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河朔英杰逝,北方战火息24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江入海,湖归路 我的公公叫康熙 万古魔帝 替嫁惨死新婚夜,重生真千金虐翻全家 乡村极品妖孽 带外挂的阴阳师 我绝对不是战锤邪神 五行七界 少年重歌 这个演员要加钱!
此番卫府出征青州、辽东,各项准备极尽完善之能。大军出征所需之粮草、辎重、军械又皆可通过海路,源源不绝自东莱郡运至辽东。
率军之主将太史慈、徐晃、马超三人,均为汉末三国屈指可数之名将。
加之公孙度一战而损耗十二万大军,如今其人正值兵力空虚之时。
若如此,卫府仍不能大胜公孙度,那只能说明公孙度是神而不是人。
遑论赵旻的战略目标,绝非平定辽东公孙氏这么简单。
赵旻要的,是彻底收复东北,并在东北兴修水利、保持水土、发展农业,提前两千年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北大仓。
这等富庶无比的黑土地,岂容不懂农耕、只知狩猎游牧的胡人如此暴殄天物?而且…胡人们暴殄天物,居然长达近两千年之久!
就在太史慈昂立于辽东海滨,涌起无限豪情之时…
许都承光殿内,赵旻跪坐于几前,凝视着地图,陷入沉思。
根据近几日传回之奏报来看,而今凉州、益州、荆州这三州虽偶有摩擦,但总体上皆风平浪静、平安无事;
西域都护府辖区之内,虽然丝绸之路上,每日诸国商队争斗不休,但也均在西域都护府可控范围之内。
关中治水进展一切顺利,如今时近主汛期,赵旻已经勒令负责治水之钟繇父子、三辅长官们停止在河道施工,并已做好随时疏浚、防汛之准备。
中原腹心之地的兖州、徐州、豫州及司隶校尉部三河、弘农等地,而今正值农忙时节,同样一片太平,车马行、工坊、各地货殖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新定之青州,业已在周瑜主持之下开始试行新政。
换言之,如今大汉十三州中,仅并州、幽州、交趾(刘备仍在讨伐日南郡)仍有战事;冀州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至于扬州…
刘晔、曹仁每隔三五日,便有最新军报传至。征伐庐江郡山越人的江东大军,如今在庐江郡的处境愈发艰难。
据丹徒城细作称,孙权已有意放弃征伐庐江郡之山越人,准备集中兵力攻打吴郡、会稽这两郡山越人。
因此,赵旻准备在今年初步整合庐江、丹阳二郡之山越势力,明年整合并初步发展吴郡、会稽二郡之山越势力。
如此一来,十年之后,孙权将彻底失去对此四郡之统治力,朝廷收复扬州可期。
幽州方面,赵旻之所以制定先定辽东、辽西之战略,便是因为其人担心袁绍一旦身死,定东北之策略便将不得不暂停。
一念及此,赵旻将目光投向了辽东、辽西二郡。
而就在此时……
风尘仆仆的卞夫人匆匆而来。
赵旻见状,心中登时生出不祥之感。
果不其然……
只见一身风尘的卞夫人径直小跑到自己身前,并向自己盈盈一礼。
“禀主公,据邺城校事官称,袁绍已陷入昏迷,恐将于数日内病故。”
赵旻微微颔首。
“阿妤,此消息是否属实?”
卞夫人用力颔首。
“回主公,邺城大将军府内,已禁绝除袁氏之外一切人等入内。
河南士人每日出入于淳于仲简府中,而河北士人则每日出入于沮公与府中。此外,河北、河南及袁绍之中军,近日来调动不停!”
赵旻闻言,情不自禁地蹙起眉头。
“阿妤,袁熙近日来有何动向?”
卞夫人凑到爱郎耳畔呵气如兰。
“禀主公,袁熙麾下大将焦触、张南二人,近日来各自率军阻拦袁谭、袁尚之部曲出营,引得其二人之幕僚不满。
然则,此二将手持钤盖袁绍大将军印之文书,纵是袁谭、袁尚二人,对此亦无可奈何。”
赵旻闻言松了口气。
不言而喻,其人借袁熙之宠妾、甄宓双胞胎阿姊甄氏之口,苦劝袁熙之忠言,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虽然对于赵旻而言,袁家那两个龟儿子自相残杀对赵旻更加有利,但赵旻要的,是一个秩序未崩坏、可以快速发展起来的河北,而不是一个遭受兵乌毁坏的烂摊子。
更何况,袁绍一旦身死,无论袁谭、袁熙还是袁尚,都没有足够的威望压制袁绍麾下的一众故臣。
如此一来,本就矛盾重重的河南、河北士人,不内斗才怪!
