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九龙夺嫡-胤禵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降萌宝撞翻大佬爹地 异能是屑老板的我成了横滨首领 祖宗祭天,全族升仙 万事亨通事务所 宠妾灭妻?这侯门主母我不当了! 我在洪荒当酒神 君临异世界从战略级微操开始 末世求生,欢迎来到全能超市 诡秘:不死人不死于传火 我的世界双穿门

【八爷党的三位结局基本就摆在这,政治场上输了这般下场很能理解,按照以往上位的历史,皇帝杀儿子确实不是很多,但兄弟上位朝着自家下手就是常例了。 到了清朝倒是明面上没有这么搞,虽然一个个活得都不长。 到八阿哥出局这里,康熙朝得争储两阶段已经结束,接下来便是最后得决胜之局,同母兄弟得胤禛和胤禵。 很多时候胤禵又被叫做胤祯,康熙四十五年时改了一次名,和他哥哥得名字倒是差不多。 没想到,兄弟俩居然到了决胜局,德妃厉害啊。】 莫名其妙出现德妃得名字,别说两个儿子,就是德妃自己都诧异。 她直觉认为天幕此时提及她并不是好事。 【按照顺序应该讲十三,但十三要和他四哥挨在一块,还是讲讲胤禵这个祸头子吧。 德妃在康熙得后宫也是独一份的,光是生的孩子数量和跨度就独树一帜。 四四是德妃的第一个孩子,按照清宫规矩当时的位分是没有资格抚养孩子的,交给了佟贵妃抚养,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是德妃占了便宜。 她通过将四四的抚养权交出去,得到的隐形福利很多,比如说佟贵妃某些方面的弥补,康熙的怜惜和宠爱…… 后面又陆陆续续生了几个儿女,女儿又是交出去养,儿子却是养到几岁都没养住,和四四这边的感情又不是很亲密,所以胤禵出生的时间点正正好。 既是之前的情感寄托,又是德妃后半辈子的安生立命,所以她对胤禵的态度和四四可以用厚此薄彼来形容。】 德妃向来慈和的脸跟着冷下来,狠狠闭上眼睛:没关系,这种程度又如何?也不需要皇上的宠爱了。 胤禵想要反驳,德妃在他心里的形象自然是慈母,顶多是年纪到了有点念叨,听到天幕这么说,想反驳但不知道找谁。 【胤禵无论是在康熙那还是德妃这都是幼子,自小比起其他人确实幸福许多,正好他年纪还占据优势,前面的儿子越来越大叫康熙就想看点‘天真稚子"。 胤禵受宠爱有很多小事都能证明,不说青年时期就跟着康师傅到处跑,光是他成年后搬出皇宫,康熙居然还叫胤禵府内的用度走皇宫的账,走了七年整啊。 其他皇子可没这个待遇。 其实胤禵也是这点呢命好,前面出宫了他爹还养着,一个皇子府的开销细细算起来省了一大笔钱。 若是他老老实实的,雍正登基了以后也不会停了这笔支出,看在一个额娘的份上。 真的照这样发展,那就是前面靠爹,中间靠哥,晚年靠儿子,多好的躺平人生啊。 我觉得老十一定会喜欢的。】 老十:虽然你说的是实话,但也别真就这么大咧咧的说出来。 只不过,只要想一想这种生活,确实叫人嘴角不自觉的上扬啊。 胤禵倒是不满意,他为什么要靠四哥养啊? 至于儿子? 他儿子不要他养就不错了。 【胤禵为人直爽,和他同胞兄长关系反而没有胤禩他们好,之前康熙叱责胤禩时,胤禵真就说跪就跪,康师傅都气得拔刀出来了还是梗着脖子不认错。 后面一群兄弟抱腿的抱腿,求情的求情才没叫他受大罪,但还是挨了二十大板,一瘸一拐的出宫门。 这件事胤禵瞧着是被康熙叱责,但带来的都不是什么隐形的好处。 第一是他八哥那边的扶持,第二是外人眼里重情重义的形象,第三嘛,康熙就看重权势和儿子之间的感情。 好巧不巧,咱们十四这次啊,可是一下子叫他爹觉得这小子不错啊。】 一群兄弟看向老十四,眼里明晃晃都是‘没想到你还挺有心机"。 胤禵气得不行,不是说被人戳破,而是一群当哥哥的一副本来以为他没脑子是怎样。 【在康熙后期,胤禵更是有机会接触到兵权,康熙对于前面的儿子都没有开这个头,也就只有被圈禁的胤禔。 