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人到齐了吗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学习写17K小说 踹掉渣夫后,我被京圈太子爷缠住了 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我靠孵蛋成了星际最强御兽师 开局任意门,拐带神雕当外挂 提前一道纪登陆洪荒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 极道剑尊 恶毒女配,外挂是七个哥哥 藏起孕肚离开后,清冷皇叔他慌了

隆庆九年六月,松江府上海港。 徐徐的海风吹走了夏日的炎热,即使人山人海也不让人烦闷。 锣鼓声鞭炮声和人群的喧嚣声,仿佛能将海浪推开。 烟波浩渺的长江出海口,一艘艘巨大的海船井然有序地离开崇明岛船坞,如蓄势待发的巨兽般驶向无边无际的大海。 鼓角声呜呜,船上旗帜迎着海风猎猎作响。 岸上的人呼喊欢呼,船上的人挥手致意。 岸上送行的各级官员身着隆重的官服摆起香案,虔诚地向妈祖祭奠。 ——请保佑我大明水师战无不胜。 ——请保佑我军将士平安归来。 ——请保佑华夏光辉威震四方。 袅袅香烟升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又是一阵尘烟。 人群中一个看热闹的孩子仰望着那高山一般的大海船扬帆远去,紧张而激动地拉着父母的手。 眼前比过年还热闹的一幕,震撼了他弱小的心灵。 “爹娘,他们要去哪里?”小孩子好奇的问。 他的父亲就是崇明岛船坞的工匠,曾亲眼看着一棵棵百年大橡木变成巨船。 “下南洋。”中年汉子舔了舔嘴唇,更紧张地牵着家人的手。 “最前面那一艘就是威远号吗?”旁边不知谁在问。 “是啊!你看后面还有定远、镇远、靖远、致远、来远……” 一连串的“远”字念出来,让人仿佛第一次知道“远”可以组那么多词。 “这些船要下南洋?就像当年三保太监下西洋一样吗?”有人问。 “一样的,只是这一次最远只到满喇甲,驱逐占据沿途藩属国的红毛番,不到锡兰那一边。” “这些船可以抵抗南洋的飓风吗?”也有人担心地问。 “当然可以。”旁人坚定地回答,“你没看到那‘晏"字大旗吗?是晏公下南洋。” 晏公是谁? 晏公就是水神,想必跟龙王也是旧相识。 一个不识字又耳背的老汉问:“是谁?到底是谁?” “晏——珣!”周围的人大声喊道。 是他!就是他! 老汉恍然大悟。 徐阶也在送行的乡绅中。 虽然早知会有这一天,在眼前的一幕还是让他感到不真实。 多少年了? 大明的舰队离开南洋广阔天地多少年了? 竟然真的要收复故土。 即便是政见有不同的人,只要意识到身上流淌的是华夏武德充沛的血液,就会有开疆拓土的理想,对眼前的一幕感到骄傲。 “徐璠也在船上。”徐阶像是在对谁炫耀,又像是自言自语。 高大威武的威远号上,大明的旗帜和金线绣着的“晏”字旗,格外醒目。 冯保仰望着“晏”字旗,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属于自己的光芒被夺走。 因为当初三保太监下西洋,船上飘扬的是“郑”字大旗。 如果没有晏珣,此次下南洋的负责人应该是他冯公公! 最懊恼的是,这些旗帜还是他负责让人做的。 船上成千上万人的目光凝聚在那个年轻威武的大学士身上。 晏珣身材高大、相貌俊朗威严,被他目光直视的人或是如沐春风,或是羞愧低头。 这样天人之姿的大学士代表大明朝廷巡视南洋,才能体现泱泱华夏的气度。 冯保:……颜值有理,我服了。 船队渐渐远离岸边,码头上的人影越来越小,晏珣拱手告别,一步一步在所有人的瞩目中坚定地走上船舷,挥手高呼—— “全速前进!” “呜呜……”号角吹响。 大小船舶组成的庞大舰队,如离弦的弓箭,拉满风力冲向大洋。 “人都到齐了吗?”晏珣朗声问。 “到齐了。”船上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回应。 威远号旗舰就是浮在水上的高楼,能容纳一支规模不小队伍。 船上有船工水手和文官,更有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各级将领。 鸿胪寺序班负责主持外交仪式,比如打赢红毛番之后,接受敌人投降、跟对方签订合约; 户部派出的郎中分管财务粮饷; 兵部派出的郎中负责记录军功; 翰林院派出“行人”随行记录、作为历史史料; 市舶司派人负责贸易; 此外还有医官医士和看天象、判断航向的阴阳士。 他们都是去弘扬华夏文明的。 都指挥同知李如松也在船上,站在晏珣身边呐喊。 “到齐了!”力能扛鼎的武状元声如洪钟。 晏珣的耳膜为之一震。 到了松江府之后,他抓紧时间检查船只、与水师将领一起检查武器军备,就连柴米油盐的后勤,全都一一细看。 终于汇聚齐所有参与下南洋的人,开始这趟盛大的行程。 和这次的规模相比,之前去倭国签订马关条约,真的就是一家老小家门口一游。 王衡以国子监监生身份被征为起草文书告示的“舍人”。 他看到辽阔的大海并不陌生。 当初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是从太仓港出海。 太仓王家是丝绸大户,发家靠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谢秉忠不由自主地发出笑声。 《世宗实录》说他家是大海盗的后台,事实上不是谢家想做海盗,而是历史渊源,让身在余姚的谢氏家族跟“外越”有剪不断的关系。 郑和下西洋是在永乐年间,船队中有很多方国珍水师旧部。 这些人本来是上岸从良的“外越”,让他们出海重操旧业,如同蛟龙出海、所向披靡。 徐璠站在谢秉忠身边,听到耳边的笑声,啧啧两声:“以后你们就弃暗投明了。” 谢秉忠意气风发,笑着不跟徐璠计较。 现在的外越,其实早就没有当年的威风。 因为红毛番来了。 从前外越们横行南洋做海盗、甚至在海岛自称国主。 爪哇和马来附近的岛国,都有他们建的小国家。 汪直自称“大宋国徽王”,也是跟前辈们学的。 但红毛番的到来,抢占了他们的地盘、破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 现在大明要恢复对南洋藩属国的控制,对这些人来说也是机遇。 汪德渊也在船上,他就是主动请缨的兵部郎中。 “这种大事,少了我肯定不完美。”这是汪德渊的想法。 船上各部的文武官员都有,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让人单独率领一队出访。 “抚绥四方,德化四夷。” “游子应该回到祖国的怀抱。” “南洋诸岛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一部分。” 《明报》这一两年不断的宣传,这些观点已经深入人心。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304/252279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304/2522795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