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辞官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开局成反派?我靠投喂女主成圣! 古代天灾,搬空仇家祖宅去逃荒 小城故事二三事 摄政王的小妆娘 我是神,神与神之战! 我投影了主神轮回者 看录 女帝的极品太监 我真不想躺赢啊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五月。 新野刘备、荆州刘表、江东孙权皆给出了和谈条件。 条件之一,便是解除晋国公张昊之兵权和丞相之职,并且将驻扎在徐州的张辽所部以及驻扎在司隶的徐晃所部撤离,另外,将洛阳城内的守军保留四成,另外六成由荆州兵和江东兵共同组成。 条件之二,撤去豫州牧时苗,徐州牧陈群,改由刘备任豫州牧,周瑜任徐州牧。 条件之三,将长江以北的张昊军,尽数收拢在幽、并、冀、青四州,没有天子诏令,不得随意南下。 当荀彧将这三个条件在朝会上提出时,不仅宣政殿内的一众官员一脸骇然,就连龙椅上的天子刘协,都是一脸不可思议的愣在了那里。 以沮授为主的主战派并没有在朝堂上与荀彧争执,而是将目光不约而同的看向了高台上的晋国公张昊。 因为, 这样的条件,就是头猪也明白孙权、刘表之流打的是个什么主意, 他们的公爷,又怎么可能会答应呢。 就在众人准备等待晋国公的一场发火大戏时,只见张昊缓缓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然后头也不回的朝殿外走去。 一边走,一边将自己的官服脱下,扔在地上。 虽说此举颇为不雅,但大家也都明白了晋国公张昊的意思,显然一副辞官的样子。 见自家公爷都走了, 御史大夫张延、尚书令沮授等一众官员都随着张昊的离开而离开。 整个宣政殿中,就只有天子刘协,副丞相荀彧,尚书右丞赵谦,宗正刘艾还有议郎边让,除了他们这几个主和派以外,t. 就只有黄门侍郎毕岚了,碍于天子在这里,他也不好离开。 晋国公张昊此举,让本就心中戚戚的荀彧,脸上更加难看了,而赵谦、刘艾等人心中更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了。 张昊虽愤恨离去,官府也脱了,但接下来又该如何去做呢? 如此难以解决的问题,竟然就这么轻易的落在他们的头上了。 “晋国公这是……?” 一脸不敢置信的天子刘协看着地上的丞相服,不禁有些诧异。 “陛下,”尚书右丞赵谦开口道:“晋国公此举,应该是辞官吧。” “辞官?”刘协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了荀彧。 荀彧皱了皱眉,请奏道:“陛下,当务之急或许可以先下诏安抚荆州的刘表,扬州的孙权等人,待张辽所部和徐晃所部撤军后,再做盘算。” “呃……行,此间之事,就交由你了。” 说完, 刘协朝周围的小黄门示意,然后在小黄门的搀扶下,离开了宣政殿。 此时的刘艾赶紧走上前来,看向荀彧和赵谦,不敢置信道: “咱们……这就成了?” 荀彧没有搭理刘艾,而是面露凝重的负手离开了。 只有赵谦长舒了一口气,道:“不仅没有成,这个事儿,也许更难了。” 散朝之后, 当朝丞相,晋国公张昊辞官之事传出,整个洛阳城都轰动了。 荀彧第一时间来晋国公府求见,晋国公张昊称病,不见任何人。t. 当沮授等人赶来时,也被站在门口的黑甲卫挡在了外面。 五日后, 晋国公称病不朝,且辞官的消息不胫而走,天下震动。 这五日在朝堂上,荀彧等主和派与沮授、张延等人唇枪舌战,大有将朝廷搅个天翻地覆之势。 荀彧这边,有天子刘协的支持,明面上占据着大义, 反观沮授和张延这边,没了张昊这个主心骨,而且大家也都不太明白张昊的意思,再与荀彧等人争执的时候,底气不足,落于下风。 六月, 天子下诏,责令驻扎在徐州的张辽所部北撤青州,并让驻扎在洛阳南面伊阙关和大谷关的徐晃部北撤冀州。 诏令传达至军中后,各部将领置若罔闻,不为所动。 七月, 驻扎在新野的刘备,引兵三万北上,进驻在司隶与荆州的交界处的鲁阳城。 而江东的周瑜,领兵五万北上,抵近徐州,大有开战之势。 面对刘备和周瑜的举动, 驻扎在伊阙关和大谷关的徐晃部似乎早有预料一般,并没有采取应对措施,只是象征性的多派了一些斥候探马,打探鲁阳的消息。 至于徐州的张辽所部,更是按兵不动,只是让驻扎在江都的郝萌小心提防,以防止江东水师的偷袭。 同月, 天子再次下诏,让徐晃部和张辽部携军北撤,两人依旧不遵诏令。 相较于南北对峙的剑拔弩张,幽州、凉州、并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的大部分士族门阀和平民百姓们不乐意了。 这些个士族门阀,再过去的十几年里,没少被张昊搜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算是纳了投名状, 哦, 这个时候你们要把人家晋国公给搞下去,想把朝廷再搬出来,那怎么可以呢。 咱之前付出的财货、银钱不就打水漂了么。 对于这九个州郡的百姓们来说,晋国公张昊可是让他们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居者有其屋的人,若是晋国公不在位了,这些田地朝廷会不会重新收回……不,是抢回去呢? 至于太平商号旗下的商铺、作坊,以及有所往来的士族豪绅们,就更加着急了,晋国公倒了,太平商号怎么办?他们的生意怎么办?他们投进去这么多银子怎么办? 生计所系,荣誉所系,甚至,子孙后代所系,全在晋国公一人身上,特别是北方九州之地的军民,对于晋国公府能否屹立不倒,甚至比晋国公本人还要操心。.. 就在外面暗流涌动之时,此时的晋国公府可谓是一片祥和。 后堂内,摆放着一张由木匠特制的大圆桌,圆桌周围分别坐着张昊、黎悦、沮芝、浮香、风怜还有大妞。 桌子上摆着一尊造型奇特的铜锅,铜锅里的浓汤已经煮开了, 张昊夹起一筷子的羊肉扔进了汤锅里,然后开始涮着。 其余人正一脸期待的看着咕咕冒泡的浓汤,等待着自家公爷给他们夹肉。 肉涮好之后, 张昊依序给众人夹肉,大家吃得很香。 浮香擦了擦嘴,看向正在涮肉的张昊,低声问道: “公爷,这公府外面沸沸扬扬的,咱们却在这里铜锅涮肉,合适么?” “有什么不合适的,这汤啊,是越煮越鲜,待会儿每人都得喝一碗。”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083/203424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083/2034249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