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寒门宰相 > 一千一百二十章 新宰执

一千一百二十章 新宰执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离婚前装高冷,追妻时键盘都跪烂了 我在超凡世界火炮洗地 傲世狼王 重生激荡人生 一胎四宝而已,王爷竟以身相许 重生1980,我浪子回头了 季汉中兴英烈传 被迫闪婚,随手挑到了全国首富 穿成男女主女儿后,我咸鱼了 我召唤了哥斯拉

官家看蔡确所查的弊案不由震怒。 不仅是太学里的直讲,监丞,甚至还牵连到参知政事元绛及开封府知府许将这等高层。 场上最淡定的也唯有蔡确以及去年新任的判国子监李定了。李定当年因选人官拜谏官,遭到以苏颂为首的中书舍人封还敕命,闹出三舍人事件。 但是李定一直仕途无碍,王安石之后,李定又搭上了蔡确这条船,官至宝文阁待制,知制诰。 之前苏轼往湖州时,正是李定摘抄出苏轼的奏疏中"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这句话,最后酿成了苏轼被捕进京的乌台诗案。 蔡确许诺李定,若他为中书,将全力支持他为御史中丞。 这太学弊案是出现在李定判国子监之前。 李定当即言道:“陛下,太学弊案,一是因三舍法之故,因上舍一等可出仕为官,二等免礼部试,三等免解试,故而至学生奔竞于讲师及权贵之门,争补上舍。” “臣以为要革此弊,要么取消三舍法,要么取消上舍生为官的资格。” 这其实是章越的意思,他要改革太学。不过自己不好说,便让蔡确通过李定来说。蔡确这时候欲上位,正是最好用的时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官家回复李定道:“此事待宰执议再禀朕。” 官家看向元绛,许将。 元绛出班道:“陛下,此事乃臣子之罪。臣愿献上平生禄职,求陛下免臣子之罪。” 元绛之子元耆宁被蔡确下了诏狱。 知道蔡确此人够狠,元耆宁怕被蔡确拷打,将一切都招供了。 元绛言语恳切至极道:“求陛下念臣老,免去臣子之罪。” 官家见元绛这般微微点头。 在众目睽睽之下,元绛拜倒在地道:“臣谢过陛下。” 元绛虽免去其子之罪,但众人都看出对方在中书的位置是到头了。 元绛如蒙大赦,垂泪连连的样子,倒是令人同情。元绛虽不清楚为何蔡确突然出手,但他猜测到多半是蔡确与章越之间有什么默契。 从当年三司纵火案起,他与章越的梁子便结下了。 可是这场纵火案的起因,章越只是一个方面。因为当时三司不为中书所掌控,多次在财政政策上与中书对着干。 故而吕惠卿火起授意三司使元绛下狠手,直接烧了三司,接着又上演了章惇带着军器监的兵卒救火的戏码。 元绛想到这里,知道成王败寇,已无什么道理可言。他此刻实恨蔡确,之前与他关系还算密切,这一次突然翻脸,对方居然以其子胁迫他就范。 元绛心道,花无百日红,我倒要看看蔡持正你能红几日。 元绛退下后。 许将亦是向官家请罪。 最后官家给元绛,许将二人作了出外为下州知州的决定。 宰执和开封府知府的处置由官家钦定。 其余涉案关于官家皆允了蔡确,轻则罚铜,中则免去现职改以他官,最重的就是免官勒停。 至于那些行贿的太学生,最重的徒二年,其余的也是被除名,朝廷永不叙用,再无做官的资格。 从上到下一共处罚了上百人之数。 相州杀人案,鄜延路案至太学虞蕃案,皆是蔡确经办,都可谓从严治吏。 …… 朝会之后,众宰执们奏过事后。 王珪,章越二相留身奏对,官家对王珪,章越道:“朕近来身子也好些了,可重新安排经筵。” 经筵之事,既关乎天子所听,也是官员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 以往天子刚亲政时,倒是一个非常重要选拔人才的机会,如今官家早有定见不好忽悠,但也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换了以往面对此职,王珪和章越肯定是要争一争的,这是安插党羽的好机会。各自都要列一个长长的名单。 但今日官家突然提及,二人都是官场上混迹多年,哪有不明白的。 王珪道:“臣以为左谏议大夫,直学士院,知审刑院安焘,学识渊博,经义精深,可为翰林侍讲学士。” 官家显然对王珪的人选,显得很满意。 章越则道:“臣以为户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陈睦,之前出使高丽不卑不亢,不辱国体,学问古今照用,可为天章阁侍讲。” 对王珪和章越推举的安焘,陈睦二人。 官家道:“这二人朕都允了。” “如今元绛出外后,参知政事空虚,不知两位卿家有什么考量?” 官家先卖一个人情给章越,王珪,随即问参知政事的人选,显然内心早有答案。 见王珪,章越不作声,官家道:“朕以为中书门下,还以两相两参罪为合适,两位卿家看呢?” 