别驾审配、护军逄纪,素以骄侈不为(袁)谭所善……矫(袁)绍之遗命,奉(袁)尚为嗣……颍川郭图、辛评与(审)配、(逄)纪有隙,惧有后患,相与依(袁)谭。
摘自曹丕《典论》
绍爱少子尚,貌美,欲以为后而未显。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
摘自《三国志魏书之袁绍传》
袁绍在世时,河南、河北集团多使用谣言、谗害一类的斗争手段,尚不敢过分造次,这应与袁绍具备强大的政治威望有关。
但在袁绍身殁后,河南、河北集团的斗争便逐渐失控,最终发展至刀兵相见。
审配屠灭辛评家族,便是典型例子。
袁谭、袁尚均不具备乃父威望,又不自量力,贪慕大位,最终致使集团分裂。
河南士人依附袁谭、河北士人依附袁尚,双方展开了极其残酷的权力斗争。
平心而论,袁绍在整合本地与外来势力方面的工作,做得其实卓有成效。
袁绍生前,如沮授这种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尚可保全性命;
袁绍死后,逄纪、辛评、审配等人,则无一例外付出了生命乃至宗族的代价。
赵旻之所以劝诫袁熙尽力避免兄弟阋墙,主要是为了规避兵乌对河北所造成的严重破坏。
但无论赵旻如何劝诫袁熙,也注定不可能使袁绍麾下的河北、河南士人之间和谐相处。
所以,这两派之间的流血斗争,在袁绍身死那一刻,便已成定局。
然而…
这与苟哥赵旻何干?
此诚所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综上考虑,在想通此事的前因后果之后,赵旻便不再担忧,河北可能将会发生的乱局。
于是这个苟哥微微一笑。
“阿妤,如此甚好!继续加大对邺城之监控力度,卫府务必赶在袁绍故去之前,为朝廷收复并州。此外,阿妤尚需与赵国相崔季珪妥善商议一番。”
苟哥不愧是苟哥。
袁家已失去青州,若再失去并州,那么袁谭就只能与袁尚争一争冀州。
那么问题来了……
冀州是谁的势力范围呢?
答案是河北士人。
所以说,袁绍一旦身死,袁家将注定大乱!
赵旻这个苟哥无心为袁氏内乱斡旋,只要袁氏不波及无辜百姓即可。
所以,赵旻必须加大对邺城的渗透力度。
崔季珪即清河郡名士崔琰,而赵国实际上早已归顺朝廷。
有赵国这个钉子在,冀州诸郡被赵旻一一挖墙脚,似乎也并非难事。
所以卞夫人会心一笑。
“主公尽管放心,沮公与、审正南虽对袁氏忠心耿耿,然则……袁绍一旦身死,河北诸大族恐怕亦非同心同德也。”
卞夫人显然听懂了爱郎的意思。
赵旻微笑颔首后,取出几份诏书,将其装入一个长匣之中,并递给卞夫人。
“阿妤,只待时机成熟,你便向大将军府诸臣属颁布诏令。大汉一统在即,皇权已今非昔比,我以为,识时务之俊杰当不在少数。”
诚然如此。与历史截然不同的是,这时空的卫府,要远比历史上建安六年(西历202年)的曹操强大得多!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从笮融的流徙路径,可以大致推导出薛礼的政治立场。
笮融杀广陵太守赵昱之后,逃离徐州,南下扬州,返回老家丹杨。
扬州被长江一分为二,江北是袁术势力(淮南、庐江);江南是扬州刺史刘繇与地方宗帅。
在此背景下,笮融投奔薛礼,二人在丹阳秣陵县合兵,并依附刘繇。秣陵县即建邺县(东吴国都),即今南京市。
兴平二年,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依(刘)繇为盟主,(薛)礼据秣陵城,(笮)融屯县南。--《江表传》
薛礼是笮融的故人,但其履历记载非常怪异。本是彭城国相(属徐州),被陶谦所逼,屯秣陵。
先是,彭城相薛礼为陶谦所偪(逼),屯秣陵。--《吴书刘繇传》
这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
因为彭城在徐州以西,秣陵却在长江之南。更重要的是,秣陵所在的丹阳郡,是陶谦老家。薛礼被陶谦所逼,然后逃到陶谦老家居住?可曾听闻如此怪事?
这就有必要探讨薛礼“流徙扬州”的原因。
因为彭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兖州徐州接壤处),曹操与陶谦双方在该地均有大量的交火记载。比较符合逻辑的猜想,即薛礼不是被陶谦所逼,而是难以抵挡曹操的蹂躏,屡战屡败(曹操曾多次屠彭城),不得不下野。
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后汉书陶谦传》
如果考虑到陶谦与笮融的籍贯(丹阳)以及薛礼的避难地点(丹阳秣陵),那薛礼很可能也出身丹阳(其人籍贯失考)。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6388/291054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6388/2910543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