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汉末雄风 > 第九十五章 辽东风云变,河北闹翻天5

第九十五章 辽东风云变,河北闹翻天5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地狱少女才不是诡 炮灰真千金靠算卦团宠了 警校毕业考,你抓通缉犯来顶? 众星之子 四合院:傻柱不傻,棒梗不梗 神魔红楼梦 七零穿书逆袭日常 神座之上 六零军婚之后妈青莲 我的游戏女友是大明星

历史上,袁绍的儿子便在走投无路之下,投靠了蹋顿。 这才有了辽哥大发神威的“白狼山之战”。 在如此背景之下,公孙度居然脑洞大开,派公孙康去辽西郡柳城,意图拉拢、挑唆乌桓人来背刺袁绍? 所以,理所当然地,公孙度有意出兵辽西、背刺袁绍之事,便被乌桓单于蹋顿,遣心腹秘密告知了袁绍。 此刻,袁绍的大本营邺城,大将军府内。 河北三人组,也就是出使许都,向天子朝贡的淳于琼、辛氏昆仲,刚刚返还。 三人非但为其主上袁绍带回了刘协(实际上是伏寿)的赏赐、以及赵旻的谢礼,还带回一份钤盖了传国玉玺的天子诏令。 于是乎,袁绍拖着病体,强撑起精神,召集麾下群臣共商如何应对公孙度背刺、分析天子诏令、以及解析卫府对河北之态度如何。 此时之袁绍,年龄虽比杨彪尚且年幼四岁,但须发已泰半花白,兼且形容枯槁、精神萎靡。 大将军府一众幕僚见昔日雍容华贵、神采飞扬的袁绍,而今竟如此憔悴,皆情不自禁地深深感慨岁月无情、英雄迟暮,一时之间悲从中来。 思及如今袁绍仍未指定嗣子为何人… 大将军府的一众幕僚,竟莫名生出一种绝望之感。 众人看向袁绍,只见其人双目微眯,似在养神,又似在沉思。 袁绍倏然取出天子诏令,并将其展示于众人面前。 众人眯起眼、仔细阅读起来。 诏令的内容,颇为简单。 其大意为:刘协已立刘嗣为皇太子,责令太子太傅赵旻悉心教诲皇太子、并暂任太子少傅之职统御太子属官,使太子早日谙熟政务; 此外,责令大将军袁绍镇守河北,与太子太傅赵旻共同辅佐太子,不得有贰心,否则天下共诛之! 一言蔽之,这是刘协昭告天下,其人继嗣详情之圣旨。 见一众臣属皆已读罢此圣旨,袁绍复又将其收起,继续眯起眼陷入沉思。 河南士人纷纷看向曾为袁绍故友的淳于琼;河北士人则纷纷看向沮授。 二人有心问袁绍一句话: 而今天子已公示继嗣之事,不知明公究竟欲立何人为嗣? 当然了,袁绍绝口不提继嗣之事…甚至于不主动开口,其人这些臣属为避免刺激到袁绍,也同样不好开口。 如是般,大将军府内的这场极为重要的议事,一开场便陷入沉寂之中。 袁绍如今身体情况如何已很明显,然而… 即便如此,其人也不愿立嗣子… 其中之隐情不言而喻。 良久良久… 众人正在反复思忖,袁谭、袁熙、袁尚三人中,究竟谁更适合继嗣之时,骤然听袁绍开口问道。 “诸君以为,卫府而今对某等,究竟持何态度?” 众人同时愕然。 天可怜见,他们本以为自家主上是在为继嗣之事而纠结不已,谁又能想到,袁绍考虑的,居然是大将军府与卫府的关系? 万幸的是,袁绍终于开口了。 河北三人组中,口齿最为伶俐的辛毗起身作揖。 “关于此事,请明公尽管放心,太子太傅已明言将遵守盟约,只要明公不主动挑衅,则太子太傅必将与明公和平共处。” 袁绍微微颔首。 “如此甚善!” 由不得袁绍不害怕卫府。 河北重镇黎阳,如今已归赵旻之手,赵国也已向赵旻称臣;遑论袁绍背后,还有个公孙度在虎视眈眈。 所以,听闻赵旻主动休战,袁绍便放下心来。 见袁绍明显一副松了口气的样子,大将军府一众臣属,又一次自怜自伤起来。 三年前,就在三年前,某等鹰扬河朔、威凌中原、虎视群雄,尚为大汉最强战力,而今却… 唉!一言难尽矣! 众人正自怜自伤间,又听袁绍道。 “诸君,此圣旨之真义何在?” 显而易见,这份圣旨,绝对不仅仅是刘协昭告天下、立刘嗣为太子这么简单。 辛毗闻言,忙不迭为自家明公解释道。 “明公明鉴,某闻太子太傅而今已率卫府归于太子麾下,与太子诸属官一同辅佐太子。是以,某以为,天子或存令大将军府与卫将军府,一同辅佐太子之意也。” 