王珪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蔡确,章惇二人都是合适。” 听了王珪之言,章越暗骂了一句,以往官家也是向二人推荐过蔡确,章惇二人,不过不是被王珪便是给章越否了。 这就和网上著名笑话段子,印度要进联合国五常一样,每次五常其余四个表示同意,然后让任一国轮流行使否决权。 章越,王珪恨不得中书门下就一个宰相罢了,什么两相两参,两相一参,都不如一相零参。 不过这一次官家有点认真了。而二人一再拒绝官家也不好意思,这事只能拖。 毕竟皇帝其他的任命,要通过中书来实行。 但宰执这个层面,皇帝可以直接通过"白麻"来任命而不需要事先通过中书,中书只是要在任命后补一道手续确认。 不过此举无疑会伤害宰相们的感情,而且新的人选也容易遭到宰相们的排挤架空。 所以官家还是要与宰相们商量,以往王安石强势时,官家有让张方平任相却遭王安石反对作罢的例子。 这一次王珪则抢先放弃了立场,顺着官家的意思推举了蔡确,章惇。 如今压力给到了章越一边。章越也不好再反对,再反对便有抓权揽权的意思。不许新参政入中书,你章越要干吗,要把中书门下搞成密不透风的地方吗? 所以还是要与皇帝有商有量的,你一再反对,以后皇帝都不与你商量了怎办。 一再反对也容易得罪了蔡确,章惇。 章越则道:“陛下,中书门下两相两参有所不妥。天下之数莫过于三。老子曾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多则乱,乱则难决,遇事容易推诿。臣以为不如先添一名参知政事。” 王珪听了章越说完,亦立即道:“陛下,臣以为集贤所言极是,在蔡确章惇二人中增补一人入相便是。” 官家道:“既是如此,蔡确章惇二人中选何人入相呢?” 章越道:“陛下,良臣如益友。” “君择臣与择友都是一般,何为益友?何为损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官家心道章越又有什么说辞,孔子说了交朋友要交正直的,宽容有谅的,见闻广博的。 而不要交走歪门邪道,喜花言巧语,喜欢阿谀奉承的损友。 官家问道:“章卿如何交友?” 章越道:“臣现在交友不交逢己者。遇上什么事不问对错,便先偏帮于臣。” “臣欲为一件事,既不问对错成败,便赌上身家性命,愿与臣同去。” 官家笑道:“这不是好友吗?” 章越道:“臣年轻时也这么认为,如今遇事多了,方知这等朋友之恶更甚于损友,乃至于恶友,遇上必敬而远之。” 官家心道,蔡确倒是这等事事迎合于朕的,如章越这般所言恶友。 但章惇却未必,这一次鄜延路用兵失败。 他正要斩一名漕官。 众宰执都道:“不可斩。” 官家怒道:“此人为何不可斩?” 王珪道:“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 官家当时沉吟良久又道:“可与刺面配远恶处。” 章惇出班道:“如此即不若杀之。” 官家还道章惇是支持自己的问道:“何故?” 章惇道:“士可杀不可辱。” 官家声色俱厉地问道:“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 哪知道章惇一点也不客气地顶了一句道:“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 这一句顶得官家至今肺部隐隐生疼。 官家想到这句话心道,章越看来意属章惇,而不是蔡确。 坊间说此二人不和,看来未必是真的,莫非是诓朕的? …… 蔡确的府上。 蔡确正给其母明氏洗脚。 蔡确动作十分仔细,一丝不苟,等服侍好其母后,其妻孙氏帮着端走了洗脚水。 明氏看了一眼孙氏的背影道:“听说你要为宰执了,近来不少族亲和姻亲都找上门来,你如何打算?” 蔡确坐起身子道:“娘,当年爹爹去世时,那些族亲和姻亲是如何待咱们的,你难道都忘了?” “爹爹出殡时那人情冷暖,我可是一辈子都记得。” “三郎说我这人自寒微而起,故六亲不认。这话他说得不错,什么世态炎凉都见过了,我这心早已是冷了。” 明氏长长叹了口气道:“我知道那些人当年没好好待过你,你爹为官又一辈子穷困潦倒,否则你何必这一条路走得这般艰难呢?” “官家让你办了那么多得罪人的事,我真怕。” 蔡确道:“娘,我有分寸。苦日子过去了。” “如今我们蔡家还有一桩大仇没办。我答允过爹爹,日后有机会定报复陈家。”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093/277744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093/2777446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