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皇帝缺席殿试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说好手工直播,你造机甲? 被刑部侍郎刁难的日子 穿成娱乐圈炮灰后,我考公上岸了 小夫人一身反骨,大叔乖乖臣服 神算公主和她捡来的剑客娇夫 一画天下 寒剑破青锋 文娱香江1970 祖龙秘藏 开局合欢宗:我被圣女抓去当炉鼎

皇帝似笑非笑地说:“高拱找你帮忙求情?他向来不领任何人的情,你帮他,他也不会感激。” 无论谁提拔高拱,铁骨铮铮高大人都是“官照做,门不入”。 晏鹤年坦诚:“陛下英明。高大人确实找我说话,他诚恳地反省出题疏忽,说当时被什么迷了心窍,才昏头昏脑。” “高拱肯认错?还真稀奇。裕王去找徐阶帮忙,高拱为什么不去?”皇帝接着问。 其实,皇帝一直在等徐阶来求情,然后顺水推舟给徐阶面子。 这样高拱又欠徐阶一个人情,将来内阁权力平稳过渡。 虽然皇帝不想承认,但已经感知到那一天会降临。 晏鹤年说:“或许,高拱不好意思?” 皇帝一怔,哈哈笑道:“高肃卿一贯傲气,竟然会不好意思?看来他这回真的是昏了头!” 皇帝一笑,怒气渐渐消散。 晏鹤年暗暗松一口气,算准了! 皇帝本来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吓唬吓唬裕王和高拱。 皇帝笑着问:“朕问你为何帮高拱,你还没说。” 伴君如伴虎,皇帝的笑容里已经藏着锋芒。 晏鹤年答道:“回陛下,臣不是帮高拱,只是不想让蒙他心窍的东西得逞。” 这个回答是皇帝没想到的,但又似乎一语双关。 是谁把试题的疏忽一夜之间传得满城风雨?连皇帝都不得不跟着“雷霆大怒”? 景王已经死了,裕王如果紧接着出事,皇位便宜哪一支? 皇帝本来就多疑,这一下更是看谁都像坏人。 当然,劝着他息怒的晏鹤年绝对没有坏心思。 殿试和以往一样安排在三月十五日。 一般惯例,殿试主考官是皇帝,阅卷官为内阁重臣,提调官则由会试主考官担任。 比如上一科殿试的提调官就是袁炜。 但是这一科,皇帝特命李春芳为提调官,令高拱闭门养病。 皇帝说高拱有病,高拱就必须有病。被妖鬼迷了心窍,简直有大病! 高拱:……臣遵旨。 无论如何,奉旨生病总比回乡种地好。 就是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允许他病好! 唉! 高拱特意送给晏鹤年一套自己珍藏的瓷器。朝野皆知高新郑喜好收藏瓷器,他送出手的必然是珍品。 晏鹤年明白,高拱的意思是“两清”。 “这个高新郑真的是……”晏鹤年哭笑不得,对儿子说:“若非想着是顺水人情,我都不想帮他说话。” 晏珣微微皱眉:“徐阶会不会不高兴,觉得咱们截了他的‘人情"?” “徐阶摆架子不出手,皇帝已等得不耐烦。我如果也不开口,皇帝没有台阶下。”晏鹤年叹道,“处理高拱不要紧,皇帝怕裕王吓出毛病。” 人年纪大又生病,难免心软、惦记子孙。 高拱这一次得意忘形昏了头,是不是因为景王薨了,裕王没有竞争对手? 皇帝种种猜疑,还是看在裕王的份上,从轻发落高拱。 殿试只考一日,在皇宫举行。一道策问,由皇帝亲自出题、到场主持考试。 从大明开国至今,只有五次皇帝缺席殿试,都有特殊原因。 其中三次发生在正德年间。 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却只缺席过嘉靖十七年的殿试…… 但这一次,他又缺席了! 等候考试的考生以及辅助考试的六部九卿们,临时得到通知,陛下身体不适,传策廷试。 意思是,陛下出题传策,接下来的所有工作,由首辅徐阶以及礼部主持完成。 这一下,考生们惶惶不安,高官们的心也蒙上一层阴影。 虽然早就知道会有那么一天,可还是让人措手不及。 晏鹤年:……前几天一起打坐,皇帝还挺精神的,看起来还能熬一两年。 这一科考生在会试时纷纷哭丧,死啊哀的。晏鹤年合理怀疑,皇帝不想见到他们! 虽然事发突然,徐阶还是很快稳住,有条不紊地发题、考试。 殿试一应流程都是成熟的,考生们也不会闹事。虽然皇帝缺席,影响不大。 参与组织、辅助考试的助理考官们不用“封院”,还有丰盛的饭菜吃。 考生们中午只能啃馒头、喝清水。 而考官们在殿外摆起桌子……茶食、果子、点心、汤、饭、酒应有尽有。光禄寺每三年办一次殿试考官席面,已经熟门熟路。 如瞿景淳所说,这是一个肥差。 但在场众人心情沉重,恨不得立刻去问候皇帝,谁也没有心思吃饭。 缺席殿试! 不到万不得已,皇帝怎么会缺席殿试! 高官们互相对着眼神,完成三千字的无声交流,大概连皇帝的后事和谥号都想好了。 瞿景淳小声说:“高新郑病得不是时候,本来殿试发榜,还要由他这个座师宣读皇榜。” 这下提调官和宣读官都由李春芳代劳,这科进士算谁的门生? 再一个……朝臣们默契地认为,皇帝让高拱担任这一科会试主考官,有权力交接的意味。 一朝天子一朝臣,高拱将来接任徐阶首辅之位。 现在由李春芳代劳,也就说首辅也由李春芳接任? 这简直是两道试题引发的惨案。 高拱聪明半生,被两道试题坑得一脸血。 李春芳虽然捡到便宜,依旧是一副不争不抢的世外高人姿态。 高拱糊里糊涂犯错,该不会是仙鹤道友的手笔? 甚是可疑啊! 在皇宫里主持殿试的人各怀心事,在宫外等候消息的人同样坐立不安。 晏珣在家里翘首以盼等了一天,终于等到老爹回家。 他直接上前问:“皇帝今科不御殿?” 晏鹤年反问:“外头已经有消息了?” 晏珣点头:“殿试一开始,陛下宣布不御殿,同时对外公布。翰林院里,因此议论纷纷、人人不安。” 晏鹤年很淡定:“他们急,咱们不用急。你应该知道不是这一年。” 晏珣想了想,低声说:“应该不是。虽然我记不清具体时间,但嘉靖去世时,朱翊钧不应该只有这么小。而且,海瑞还没上那封很有名的奏折呢!” 海瑞还没隆重登台,嘉靖还能撑着。 他又说:“私底下有人议论,陛下是被高拱气得病情加重。” 晏鹤年轻笑:“高拱运气不好。” 噫?! 高拱有污点,他……哦,小珣将来才有可能取而代之啊! 在种种风波之下,严世蕃的死期都没几个人关注……朝廷明发通知,严世蕃将于三月二十四日斩首。 这已经不重要了。 甚至连这一科的状元是谁都不重要。 人们只关心,两日后的传胪唱名,皇帝能不能出席。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304/108368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304/108368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