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河朔英杰逝,北方战火息1…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心上人还有五秒到达 我有时空门祸害修真界 至尊狂婿 狐女 顾洛瑶尉御夜 行道路难 柯南:越坏我越强 网游之重返大航海 七零后妈一撒娇,铁血糙汉领证了 真武仙侠传
说到此处,臧霸神情骤然变得复杂起来。
太史慈从臧霸的眼神中,看到的是英雄卸甲时的落寞与无助;
周瑜从臧霸的眼神中看到的,却是一方霸主交出权力时的绝望与无助。
臧霸在长叹一声后,语气变得低落下来。
“如若…长此以往,某之泰山兵卒,或将解甲归田、马放南山,从此恐将成为田家翁焉。”
周瑜闻言,一改其人一贯之温文尔雅,而是拍案而起,对臧霸怒目而视、沉声怒喝。
“臧宣高!你麾下兵卒,呵呵,泰山人几何?青徐之黄巾贼又几何?你焉能不知乎!”
臧霸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周瑜竟然会骤起而发难。
臧霸更加想不到,平日文静爱笑的周瑜,一怒之下,竟有此等威势。
直至此时,臧霸方才想起来,周瑜非但是一名运筹帷幄的智能之士,更是一名亲率大军南征北战的无敌统帅。
正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孙策在渡江至历阳迎周瑜之前,不过占据了丹阳郡区区数县之地而已。
但孙策、周瑜合兵之后,如虎添翼的孙策,这才能够势如破竹,短短两年时间,孙策便攻下扬州五郡之地。
周瑜之威,可想而知。
是以,面对周瑜这骤然一怒,一时间,臧霸竟然懵了。
周瑜虽是反问,却并不给臧霸辩白的机会。
“臧宣高!你扪心自问!若非在官渡之战时你便提前依附于主公,又焉有你之今日?
青徐二州,乃大汉之青徐二州,主公许你代天子牧守,却非将青徐二州赐予你所有!若非有此二州之地,你焉能养活你麾下之部曲?
而今,青徐二州百废俱兴、日渐太平,你却出此大逆不道之言,你居心何在!”
太史慈默默站起身,右手悄悄扶上腰间环首刀的刀柄,左手则悄无声息地握住一把短匕。
周瑜这番话,怼得臧霸哑口无言。
后者数次欲言又止后,只好长叹一声,缓缓向周瑜下跪。
太史慈默默看着这一幕,站得如长矛一般笔直。
其人只见,臧霸向周瑜顿首行礼。
“大司农,劳驾君转告主公,某之初心始终未变,方才某之言亦绝非另有所指。某唯恐乱世难止、大汉江山难定耳。
主公若疑某心怀不轨,某这便交出部曲,率麾下同携家眷居于许都,余生永伴主公左右。”
太史慈闻言,悄无声息地将短匕藏起、右手缓缓离开刀柄,但依然昂立。
周瑜长叹一声,弯腰扶起臧霸。
“宣高兄,此绝非主公试探兄,实是兄部曲甚众、又管辖青徐,瑜唯恐兄做出不智之事也。”
臧霸站起身后,复又向周瑜躬身行礼。
“公瑾不必多言,某自知己以身陷嫌疑之地,便是公瑾不提,某而今亦常感寝食难安也。公瑾,不如…
某即刻护送家眷妻子(是指妻、子)赴许都、并向主公交出部曲,以明某之心迹。”
周瑜这才展颜一笑。
“宣高兄所言极是!若如此,则伏皇后、卫府上下必不再相疑也。”
臧霸也勉强笑了笑。
其实,赵旻在关中治水之时,钟繇所说的隐患,指的就是臧霸、陈登这两大半独立集团。
(建安)二十四年(西历
219年),(臧)霸遣别军在洛。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摘自《魏书之臧霸传》
臧霸时为徐州刺史,其所部为徐州兵,徐州兵和青州兵在曹操去世的敏感时期,竟然堂而皇之地鸣鼓而去,擅自归还本州。
这是性质极其恶劣的事件,其性质无异于造反!
前汉之时,开国功勋周勃之子周亚夫,在奉命讨伐七国之乱途中,就曾经在洛阳鸣鼓,以自壮声势、威慑作乱诸侯。
残唐之时,驻扎桂州(今广西桂林)的徐州戍兵擅自回归徐州,是为“庞勋之乱”。
由此可见,鸣鼓、擅去这两种行为,是带有宣战、叛乱性质的恶劣事件。
在此事之后,于翌年完成汉魏嬗代的曹丕,便开始了疯狂打击泰山群将的一系列行为。
最终,臧尹礼、吴敦、孙氏昆仲等人,甚至包括臧霸在内,或被曹丕借刀杀人,或被曹丕压制、或被曹丕架空…
总之,以臧霸为首的青徐军阀,最终都失去了威胁。
所以,熟知历史的赵旻,不可能不清楚这一天大隐患。其人只是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或者准确来说…
是因为狡兔未死,其人还不能烹走狗罢了。
解决这一问题之后,周瑜当即转移话题。
“宣高兄以为,管承此人如何?”
