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把神棍老爹卷成首辅 > 第720章 基建还得看海瑞

第720章 基建还得看海瑞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大唐好贤王 上交时空裂缝,我一心报效祖国 太太让位白月光,父子夜夜求原谅 喋血兄弟和带枪的女人 重生八零军婚小神医 叶炎云飞雪 毕业回乡,从照顾大嫂开始 我的供货商遍布三千小世界 平行呓语·轮转的意志 当邪神美食家穿成退婚废材后

吕宋水稻一年种三季,六月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 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忙碌的农人。 华人有丰富的种地经验、饱满的热情。 “好多肥沃的土地,竟然是无主的!水稻一年三熟,呜呼!” “现在是我们的了!呜呼!爹娘,我出息了,一人可以分几十亩地!” 新来的移民在官府的组织下开荒,良田种水稻,差一点的地种红薯、玉米,再差的就丢荒……地多人少就是这么任性。 手巧的人,跟着旧移民学习用蕉麻制造缆绳、麻线和粗布。在后世,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纤维生产和出口国。 菲律宾群岛也可以种植棉花,有一个岛叫“棉花老岛”。 丛林里,有自然生产的香蕉、芒果,可以吃个饱,也可以烤香蕉干、芒果干储存。 一年四季都热,不用置办冬衣。 对于失地失业的底层贫民来说,有吃有穿的地方,简直是天堂。 “难怪一批又一批的人下南洋,真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就是懒人,采集丛林的水果也能生存。” “这么好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给红毛番殖民? 不如我们自己来! 大明百姓不怕苦,只怕没有地给他们种! 擅长捕鱼的,还可以驾船出海捕鱼;若是肯去挖金矿,也有丰厚的报酬。 海大人是青天大老爷,不会把百姓当奴工。 来得早的旧移民也高兴,因为新移民不用分他们的地,还要跟他们请教气候和种植技巧。 头脑灵活的就做买卖,整个吕宋岛都热闹起来。 每年六月到十月,是吕宋的雨季,会有大大小小的台风。 但受台风影响大的是靠海的区域,马尼拉没有太大影响,只是会连续下几天雨。 海瑞提着一把伞穿梭在马尼拉王城,走进巡抚衙门,也是从前西班牙人的总督府。 从前王城只有西班牙裔移民和商人可以住,现在城里已经见不到几个红头发惨白脸的红毛番。 不送他们去挖矿,留着做大老爷吗? 六月的一天,海瑞得到消息,巡视南洋的明军船队返程,途经吕宋补给。 “晏珣来了,你们不是要见晏叔叔吗?随我去见吧!”海瑞和蔼地对两个儿子说。 海中砥和海中亮欢呼:“晏叔叔!我们要见晏叔叔!我有礼物要送给他!” 他们的母亲王盼儿打趣:“你们不是期待晏叔叔的礼物?” “那是以前!现在我们也有礼物送人!”海家兄弟兴高采烈。 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所得。 海瑞看到两个神采飞扬、黝黑健壮的好大儿,笑容温暖。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光。 只要能干一番事业,在海外又何妨! 海家父子都去迎接晏珣。 船队靠岸之后,晏珣见到海瑞又惊又喜:“我早就说,若要在吕宋实施均田制,必须得刚峰兄,其他人都不行!” 海瑞微微笑道:“我也早就说,若要巡视南洋,还得文瑄,其他人都不行。” 合适的时候,海瑞也会说客气话。 晏珣哈哈笑道:“刚峰兄真有眼光!” 一旁的冯保:……所以海瑞的意思是,本公公不能做正使? 好吧! 晏珣的确比他了解南洋、熟悉红毛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海家兄弟凑过来说:“晏叔叔好!你还记不记得我们?” “咦?是中砥和中亮?长大了啊!上一次见你们还是小孩子。”晏珣笑着拿出礼物。 一个一个小袋子,里面没有什么好东西,就是大颗的海水珍珠。 小孩子长得快啊!几年不见就长成少年郎。 晏珣从“晏哥哥”变成“晏叔叔”,更要感慨岁月不饶人。 海中砥和海中亮高高兴兴收下礼物,没有拆开袋子看,而是拿出自己准备的礼物。 “是我们捡的贝壳和海螺壳,挑选出最漂亮的!”小少年们目光亮晶晶。 “哎呀!我真喜欢!”晏珣诚挚地说,“你们真是好孩子啊!不过即便在吕宋,也要好好读书,来年去京城考试。你们有十五六岁了?我来考考你们……” 海家兄弟:“……” 见面就考一考,大人都是这样的吗? 见海家兄弟挠头,晏珣笑着转移话题,没有当场出题。 他们说笑着前往马尼拉。 晏珣留意到道路两旁的稻田、玉米地、棉花田郁郁葱葱,丛林里的香蕉树、芒果树都挂满了果,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最早一批新移民是去年秋日来的?不到一年时间开垦了那么多土地?我记得前年来的时候,许多地方都是荒地。”晏珣惊讶又佩服。 海瑞疑惑地说:“大半年的时间,还不够开荒种地?闲着做什么?” 地分到手里,你让农民闲着,他们都不肯! 晏珣:“……言之有理。” 一年四季都适合耕种的吕宋岛,又不用猫冬,撸起袖子就是干。 海瑞接着说:“吕宋及附近的岛,有一些土著人,早些年过来的华人移民教会他们种地。不过不管怎么教,他们在方方面面都比不上华人。我看他们挺有力气,就让他们去挖矿。” 吕宋要往国内送金子,只好苦一苦土著人。 各展所长嘛! 晏珣笑着说:“种地方面,放眼世界也没有比得上华人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搞种植园,还得去非洲掳掠奴隶。 但吕宋距离大明本土近,国内的失地农民乐意来种地,不必引进黑奴。 海瑞说:“西班牙人在吕宋建有大小教堂,在此传教。现在我把这些教堂改成学堂,教汉字汉语。” “理应如此。”晏珣点点头,又提醒,“要提防被洗脑的宗教极端分子。我当初来吕宋的时候,有个汉奸全心全意信奉洋人的‘上帝",帮着红毛番袭击我们。” “我知道。”海瑞说。 具体怎么对付极端分子,海瑞自己会办。 他有多年的地方施政经验,什么场面没见过。 到马尼拉时,何心隐也赶了出来,高兴地说:“晏大人,我们又见面了!我在这里有一个田庄,请您过去作客!” 他的裤腿高高卷起,脚上还沾着泥,和寻常老农没有两样。 晏珣微微一怔,这么朴素的何大思想家,差点认不出来。 何心隐似乎知道晏珣的想法,笑着解释:“海大人允许我在此实践,我带着一些愿意入会的新旧移民办合作社。” 海瑞在一旁淡定地微笑。 新移民初来乍到,互助合作、共享农具、人力,并不是坏事。 晏珣秒懂海瑞的心思……山高皇帝远,何心隐怎么实践也闹不出大风浪。 海瑞作为巡抚,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能给朝廷送税赋,就是好官。 不管黑猫白猫,能把地种好就是好猫。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304/256205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304/256205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