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糜汉 > 第六百七十一章 三杯相敬 极尽畅快

第六百七十一章 三杯相敬 极尽畅快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上门女婿叶辰萧初然 走错房间后,总裁每晚都想招惹我 洛水流尽遇寒霜 表白被拒,我获得修炼加速器 飞升管理员 在无限惊悚世界中种菜 摄政王的神算小卦妃 全真小道童开局 那个血族的人类夫人超凶的! 绝美知青下乡后,糙汉老公揽腰宠

原来是大司马呀! 当刘备说出对糜旸最新的封赏后,许多人倒是并未太过于震惊。 或者说是早有预料更恰当些。 在大汉常规的军职序列中,大将军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重臣。 可大汉四百年以来,有一项不常设的军职,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都隐隐在大将军之上。 这项军职便是大司马。 若说大将军是执掌天下兵权的话,那么大司马在这一点的基础上,甚至还将权力的触角自动涉及到政治方面。 汉室的大司马的权力,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无事不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年刘备拿下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时。 在《汉中王劝进表》中,刘备自封的除去汉中王的王爵外,还自封了一个大汉的官职。 那个官职不是大将军,而是大司马! 单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世人心中汉室大司马有着如何特殊的地位,哪怕是诸侯王的称号,也不过只能与它并列而已。 历数大汉四百多年的历史,能担任大司马一职的大臣,都可以算作是所有大臣中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 而众多人物之中,若说将大司马一职推到荣耀顶峰的是那定然是霍去病无疑。 可要是将大司马一职推到权力顶峰的,却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 霍光在担任大司马期间,曾做过一件非常著名的事——昭示天下,废帝另立。 从这一方面来说,在霍光的影响下,大司马一职亦隐隐超脱了人臣的范畴。 大司马是任何人臣都梦寐以求,却从不敢将心中的那种希求宣之于口的职务。 可就是如此一项权力巨大,地位尊崇,又对着汉室来说有着特殊意义的官职,刘备却毫不犹豫的在天下人面前,封拜给了糜旸。 最重要的是,面对刘备的这个封拜,众臣心中却并未如方才一般觉得不可。 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糜旸都配得上“大司马”一职。 当下大汉诸臣中,亦唯有糜旸成为大司马,才能让天下人感到服气。 水到渠成的封拜,让众臣一瞬间都将目光都集中在糜旸的身上。 他们的眼神中有着羡慕,有着激动,有着向往,更有着臣服。 大司马三个字,对他们来说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倒是刘禅,在得知糜旸成为天策上将又成为大司马后,他才高兴起来。 对嘛! 表兄就应该如此封赏! 刘禅这个“傻”孩子,到现在竟丝毫没有发觉,在刘备今日封赏完三大重臣后,来日他继位后手中的权力已然所剩无几。 算来算去,最后他手中剩下的权力,可能唯有祭祀天地一种了。 可就算刘禅不“傻”,想来他也不会介意今日刘备对三大重臣的封赏。 而对于当事人糜旸来说,在众臣看向他的同时,他已经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手中紧紧握着刘备赐予的天策剑,糜旸看向刘备的眼神,变得泪眼婆娑。 无论是为人君,还是为人父,刘备真的都已经尽量给了他最好的了。 面对这样的主君,糜旸又有什么理由不为他效死呢? 在众臣的注目下,糜旸手捧天策剑单膝跪地对着刘备低头许诺道: “臣谢陛下隆恩。 无复他言,唯鞠躬尽瘁,以身效国而已!” 听到糜旸的跪谢语后,刘备仰头开怀地大笑起来。 他趋身扶起半跪的糜旸,并伸手抚着他的背言道: “佳儿! 