉时,卫尉往往“以三公兼领,其职较重”(见纪昀《历代职官表》)。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由于两汉时的宫城通常建于城市的南部,因此卫尉(负责卫戍宫城)统辖的部队也被称作“南军”。
至于在宫城之外、京师之内的卫戍部队,由于在地理方位上位于城市北部,因此被称作“北军”。北军的首脑,便是执金吾(中尉)。
执金吾,源自秦代的中尉。其职能是“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即掌管宫城之外、京师之内的安保。
除此之外,执金吾每月需要在宫城之外巡逻三次,同时兼顾武库兵器的保管工作,因此也被《续汉书》称作“执金御”。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续汉书百官志》
执金吾虽然不在九卿之列(光禄勋、卫尉均属九卿),不过秩阶却是中二千石,与九卿平级。
执金吾的权力在两汉时代变化很大。
西汉时,执金吾的属官有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见《百官公卿表》),每个分支机构又各有所辖。
到了东汉,执金吾的属官只剩下丞一人、介骑二百人、武库令一人(见《续汉书百官志》)。除了每月例行公事地三次“绕行宫外”,执金吾基本沦为一个看守兵器库房的清贵闲差。
执金吾地位的下降,始自西汉武帝,当时被强化了职权的城门校尉,以及被增设的西汉八校尉(至东汉并省为五校),基本涵盖了执金吾的职能范围。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也领介骑,在武帝时又“增屯兵”,与执金吾“徼循京师”的职能高度相似。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汉书百官公卿表》
城门校尉,高帝置,从介骑百二十人,武帝始增屯兵。--《要略》
八校尉则是武帝时增设。
它们分别为掌管宣曲宫的长水校尉、掌管上林苑的步兵校尉、掌管池阳宫的胡骑校尉。
另有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之内”,屯骑校尉“掌骑士”、越骑校尉“掌越骑”、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
从职能描述上看,八校尉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北军,实际的执勤地点却集中在长安附近的皇家行宫或园林,核心还是服务于君主个人,而非护卫京师。
西汉八校尉的首脑是“中垒校尉”。
如前所述,中垒系统本身是执金吾的属官,后来被分割出来独立领军,大大削弱了执金吾的权势。
汉有南北军,卫京师。武帝置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光武省中垒校尉,置北军中候,监五校营。--《宋书百官志》
及至东汉,中垒、胡骑、虎贲三校尉遭到并省,改设“北军中候”统辖剩余的五校尉。
有趣的事儿发生了。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88/279492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88/279492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