也可能是后面的阿哥都没有打仗的天赋,从康熙五十七年开始,胤禵开始青海的战争,还有个大将军王的称号。 这个架势可是比得上他八哥啊,一下子胤禵的政治火焰烧起来,胤禩他们全力的扶持更是叫他有了独一无二的风头。 只不过,他这会儿在京城的时间不多了。】 不少人都听出来一个问题,虽然不知道这个大将军王的水分多少,但如果只是一个青海,能有的兵力以及需要中央供给粮草都不足以有什么大动作。 在京城的时间不多,许多事情就会错过先机。 兵权在手并不代表一切,藩王造反登基的人终究是少数。 【这次的出征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展现了康熙对胤禵的荣宠,也叫所有人都觉得,他不但有一争之力,而且占尽优势。 当时胤禵还没有封王的爵位,可是获得了一个大将军王的称号补偿。 第一,康熙允许胤禵用皇帝御驾亲征的规格,用的是正黄旗的大旗,和以往康熙亲征准噶尔是一样的待遇; 第二,参与此次西征有爵位的人必须穿着戎装在太和殿集合,给胤禵壮威; 第三,不参与此有爵位的人加上二品以上的官员,必须穿着朝服在午门外集合,给足了胤禵面子; 第四,胤禵从康熙那里领命后,骑着马就从午门那出来,其他有头有脸的宗室官员都得目送他,又是一个和皇帝亲征一样的待遇。 到这里已经是晚年的康熙很意外的放权和给儿子做脸,偏偏康熙还下了一道旨意,青海和蒙古的王公贵族要配合胤禵的行动,他掌握绝对的生杀大权。 难怪啊,已经在储位之争上面被耍了不止一次的大臣和皇子们,再次踏入了康熙一手的政治陷阱中。】 刚刚经历太子一废就元气大伤的臣子:还来? 他们心里也不由得抱怨,皇上您真是不把他们这群老骨头当人啊,一次次的试探和戏弄。 一次战队错误就是抄家灭族,还来好几次,能活下来都是好事。 虽然不像是别人皇帝直接砍头,但也差不多了。 只要想到日后还得面对那么多皇子们的争斗,心里头只觉得日子么有盼头。 胤禵同样意外,未来的他居然还有这样的境遇? 现在他虽说受宠,但仅限于儿子这方面,而且阿玛身边向来都不缺年龄小的儿子,他现在已经算不得得宠。 【胤禵到了西北以后表现的也没有掉链子,大了不少胜仗,展现出自身的军事才能。 况且,他在青海那可不单单只是打仗,打仗时的粮草调度、兵力部署瞪,当地的民心安抚、民族调和都是他要处理的问题,胤禵完成的都很好。 显然,胤禵并不是那种没脑子只知道打仗的莽夫,也是,如果只是单纯的四肢发达,要和他亲哥争也是不现实的,哪怕有老八他们支持。】 胤禵:夸就夸,能不能别带老四? 难怪他不喜欢老四在,这谁喜欢的起来啊? 康熙却是看得分明,胤禵是有能力,可是武将在外粮草调度,他的皇子身份和京城这边老八他们督促积极,甚至是老四都有可能出了一份力。 【康熙六十年胤禵驻扎青海,就在他第二年返回军中的途中,康熙驾崩了,雍正登基。 之前胤禵身上被寄予的期盼全部落空,又是一大批下注押错宝的人。 也因为之前胤禵受到的荣宠太耀眼,雍正登基时受到的质疑更是铺天盖地,得位不正的传言更是成为贴在他身上的疑云。 但,真的是这样吗?】 难道不是吗? 胤禵都被说的心动不已,豪情万丈,可现在一下子成为镜中花水中月,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其他人同样抓耳,皇上您到底是什么心思啊? 【胤禵大将军王的称号和待遇确实叫许多人迷惑,但最重要的一点,一个皇帝总不能就只会打仗吧。 哪怕是有意培养,哪怕是想要锻炼胤禵的军事才能,哪怕胤禵处理青海的问题不错,但这和内政处理是两码子事。 胤禵没有接触过六部,康熙总不能真的就不教一教为君之道,然后叫儿子自己摸索吧? 当时康熙的年纪不小了,他哪怕是惧怕死亡也没有吃丹药这种糊涂行为,脑子清醒的玩剩下的儿子和臣子不在话下。 他难道不知道胤禵在外出征,若是他真的嘎了,那还争什么啊? 就算是要树立威望,前面的已经足够,一次次的将人派出去,悄悄说明康熙已经做好胤禵的安排。 毕竟,当时也不是真就缺这么个皇子当武将。】 