好为之!好为之!” 刘备不是第一次对糜旸说出类似的话,但刘备每一次说,都包含着不同的寓意。 不知道是否是错觉,这次从刘备的话语中,糜旸隐约听出了“托孤”的意味。 可还未等糜旸继续琢磨,刘备在嘱咐完糜旸后,便转身看向一位内侍。 那位内侍在得到刘备的眼神示意后,他便手持一份诏书上前,等站在众臣的面前后,这名内侍便展开手中的诏书高声朗读道: “左将军云元从幽、冀,功绩显著。太子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 且云居功不傲,遵奉法度,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北伐一役,数克敌军,扬汉军威. 升左将军云为卫将军,仪同三司,并封云为当阳侯,云长子统为关内侯!” “.黄权敏思,筹画有方,汉中陇右,遂事成章 晋黄权为后将军,封关内侯!” “昔伊挚背商而归周,百里去虞而入秦,皆审兴废之符效,知成败之必然,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 满宠姿度纯茂,器量优绝,今满卿归汉,可比美于先贤。 今汉还于长安,正应扬美去逆,以效天下大义所在也! 今拜满宠为大汉司徒,封槐里侯,赐入朝不趋尊荣!” 既然说今日是大汉上下的共同盛典,那么在今日刘备就不可能单单只重重封赏糜旸四人。 可以说,以往凡是对大汉有所功劳的大臣,都在今日的封赏之列。 只不过相比于有着特殊政治意义的马超,及地位不同寻常的糜旸三人,剩下人的封赏则不会由刘备亲自进行就是了。 而每当内侍念到一位大臣的名号予以封赏,那位大臣就会兴高采烈的当即出身拜谢领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念到名字的大臣越来越多,到了后面甚至就连满宠、蒋济等降臣都在刘备的封赏名单上。 这一点倒是不奇怪。 毕竟满宠、蒋济等人原本虽从逆,但他们现在已然洗心革面,重新为大汉效力。 再加上他们本人的才干与名望,能得到刘备的封赏亦在意料之中。 可是让众臣没想到的是,刘备对满宠的封赏竟然如此重。 同为降臣,蒋济只不过被拜为从义将军,可满宠却一跃成为了大汉的司徒。 司徒这可是三公之一呀! 尽管三公在今汉,基本上就是三个吉祥宝宝,手中一点实权都无。 可三公相对应的荣誉却一分都未减少过,三公在世人心中的影响力,也是确确实实不曾消减过的。 莫说其他大臣没想到这一点,就连满宠自己也被刘备吓了一跳。 满宠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敢接受。 满宠的年纪比刘备还大。 苍老的满宠拄着拐杖对着高台上的刘备一拜,口中惶恐地说道: “臣从逆多年有罪在身,怎敢受天汉三公之职,还望陛下另择贤选能。 臣余生只愿能得一方寸之地落脚即可。” 说着说着,满宠就要向高台上的刘备跪拜。 得亏一旁的礼官及时拦阻了满宠,不然不晓得满宠这把老骨头跪下去后,还能直的起来不。 在听到满宠的推辞后,刘备却并没答应的意思。 “满君,今日封赏岂为君乎! 千金买马骨之事,满君难道不知? 今日朕为燕昭王,而卿为郭隗也!” 刘备之所以要对满宠以如此重大封赏,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在于他看重满宠的才能,而是他看重满宠在曹魏境内的影响力。 满宠在曹魏任职数十年,他的门生故吏不知道有多少。 若大汉能对满宠不计前嫌重赏,那么定然会引起满宠门生故吏的好感,从而让他们自发地在曹魏境内宣扬大汉的这番举措。 只要满宠在大汉受重赏的事在曹魏境内传开,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渐渐引得越来越多的人心向大汉。 这一举动,也能从根本上瓦解曹魏、孙吴两国士民对大汉崛起的恐慌。 毕竟之前死在糜旸手中的曹魏重臣不少。 虽说那些都是该死之人,可要是不采取相应怀柔措施的话,这样的事很容易被曹叡利用,被引导成大汉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背叛过大汉的人。 一旦这种观念在曹魏臣民心中深种,将来大汉的统一战争会直接难上一个档次。 为了大汉的统一,重赏满宠,将满宠当做怀柔的典型,是刘备必须要做的事。 说完这番话后,刘备见满宠还脸露为难之色,他便明白了是何缘由。 于是他接着对满宠说道: “卿可是顾念家人? 