辛毗的解读虽然颇为清奇,但经仔细思索后可知,此圣旨似乎确实存有此意。 这里需注意一点:拟诏之人,不是伏寿便是赵旻,断无可能是刘协。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伏寿、赵旻为自己亲儿子考虑,提出这种明显不可能实现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袁绍冷笑连连。 “刘协痴心妄想!其人无才亦无德,其子又岂是英明之人? 我昔年既可立故伯安公(刘虞)为天子,今日便亦可立宗室之超卓子弟为天子!刘嗣区区一黄口小儿耳,何德何能使我投效其人?” 爱面子的袁绍,不过是死鸭子嘴硬、负犬之远吠罢了,其人若当真有胆气行废立之事,又何必惧怕卫府苦苦相逼? 更别提袁绍如今犹如风中残烛,随时都有可能归西。 待袁绍发泄完毕心中怨气之后,辛毗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明公有所不知…岁除之夜,曾现五星汇聚之异象!” 这等消息,当然是由卫府主动放出。其目的不言而喻: 造势! 事关亲儿子名正言顺继承皇位,赵旻这个苟哥怎么可能不上心? 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谶语宛若魔咒,影响了大汉数百年之久。 从历史来看,汉魏(魏同巍,确为当涂高)嬗代,也确实证明了这句谶语的真实性。 但在这个已经不大可能再有魏王的时空,这句谶语仍然存在许多种解释。 夜空五星汇聚,算不算当涂高? 还有什么比天更高? 好吧,虽然可以说人心比天高。 综上,袁绍闻言,又一次陷入沉思。 不言而喻,其人想到了“代汉者当涂高”。 更何况,刘嗣(虽然实际上是赵嗣,不是尼古拉斯赵四)之“嗣”,与袁绍之“绍”,都有继承之意。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 刘嗣一出,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谶语将会失效,并变为当涂高者继汉? 总而言之,五星汇聚与刘嗣立太子结合起来,引起无数联想与遐思。 尤其是在,卫将军府已并入太子属官体系的情况下。 一言以蔽之: 得卫府、汉室重臣鼎力相助,刘嗣继承皇位,只是迟早之事。 而昔年讨曹贼、扶汉室(建安四年,西历199年袁绍发布《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字里行间正能量满满)之袁绍却仍在纠结犹豫,己方应当如何自处。 于是乎,沮授在忍无可忍之下,愤愤然打断了袁绍的沉思。 “明公!以授愚见,汉室当兴焉!明公之志将成矣!明公应趁卫府不愿与某等为敌之良机,为太子剪除公孙升济此等宵小, 并以大功向天子请封三位公子!如此方为汝南袁氏安身立命之本也!望明公明鉴!” 沮授之意为: 汉室复兴已是大势所趋,此本为明公所乐见之事。既如此,明公何不兴兵讨伐公然僭越之公孙度,再以此大功向天子讨封三位公子呢? 对沮授之言,袁绍虽不置可否,却并未动怒,反而趁机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我与孟德不同,决无谋逆篡汉之意,公与且坐下。” 袁绍确实没有篡汉之意。 昔日,子贡读到帝辛(即商纣王)故事时,曾长叹: “失败者没有话语权,全天下的丑事儿全一个人抗了。”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摘自《论语之子张》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文钦后来又犯了贪污罪,曹爽却因为文钦是谯沛老乡,故意包庇,乃至“厚养待之,贵宠逾前”。 王淩奏(文)钦贪残……曹爽以(文)钦乡里,厚养待之,不治钦事。复遣还庐江,加冠军将军,贵宠踰前。