胤禵嘴巴不由自主的张开,是吗? 其他人也在思考,康熙作为当事人,不管如何,若是他真的选定胤禵为继承人,第一次出征青海可以解释,但后面的解释不通。 树立威望和军功不是这么来算的,尤其是…他寿命将至时。 其他皇帝:不知道为什么,说到丹药心里总觉得有被影射到,从看戏的人成为乐子。 【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康熙宣布八阿哥、九阿哥出局,那么作为被他们一手推出来的胤禵上位,那代表什么? 顶级的政治舞台上,战队是慎之又慎的事,皇子站队甚至是比大臣站队更加严重。 八、九、十四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小团体,康熙晚年的政治舞台他们就是捆绑在一块的,往前面再推,甚至是胤禔都是一脉的政治资源,一路继承一路拓展。 基本上皇帝在太子和亲王博弈中的规矩就是,太子被废亲王一块出局。 皇帝扶植你是为了制衡太子,并不是为了真正叫你当太子的,胤禔、胤禩、胤禵其实都是这个政治缺陷。】 胤禔忍不住笑出声,阿玛还真是把他们这群儿子当猴耍啊,一个套路直接把这么多兄弟全部套进来。 也就是老四后来聪明看穿,克制住内心的欲望没有直接下场。 【而且啊,撇除咱们始皇大大对扶苏的安排,基本上皇帝都是遵从将对皇位有威胁的人安排到远离京城的地方,这个争议并不少。 毕竟若是真的有意,光是继位需要从边关赶回来总监路途花费的时间,就是一个可以改变上位结果的定时炸弹。 八阿哥这一系都是有过争夺大将军王的想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有倚靠军功登基的想法。 想要军功,可以直接收拢一个武将为我所有,四四倒是这个想法很好的践行者。 虽然不知道康师傅当初到底是什么想法,但后面一而再的把人弄到外面打仗,都可以说是将人踢出局的做法。 嗯…姜还是老的辣啊,一群儿子还是玩不过他。】 康熙:“……” 一群儿子:“……” 好难过,好丢人啊! 【至于后来啊,什么传为十四阿哥被改为四阿哥的说法,我只能说,你听听像话吗? 两个人的名字哪里一样? 两个人的序齿哪里一样? 更何况清朝传位诏书那是好多种文字,改一份是不够的。 况且,当时胤禩他们就是困兽,迫切的要把雍正变成不合法性,若是真的有这种漏洞,一个个是不可能乖乖的叫人登基的。 说实话,这种篡位的流言真的很侮辱我们的智商啊,四四这个黑锅背的真是冤枉死。 这就是得罪有钱的读书人的下场,他们杀人起来都是不见血的啊。】 还以为能听到什么劲爆的消息,就这?就这? 清朝的人更加感同身受这份无语,康熙只觉得他家老四真的是得罪许多人,如此低劣的流言都能传出来还流传到后世,真是被人恨得死死的啊。 其他人也是无奈,传位诏书他们是没见过,但什么格式和规模还是知道的。 胤禵再次升起的希望再次破灭,还真不是给他的。 亲哥手续都是合法齐全,他还有什么搞场? 【胤禵再如何作死,有一个德妃在雍正都不可能杀他,虽然德妃死的也早,不过她给四四添堵也是真的。 不知道她在四四登基那蹦跶什么,康熙活着的时候倒是没蹦跶。 你蹦跶的倒是舒服了,留下你家十四承受亲哥的怒火。 雍正先是派胤禵去守皇陵,后来圈禁,等到了乾隆那直接被放出来,爵位财产都没动他的。】 基本上在场的阿哥都蔫了,就是结局好的两个都各有各的烦恼。 这好凶嫌啊,一群群天皇贵胄最后的结局都逃不过唏嘘二字。 不过,最难的是康熙和胤禛,两个人面对这群儿子/兄弟的安排,头都要大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0897/70362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0897/703627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