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新的兵部尚书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农民将军 大雍武圣:从推演破境开始 全网黑女配靠荒岛求生恋综爆红娱乐圈 赘婿复仇,麒麟上身,我无敌了! 小金历险记:七猫 长生诸天从倚天屠龙开始 玄门大佬她直播后,全国沸腾了 御天武帝 重生92乘风破浪的年代 楚鸢尉婪

隆庆十一年四月初三日,新科进士天官夸街的热闹犹在眼前,兵部尚书谭纶去世,卒于任上,享年五十八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皇帝忍不住红了眼眶,对太子说:“谭子理历经两朝,忠于国事,没有辜负朕。” 谭纶是铁杆帝党,隆庆元年协助皇帝完成南军北调、巩固皇权。 皇帝手里稳稳握着大军,才能从容应对刚登基那会的风云变幻。 权臣想把持朝政?问一问军队同不同意! “父皇!”太子握着皇帝的手默默安慰。 皇帝感慨:“君臣一番,终究有分别的一日。” 这些老臣,终究是一个个离开他。 接着,皇帝忍着悲痛,下诏相关部门“从厚治葬有仪”、赐祭葬、追赠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加恩其长子谭河图世袭锦衣卫指挥,次子谭洛书世袭国子监监正,都是虚衔、挂名领俸禄。 一应丧事由朝廷安排,停灵期满派兵部主事一员护丧,与其家人一起扶柩还乡。 朝廷还派人到宜黄县待贤乡勘察墓穴,安排高官撰写神道碑、墓志铭。 内阁众大学士及大小九卿,以集体名义发布祭文: 茫茫上象,降神江右。笃生我公,爰维宇宙。猗欤公才,譬之武库。长剑埋狱,光犹在天。蛟龙还渎,液犹在田……死生细故,何足云苦?尚飨! 全文很长,写了谭纶波澜壮阔的一生,是四字骈文中的经典之作。 停灵吊唁的时候,太子朱翊钧及朝中高官都来祭奠。 朱翊钧满面悲伤:“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呜呼!虽汉之武侯,不是过也!” 而镇守边疆的戚继光、俞大猷也让家人赶来,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祭文写得真挚又崇敬。 隆庆登基以来,还没有哪个高官享受这么高规格的死后哀荣,照实让人羡慕。被史书评为“抗倭名将”、“民族英雄”的人,应该有这样的荣耀。 远近的百姓见丧礼排场热闹议论纷纷,却只有羡慕没有说酸话的。 谁是谁非,皇帝和万民心中都有一本账。 这一幕激励着许多人,如汪德渊就在想,我也要忠君报国、开疆拓土,将来能有这个场面,子孙都以我为荣。 在谭纶丧礼期间,新的兵部尚书人选激烈角逐。 最主要的两大人选,一是王崇古,二是石茂华。 王崇古是俺答的老冤家,他的功绩很多人都清楚; 石茂华的履历也很优秀,曾任扬州知府,跟晏家父子相识多年。 这些年,石茂华屡次升官,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两大人选互不相让,摆在台面上的就是两人都被弹劾。 王崇古对俺答的妻妾非常熟悉,双方来往频繁。 南京御史陈堂等人接连上奏,弹劾王崇古跟蒙古人有私交,跟大晋商利益互通,故意松弛边防便利敌人。 王崇古气得脸色铁青,骂骂咧咧:“他们诽谤我啊!陛下还我清白!” 然后,他按惯例提出致仕以证清白。 另一边,言官弹劾石茂华不能胜任边事,总督军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石茂华气得浑身冒烟:“你说我能力不行?男人怎么能说不行?” 他也按惯例提出致仕……陛下,臣委屈啊! 这一幕,和历史上的这一天如出一辙。 两边都说摆烂不干了! 如果是那个时空,小皇帝万历会选择各打五十大板……既然你们那么爱斗,朕成全你们: 两人一起致仕!钦此! 王崇古和石茂华:……?? 然而这不走寻常路的操作,并不怎么英明。 因为兵部尚书一定要懂军事,能统筹全局。 把最懂合适的两个人选一起赶回老家吃自己,却耽误了国事,让敌人笑死。 现在,更英明的朱翊钧诚恳地向皇帝请教:“父皇之前说要选王崇古,可他们斗成这样,若钦点王崇古,岂不是让石茂华愤愤不平?” 双方都有派系,才能斗得势均力敌。 皇帝淡淡笑道:“不着急……先开廷议,让朝臣投票。” 开廷议并不是为什么“民主”,而是分化朝臣,皇帝坐山观虎斗。 “那最后选中王崇古,就让石茂华致仕?”朱翊钧迟疑地问,“还是让他留任,跟王崇古制衡?” 皇帝平静地说:“王崇古身历北边七镇、勋著边陲,任兵部尚书可以服众。到时候,石茂华就算心里有气,表面也不能如何。他若因私忘公,就让他致仕。” 但皇帝认为石茂华不会拿公事出气。 石茂华能力不如王崇古,但人品没问题。 朱翊钧认真听从父皇教导,将来若遇到这种场面,不会再意气用事。 朝中百官私下议论,王崇古能力强但人品有瑕,石茂华人品好但能力不足,皇帝会选哪个? 皇帝:……开廷议,你们先选,朕来做决定。 内阁隐形大学士吕调阳刚刚操刀写了一篇经典的四字骈文,正对自己的文采很满意,却又面对艰难抉择。 这一票投给谁好呢? 老王跟高首辅关系好,石茂华据说跟晏家父子有旧…… 皇上也真是的,您钦点就行了嘛,还来试探我们! 你不就是想知道,我们谁跟谁穿一条裤子吗? 我是广西老表啊!我跟他们都不是一伙的! 吕调阳去请教老朋友张居正,问张居正选谁。 张居正说:“六部尚书,哪里轮得到大学士‘选"?我们只是给建议,由皇上决定。你按着自己的良心决定就可以。” 吕调阳点点头:“我明白了。” 良心? 那我选能力强的。 开外开拓的大争之世,敌人不仅仅是传统上的老邻居,兵部尚书一定要足够强。 至于人品,老王在皇帝眼皮底下,还能怎么样? 朝臣私底下奔走试探拉票,也观望王崇古和石茂华会去走谁的门路。 但这两位都表现得宠辱不惊……我不争,皇上说了算! 不选我,我就回家吃自己! 兵部尚书不能空缺太久,皇帝加开廷议,很快给出最终结果……任命王崇古为兵部尚书。 留在京城打听情况的张家兄弟总算落下胸口大石。 “还以为皇上会选石茂华,毕竟晏家父子权势正隆,没想到皇上还是选舅舅。”张四教说。 他是张四维的弟弟,也是晋商代表人物,决定出资出人去开发美洲。 王崇古也松了口气,若是这样致仕回家,真的会很不甘心! 没当上尚书还是小事,皇帝不挽留他,岂不是相信那些离谱的谣言? 好吧……谣言有三分真,他跟俺答的妻妾很熟。 但说他为私心出卖国家,绝对是污蔑! “晏鹤年没有偏帮石茂华,我并不意外。即便晏珣在,结果也是一样。”王崇古感叹。 晏珣要回来了!不知道能带回什么? 王崇古新官上任,也想干一番大事业,没钱万万不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304/256173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304/2561738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