(文)钦以(曹爽)故,益骄。--王沈《魏书》 曹爽属于勋臣子弟,久居洛阳;但他与文钦相见时,恐怕不会做官音,而会用乡音。曹丕昔日以谯县为“曹魏五都”(长安、洛阳、邺县、谯县、许县)之一,大概也是出于类似考虑。 (2)孙坚家族 孙坚家族的乡党集团,在三国时代比较特殊。 孙坚本人是扬州吴郡富春县人,但因为出身卑微(瓜农),颇受轻慢。孙坚凭武力发迹,先后在徐州担任县尉、县丞一类的佐官,因此将淮泗地区(徐州与扬州江北),视作自己的大本营。 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孙)坚盐渎丞,数岁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吴书孙破虏传》 注意:盐渎县属徐州广陵,故属徐州临淮,见《后汉书郡国志》。盱眙县属徐州临淮,见《汉书地理志》。 孙坚最初招募的部曲,均是淮泗人。 按《吴书》记载,孙坚麾下,有“商旅豪侠、淮泗精兵千余人”。可见孙坚已经将自己的基本盘放在了淮泗地区。 (朱)俊表请(孙)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孙)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吴书孙破虏传》 孙坚死后(191),侄子孙贲代领部曲。孙氏自此步入蛰伏期,直到袁术将治所从南阳迁至九江(193),孙氏才重新发迹。 理由很简单,南阳在荆州之北,与孙氏的淮泗大本营距离过远;九江本身就属于淮泗地区,因此孙氏才能以此为契机,重新振作。 孙策东渡时(195),宗室孙瑜“宾客诸将多江西人”,江西即江北。可见孙策在九江时,已经重新整合了新一批淮泗部曲。 是时,宾客诸将多江西人,(孙)瑜虚心绥抚,得其欢心。--《吴书孙瑜传》 袁术麾下的淮泗人,也大量归附孙策。 周瑜(庐江)、鲁肃(临淮)、陈武(庐江)、蒋钦(九江)等人,均是袁术故吏;周泰(九江)、丁奉(庐江)、徐盛(琅琊)、步骘(临淮)则是袁术辖区的淮泗武人;至于张昭(彭城)、张纮(广陵)、秦松(广陵)等人,也是孙策延揽的淮泗学者。 孙策在淮泗地区重新发迹,绝非偶然。这离不开昔日孙坚打下的良好基础。 以孙策东征时,扬州官吏百姓“闻风奔走,流窜山野”的记载来看,孙策并不被视作江东子弟(虽然他确实出身江东)。实际就淮泗集团的规模来看,孙策理所当然会被江东土著视作入侵者。 刘繇弃军遁逃,(扬州)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书孙讨逆传》 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江表传》 虽然孙权掌权后(200),一度尝试与江东大姓(朱张顾陆)修缮关系;但孙权本人的托孤大臣,除了孙弘(会稽)之外,皆为淮泗人(汝南滕胤、汝南吕据、琅琊诸葛恪)。其真实心态是不言而喻的。 (孙)权疾困,召(诸葛)恪、(孙)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宗室),属以后事。--《吴书诸葛恪传》 甚至直到孙皓(孙权之孙)继位(264),淮泗集团在东吴依然充斥显要。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退出转码阅读完整内容,或请下载更好的阅读体验!!!!诚招广告合作:telegram联系@luniuniu9527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88/282960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88/2829602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