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晏珣的少儿团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太古葬天决 没钱,还想修炼? 顶级大师,捉鬼恋爱两不误 误入元宇宙 奉旨嚣张!残疾世子的医妃不能惹 万物为契 [DC/超人]让他降落 大秦:大雪龙骑战天下 离婚后:高冷女总裁后悔了 上医至明

秋日是京城最美的季节,也是贴秋膘准备过冬的好时节。 胡同口的槐树洒下一片金黄,天空变得湛蓝悠远,西山吹来的风仿佛带着瓜果的清香。 晏秋生换上新棉袄,乌云也穿着油光乌亮的皮草大衣。 朱翊钧把他的花猫奴奴也带来了,院子里到处是喵喵声。 梅花树下铺着席子,摆着黄秋梨、红柿子、紫葡萄,还有饺子、包子、烧麦、麻糍各色点心。 晏珣让小孩子们随意找位置坐。 他自己懒洋洋躺在一张躺椅上,望着远方的天空。一方院落上空,云彩悠悠飘动。 不知其他地方,可还有人跟他同时坐看云卷云舒。 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学着长辈们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倒茶,你推我让。 只听得朱翊钧一句“不必多礼”,孩子们的会议正式开始。 在座诸君有少年赵士祯,幼童朱翊钧、晏秋生,李时珍家的小孙孙、王锡爵和申时行的小儿子。 秋生脆生生地说:“豹叔成亲啦,他什么时候生小娃娃?” “儿女要看缘分,急不得。而且是你婶婶生娃娃,不是叔叔生。”十五岁的赵士祯已经很懂。 晏珣在南京乡试时,赵士祯还是个七八岁的小娃娃,险些走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望着云彩的晏珣瞬间有种时不我待的沧桑感。 秋生疑惑:“可是珣伯伯是六叔祖亲生的,不是叔祖母生的。” 小孩子们一愣,还真的是哦! 所以男人也是可以生娃娃的。 朱翊钧犹豫:“我看着母妃的肚子隆起,她说弟弟在里面。所以弟弟是母妃生的。” 父皇对钧钧那么好,钧钧一定是父皇生的。 晏珣:“哈哈……你们好可爱啊!” 小孩子们被夸得高高兴兴。 朱翊钧又说:“秋生还没有弟弟,我已经有弟弟啦!我要让弟弟日后学火器,还要他学琵琶。” 他只有一个弟弟,可是有很多想法。 所以他的弟弟朱翊镠已经预订了很多职业,包括但不限于海王、木匠、炮手、琵琶大家…… 别人会的阿镠都要会,一个顶十个。 “原来当王爷要会那么多东西啊!”晏秋生赞叹,“钧哥哥是太子,肯定懂得更多,你真了不起。” “嗯,一般一般。”朱翊钧谦虚。 晏珣不用看,都能想象朱翊钧小胖子骄傲的神色。 小孩子们认真地讨论起王爷的必备素质,帮婴儿朱翊镠制定学习计划。 “珣……晏老师,你觉得藩王应学什么?”朱翊钧忽然问,“宗亲之中,谁是最优秀的?” 正要闭目养神的晏珣被点名,宗室藩王问题吗? 那不是张居正最近在搞的事? 先帝当年也意识到宗室对大明财政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但是先帝本身就是藩王入继大统,不能对宗室做什么。 晏珣端正坐好,跟小孩子们说:“宗室中的人才,郑王世子朱载堉可算一个。” 朱翊钧年纪虽小,对亲戚已有了解:“郑王封地在河南省怀庆府,他早年因罪被抓去凤阳囚禁,去年父皇给他平反。朱载堉就是郑王的儿子。” “太子记性真好。”晏珣表扬一句,介绍朱载堉的情况。 朱载堉在父亲朱厚烷被押解凤阳之后,不肯再住王府,而是在外面修了一个土坯房——我爹是被冤枉的,他一日不被放出来,我就在土房子住。 此事轰动朝野,很多人嘲笑养尊处优的小王子坚持不了几天。 但朱载堉坚持了十九年。 直到隆庆元年,郑王朱厚烷被平反,朱载堉才搬出土房子娶妻。 “他今年三十二岁,专注天文、数学、音律,他说我们居住的大地是个球体,划分经纬、测算经纬度。他首创数列等式、用珠算开平方……” 晏珣说了很多,有些是现在的朱载堉已经做出来的,有些还在研究中。 说来有意思,晏珣一度连隆庆皇帝的姓名都不能确认,却知道朱载堉这个牛人。 朱载堉算出京城的经纬度,数据和后世的分毫不差; 朱载堉创造的“十二平均律”的音乐律制传入欧洲引发轰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西方近代音乐的奠基者。 民族自豪感是不是一下子就升起了? 小孩子们听得不是很明白,“经纬”、“数列”、“开平方”是什么? 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朱翊钧若有所思:“所以宗室应该研究学问?” 晏珣笑道:“对啊!宗室藩王一辈子什么都不愁、但是不能当官,为什么不研究科学呢?好学的宗亲是值得表彰、鼓励的。” 按辈分,朱载堉是朱翊钧的叔叔。 藩王被圈养,没有皇帝旨意,不能离开封地。 朱翊钧听晏珣称赞朱载堉,点点头:“让父皇表彰他!还有什么样的好宗室?” 晏珣说:“朝廷加开广州港,组织船队下南洋贸易。申时行就是去谈南蛮铁。若藩王们愿意慷慨解囊,帮朝廷买生铁就好了。” “慷慨解囊?”小孩子们齐刷刷摇头,“谁会愿意出钱呢?这个道理三岁小孩子都懂。” 他们已经不是三岁了! 晏珣笑道:“先看看吧,或许有愿意的呢?” 事在人为。不行就放太岳。 削藩不是一件好办的事,最好是把这群“朱朱”废物利用。 大明养了那么多宗室藩王,对朝廷唯一的贡献,就是在正德绝嗣时贡献出嘉靖这个天才皇帝。 张居正如今在搞辽王,可以对藩王起到一个震慑作用。 朱翊钧思考片刻,对其他大小孩子们说:“我给诸君制定一个任务,回去思考怎么让藩王为建设大明慷慨解囊。” 晏秋生立刻说:“还用想吗?给他们发奖状啊!” 每次他表现得好,珣伯伯就给他发奖状。 还说奖状就是牌坊。 戚继光有牌坊,秋生有奖状。四舍五入秋生就是戚继光! 晏家人都佩服戚继光,连小小的秋生都受到影响。 赵士祯等大孩子可没这么天真。 帮着待客的徐枚犹豫地问:“我也要想吗?” 在他看来,自己跟晏珣是一辈的,不在小孩子群里,自然不算太子口中的“诸君”。 太子豪爽地说:“算你一个吧!令尊不是大谋士吗?你一定不会太差吧?” 徐枚昂首挺胸:“家父晏大人是状元郎,我不会丢他的脸。”.. 他爹是谁?徐渭? 当然是晏鹤年啊! 一入晏家门,终生是晏家人。 “开饭啦!”王徽笑眯眯地出来喊一声。 “我们已经吃饱了。”小孩子都吃了点心。 “点心怎么能当饭吃?要好好吃饭才长身体。”王徽笑着吩咐,“秋生,你领着小客人去洗手。” 徐枚抱着秋生站起,大声说:“娘,我看着他们!”这声“娘”喊得,比晏珣还要坦荡利索。 晏珣觉得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越来越低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304/141578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304/1415788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