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把神棍老爹卷成首辅 > 第508章 和蔼可亲张居正

第508章 和蔼可亲张居正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未来无敌? 炮灰攻三,但娇气[快穿] 斗破:炎鳞锦年 仙神之逆 诡道赶尸人 钢铁,枪炮与穿越异界的工业党 仙道之万物复制 豪门夫人很反骨,随身马甲猛如虎 前世你为我复仇今生我为你活 名柯:左手黑影兵团右手十二符咒

张居正在享受一个普普通通的休沐日,泡一个澡、闭门休息,教养几个儿子以及抽空处理亲友寄来的信。 和国家大事相比,处理家事当然是休息。 他在内阁分管兵部,一些聪明人能猜到李家“军衣案”是他在背后推波助澜。他站出来调停此案,更加让李家记恨。 但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是会这么做。 这是他身为大明次辅的责任。 李家贪一些钱不要紧,连军需都敢贪,还插手宗藩的事,就太过分了。现在不打下去,只会助长外戚的气焰,给未来埋下祸根。 张某反正已经得罪很多人,不在乎多一个李伟。 他在看长子张敬修的文章,正准备点评,就听人说晏家的三位小公子来了。 张居正:……有些人没有成亲,不耽误儿孙满堂。 若是换作旁人来访,没那么容易见到位高权重、日理万机的内阁次辅。 但是“晏家”的公子,张居正还是必须见一见。 他刚让人送来小孩子爱吃的糕点,三个高高低低的大番薯一排走进来。冬天小孩子穿的衣服多,就是圆滚滚可可爱爱的。 最大的番薯是个子高的晏秋生,中间那个是王衡,最小的非常出人意料,竟然是潞王。 晏秋生是名副其实的晏少爷,王衡四舍五入也算,朱翊镠的话……皇帝答应吗? 大概是留意到张居正诧异的目光,小潞王无辜地说:“哥哥说我出门要低调,大张旗鼓前呼后拥的,就不准我出来。” 张居正平静地说:“三位小公子有何贵干?” “给张阁老送礼啊!”三个小孩子恭恭敬敬行礼,脆生生地说。 年纪最小的朱翊镠性情活泼,掰着手指背:“一幅太子哥哥的字,还有火腿、活鱼、宰好的羊、肉脯、海参……” 张家的管事将礼单和太子的字送过来。 此时的人逢年过年走礼,食物是必须的。 皇帝几乎每个月都会给高拱送礼物,大多数时候不是值多少钱,而是体现关怀…… “鲤鱼二尾;枇杷一篮;折扇一把;菖蒲数枝”之类,视季节而定。 不论送什么,都是君主对臣子的恩宠,史官会郑重其事地记录。 张居正笑着看过礼单,发现许多都是自己爱吃的,又看向太子写的字——“责难陈善”。 意思是,请张阁老规劝太子的过失,提出有益的建议。 在张居正因为李伟案件被人议论的时候,太子写这样的字,意味就不一般。 张居正心里暖洋洋的,呜呼!太子知道我的苦心和不易! 为了这样的太子,背黑锅怎么了?是臣的荣幸! 可怜高拱、成为高拱、超越高拱。 “你们是代太子来送礼,还是代晏家来送礼。”张居正看着几个小番薯,笑容和蔼。 朱翊镠说:“他们两个代表晏家来送礼,我代太子哥哥来送礼。我还要给东宫其他老师送礼,都是太子哥哥写的字。” 张居正有一种微妙的感觉,问:“该不会也是……责难陈善。” “不是!给每个人的都不一样。”朱翊镠大声说。 张居正舒坦了,果然自己才是独一份。 想一想,太子还在娘胎之中,他就开始准备画绘本,为太子的胎教尽心尽力。 这份心意,其他人能比吗? “这幅字含义深邃、笔力劲拔,太子殿下的书法已经很好,将来不必在这方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张居正点评。 字写得再好,对治国没有裨益,大明不需要“书宗”、“画宗”。 几个小孩子乖巧坐着,又从仆从手中取来自己的功课,请张阁老点评。 这是他们来的另一个目的。 张居正:……难得的休沐日,还要加班? 面对三双勤奋好学的眼睛,他怎么可能拒绝? “我先看看,你们若是坐得闷,就到园子里玩吧!”张居正语气随和。 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平易近人的。只是他的果决利落,让人觉得他强势。 晏秋生和王衡坐得住,小朱翊镠心思早就飞了,听到张居正这么说就不客气,一马当先去祸害张家的园子。 听说张阁老家有几棵红梅开得极好,折回去给父皇和母妃玩。 母妃收到好看的花儿,不要生气难过啦! 几个番薯兴冲冲地跑了,张敬修摇头叹道:“晏大人自己不来,却让这些孩子来。现在京城的人都怕这一群孩子,他们去李伟那里,就把李家掀翻。” 一群杀伤力极大的熊孩子,还无差别攻击,亲外祖亲舅舅都不放过。 张居正阅读速度很快,但听到外面小孩子们的笑声,又放慢速度再看一遍。 看着看着他的神色有些微妙。 “敬修,你看看晏秋生和王衡的文章。一些国子监的监生都未必能写出这种文章。”张居正说。 张敬修诧异,父亲平时点评他的文章都是批评为主,原来也会表扬人? 晏秋生只比太子小一天,小小年纪写的文章,如果要论辞藻和典故,当然没法和监生比。 但是文章的脉络清晰、语言质朴,很有唐宋派散文的风范,跟晏珣的文风一脉相承。 从遣词造句和文章主旨来看,是出自孩童之手,不是他人代笔的。 张敬修受打击了。 再看王衡的文章,他不禁“咦”了一声…… “王衡的字?比太子的还好?” 太子殿下是被一群优质教师教出来的,卷心菜中的王者。而众所周知,王衡这几年跟在晏珣身边。 “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他写字已经有自己的风格。他有这样的灵性是最重要的,当然老师的点拨也必不可少。”张居正赞叹。 很羡慕晏珣白捡一个这么有天赋的好大儿。 张敬修更羞愧,觉得自己的年纪活到狗身上了。他的父亲是有名的少年天才,儿子比不上父亲,那不就是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多么沉痛的觉悟。 其实他不必那么羞愧,因为另一个时空的王衡,被同时代书法届评为大明书法第一人。 晏珣只是目光精准,把王家的天才扒拉到自己碗里。 文章上面还有晏珣的点评,张居正也仔细看了一遍。 别看晏珣平时不走翰林的寻常路,总爱盯着海外,还爱找张四维洗脚脚……但探花郎的文学修养是有的,批阅学生的文章很用心。 张居正觉得就算自己来指点,也就做到这种程度。. 看来不用担心太子跟着晏珣不学好。 小晏老师很有教育经验。 几个小孩子玩够了走进来,朱翊镠怀里抱着一大捧梅花。 抱着花的大番薯,有点像小狗熊了。 张居正顿时不想说话……你把我的梅花树都给薅秃了?! 老夫精心养着这批红梅,想着梅树下烤鹿肉作诗呢,结果全秃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304/179343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304/179343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