臧霸先是一惊,旋即释然。
“如此说来,管承早已与公孙度暗中勾结?难怪!难怪!
公瑾,管承乃东莱海贼,其人虽活跃于东莱、北海、乐安三郡,然则…其人之大本营,似乎在北海国。”
太史慈冷笑不已。
“宣高兄,管承军于北海国淳于县!管承此人颇为狡诈,其人分明为东莱人,却将大本营设于北海国!此乃狡兔三窟之意也!”
又一次强调:汉末的海岸线要远比后世深入内陆,因此,本就靠海的北海国(潍坊、青岛西北一带)更加靠近海滨。
太史慈这番话,使臧霸瞠目结舌。
“子义如何得知,管承军淳于?子义既为东莱人,则应知淳于在北海国、城阳郡交界之处,其地距海滨之都昌,尚有八十余里。”
淳于县是后世的潍坊市坊子区,汉末位于海滨的都昌,则是后世潍坊市临海的昌邑市等近海县。
淳于县距都昌县海滨,确实有八十余里。
是以,臧霸认为,管承的大本营,不应该在淳于县。
更何况,身为同行…尽管臧霸等人是山贼,而管承是海贼…臧霸等人非但理解管承的行为逻辑,而且…
这些泰山群寇也曾遍搜管承,当然了,结果自然是他们没有搜寻到管承之踪迹。
太史慈有些不悦。
“宣高兄,管承此东莱人氏既可军于北海国,则其人为何不可军于尽为沃野之淳于县?”
周瑜见太史慈、臧霸二人有争吵之势,当即含笑打断了这一趋势。
“宣高兄,实不相瞒,某等不可能得知管承何在,是以,指出管承大本营所在者,实为主公也。”
臧霸闻言,登时闭口不语。
周瑜继续侃侃而谈。
“宣高兄既知管承此人,想必兄等已遍寻其人之踪迹,然否?”
臧霸颔首后,叹了口气。
“正是!以是故,某等
方知,管承之大本营在北海国,然则…某等实不知,管承竟军于淳于县。”
周瑜微微一笑。
“宣高兄,不知城阳郡而今驻军几何?”
淳于县毗邻城阳郡,而城阳太守,是泰山群寇首脑之一的孙观之弟孙康。
臧霸之所以将自己的大本营设在琅琊国开阳县,是因为开阳县恰好位于青、徐、兖三州之交界处,以便更好控制青徐二州,以及兖州泰山郡。
综上所述,太史慈、周瑜才会担心,臧霸是否阴怀不轨之心。
没错,在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的时代,臧霸或许只是一个小诸侯。
但在曹操白门楼斩吕布之后,臧霸终于迎来了春天。
白门楼之后吕布授首,臧霸因之前曾协助吕布抗曹,闻布死讯,惶惶不可终日、逃到山野间藏匿起来。
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
摘自《三国志魏书十八》
曹操对臧霸的态度极为温和。
曹操将其探访招募来,温言抚慰后,仍给了臧霸军团对青州、徐州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在此之前,袁绍-曹操联军则分别在发干县(兖州东郡)痛击陶谦(192),在封丘县(兖州陈留)痛击袁术(193),揍得袁术联军“迸走流离、几至灭亡”。
(袁)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袁)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魏书武帝纪》
(袁术)甫诣封部,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英雄记》
陶谦属袁术联军,又屡为袁绍、曹操所败,因此对曹氏极端仇视。
再说张闿的动机。
谈到张闿,首先要明确张闿的身份。
《吴书》仅提到张闿是陶谦部将,而《后汉书陶谦传》则补充凶手是“阴平守将”。
曹操父嵩避难琅琊,时(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后汉书陶谦传》
阴平县属东海郡,而东海郡又恰恰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
按《臧霸传》记载,霸自兖州泰山亡走徐州东海,在此组建流民武装,替陶谦镇压青徐黄巾。
(臧霸)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魏书臧霸传》
按臧霸“收兵于徐州”的记载看,可知陶谦在东海郡招降了部分黄巾。因此阴平县(属东海)守将张闿,很大概率是黄巾余党。
(霸)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魏书臧霸传》
张闿与曹操并无私怨,不过考虑到其“黄巾故将”的身份,可知其出身较低,文化水平应该也不高。
而曹嵩偏偏又是个“天下巨贪”,昔日“货输西园一亿钱,官至太尉”,震动京师。兼携带“辎重百余车”高调出行,无异匹夫怀璧,自取灭亡。
曹嵩时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华峤《后汉书》
太祖迎嵩,(嵩)辎重百余两。--韦曜《吴书》
所以,张闿杀曹嵩,其直接动机就是贪财。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88/290468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88/2904686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