卿大可放心,在卿成为大汉三公后,朕自会派出使者为卿将家人接回大汉。” 说完这番话后,果不其然满宠连忙就躬身拜谢刘备道: “臣多谢陛下。” 一句多谢,代表着满宠应下了大汉的司徒之职。 其实满宠之所以方才不接受刘备的封赏,绝非是他淡泊名利。 若真完全淡泊名利,他早成一块墓碑了。 满宠是在担忧当他成为大汉司徒的消息传回曹魏后,他的家人会遭受魏军的屠刀。 眼下刘备肯对他做出保证,满宠心中的担忧自然消失,成为大汉的司徒对他来说反而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 当然最重要的是,满宠认为刘备是能做到这一点的。 就不说以大汉当下的国力,在外交处于相应的优势地位。 就说南郑及北伐两场大战,汉军俘虏了众多的魏军,大不了再开一次交换人质的行动就是。 在满宠应下刘备对他的封赏之后,内侍继续念出了一份不一样的封赏名单。 这份封赏名单上存在的名字,俱是那些已经故去,但在生前却为大汉立过大功的臣子。 而在那些臣子当中,刘备最心疼的就是庞统。 “士元!” 虽说法正也在这份名单中,可法正是自然病逝,且他生前也有着十分辉煌的功绩。 但庞统不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今世庞统的最佳写照。 “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每当想起这句当年庞统向他自荐的话,刘备就感觉到心痛不能自抑。 当年庞统要不是意外身死的话,想来今日以庞统的才能,他早已成为了大汉的三公之一。 刘备是个不喜欢遗憾的人,于是他在封赏诏书中,追赠庞统为司空,追赠法正为太尉,各赐上“靖”与“宣”的美谥。 除去这一层封赏外,刘备还在诏书中明言让益州官方,将法正与庞统的棺椁好生迁回长安,好来日让这二人陪葬在自己的陵寝之旁。 甚至刘备还直接定下了,庞统与法正灵位可配享太庙的无上尊荣。 当然获得这等尊荣的,还有着关羽、糜竺、孙乾、简雍等人。 待内侍念完对逝世大臣的封赏后,代表着今日刘备对众臣的封赏已经接近落幕。 今日的封赏活动中,大汉诸臣受到了许多震撼,但本身也相应的得到了满足的回报。 无论是从过程还是结果来说,今日的封赏大会都可称得上圆满且振奋人心。 当所有的封赏内容都公示完毕后,刘备返身回到御座上亲自拿起桌案上的酒杯。 “朕征战数十年,今虽尚未一统天下,但天下中分有其一。 汉室烈焰赤旗,于今日遍布天下万里河山,对于这番功绩朕虽不敢自夸超越两位先祖,但朕终不算辱没了两位先祖的威名。” “然朕能有今日这番功绩,离不开一众卿等的倾力相助。 江山为你我君臣共同打下,那朕愿与尔等同享这大好河山! 朕已年近古稀,不知还能与诸君同行多久。 但在庆祝元旦的今日,朕很庆幸能与卿等一同度过。 诸卿,请让吾等一同举起手中酒。” 当刘备说到这句话时,高台上下的上百位汉臣,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美酒对向了刘备。 皎洁的月光从高空洒下落在刘备的身上,让这一刻的刘备好似在众臣眼中闪闪发光着。 看到众臣都举起了杯中酒后,刘备的目光渐渐湿润。 “今日元旦的第一杯酒,朕要先敬故去的关云长、法孝直、庞士元、糜子仲” 不断回忆着诸多故人音容笑貌的刘备,毫不迟疑的抬头饮下了杯中酒。 随后刘备又很快往杯中倒满了第二杯酒。 “第二杯酒,朕要敬多年来为大汉死难的将士、名士、百姓们! 他们虽很多人不曾在世间留下姓名,但他们俱是大汉的英雄。” 满腔感慨之下,刘备再度饮下了杯中酒。 等到第三杯酒被斟满,望着高台上下的上百汉臣,刘备却一时间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这最后一杯酒。 朕敬尔等,亦敬当年的那位织履贩席之徒! 敬吾等多年之坚持! 诸君,与备共饮!” “唯!” 随着一阵响亮的答应声响起,于苍茫天地的见证之下,高台上下的大汉君臣举杯同敬彼此,共同喝下了杯中美酒。 待杯中美酒饮尽,高台上下乍起阵阵余韵笑声。 这一日对大汉而言,是极尽畅快的。 第二章凌晨~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02/183044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02/1830448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