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恨苍天变了心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新婚夜,女帝挖出我的尸体成婚! 末日降临:我在极夜世界无敌了 侠逢乱世话春秋 异界混沌血神 攻略大佬后,她天天都想官宣 少爷,又有人来抢宝贝了! 文明:超神位面领主 乌国行之捡了个正牌夫君 豪门弃少! 一级沉寂

魏国公徐鹏举被爱子气得冒烟。 一次过得罪南直隶乡试五魁首,真是会拉仇恨。 “逆子!国公府的脸面都被你丢尽,你看怎么收场。”徐鹏举恨铁不成钢。 同时暗暗埋怨长子徐邦瑞不懂礼让弟弟、暗恨小阁老不帮忙。 徐邦宁之所以拉仇恨,还不是为了讨好小阁老? 徐邦宁沮丧地认错,内心呐喊……说到丢国公府的脸,还是爹比较厉害吧? 全天下都知道您是碰瓷岳飞的草包将军。 心里话不能说,憋着挺痛苦。 因为吴情咄咄逼人,魏国公府输人不输阵,不能言而无信……丢光祖宗的脸。 风和日丽的暮春时分,南京城外长江上,浮着一艘大船。 吴情、南京国子监司业、南京御史及魏国公府一干人等都在这船上欣赏春光。 有人神色冷峻,有人幸灾乐祸…… 最高兴的是徐邦瑞,最焦灼的是徐邦宁。 手足情深,感人肺腑! 到这一刻,徐鹏举还心存侥幸,讪讪笑道:“我在船上设一桌酒菜,请诸位来赴宴,小儿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吴情淡淡地说:“徐二公子在鹿鸣宴当着许多人的面立下赌约,也不是一定要践行。毕竟人人都知道徐家早就没有当年的威风,说的话可以不算数。” 无官一身轻,不用再忍让谁。 魏国公府再威风,还能让人刺杀他? 徐鹏举皱眉道:“谁说我们说话不算数?既然如此……邦瑞,你做哥哥的,代弟弟跳吧。” 幸灾乐祸的徐邦瑞目瞪口呆……爹,我一定不是你亲生的。 “没意思。”吴情冷笑,“徐二公子不敢跳,我们就走吧!这南京城,老夫算白来一趟。” 南京御史汪昭华站起来,笑道:“怎么说是白来?吴兄难得来一趟,咱们好好喝两杯。” 说着去命船家靠岸。 文官们站在吴情的立场……徐邦宁可以污蔑吴情徇私,来日也可以污蔑他们。 众人说笑着,你一言我一语讽刺“草包”将军,气得徐鹏举额头青筋直跳。 他咬牙道:“邦宁,你跳!别怕,我让几个熟识水性的士兵陪你,跳下去立刻捞起来。” 不就是跳江吗?多大点事。 当初他家祖先跟随洪武皇帝打天下,这群文人的祖先还在老家放牛呢! 吴情轻哼一声,看着浩淼的长江。 徐邦宁被父亲逼迫,只能颤巍巍地爬上舷墙上缘,望着波澜壮阔的江面,鼓气鼓气再鼓气,终于“哇”的一声哭出来。 他待要反悔爬下来,不知哪里窜出一个冒冒失失的船工撞过来…… 噗通。 一头肥猪落水,龙王爷要加餐。 “救人!”徐鹏举冲向船舷大喊,心差点从胸腔蹦出来。 “吴情,我儿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一定让你和姓晏的偿命!”他怒吼着,目光紧紧盯着江边,亲兵已经跳下去救人。 “嗤,你们自己要跳的。”吴情嘲笑。 当初乡试徇私的事闹得沸沸扬扬,魏国公府功不可没。 他小心谨慎一辈子,差点晚节不保! 如今虽然是自愿辞官,可若不是徐邦宁这厮,他用得着走这一步? 本来以他的资历,再进一步可能做首辅,现在前程已毁。 和他大半生辛苦比起来,让徐邦宁跳长江太便宜了。 徐邦瑞见父亲几乎疯狂,莫名的有一种暗爽……让你偏心!最好那小畜生得风寒一命呜呼! 有机会得再给晏鹤年五百两。 远在京城的晏鹤年不知道有人想给自己送钱。 自从蓝道行扶乩事件后,他就数着时间等严嵩下台…… 他和严家没有仇恨,只是严嵩父子黑点太多,洗不白。 春暖花开,笼罩在大明头顶二十年的“严冬”,终于要结束。 引爆炸药的是监察御史邹应龙。 邹御史得到一个消息……吕祖显示严嵩是奸臣小人后,皇帝说不想见到严嵩。 他大聪明地判断:皇帝对严嵩的宠信到尽头,他成名的日子来临。 一道洋洋洒洒的《贪横荫臣欺君蠹国疏》横空出世,炸翻嘉靖四十一年的朝廷。 连清贵的翰林院,都因此事变成牛羊市。 “邹应龙骂严世蕃,说他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应当死刑。严阁老溺爱恶子、弄权受贿,应削职为民。” 啧啧。 邹应龙狡猾啊,要是直接骂严嵩,皇帝肯定很不舒服。 毕竟在皇帝眼中,严嵩是忠臣贤臣,骂严嵩就是把矛头暗指皇帝! 四年前刑部和都察院三个官员同一日分别上疏弹劾严嵩,结果都被流放边疆……因为他们都是徐阶的门生,才保住脑袋。 这一次,邹应龙要流放哪里? “邹应龙的奏疏上一条条举例,举人潘某花二千二百两出任知州;大理寺员外郎项某一万三千两调任吏部……”看書菈 卖官鬻爵是大明官场潜规则,但小阁老哄抬物价就过分了。 “其仆人严年,士人拍马屁称呼为‘鹤山先生",严阁老过生日,严年出一万两寿礼!仆人如此,主人可想而知。更离谱的是,严世蕃在母丧期间‘恒舞酣歌,人纪灭绝"。” “福建的瘟疫,就是因为严世蕃失德。” 一夕之间满城风雨,都冲着严嵩父子而去。 其实,这些都是老调重弹,说了有十几年。 从前皇帝包庇心尖宠严嵩,这一回他不想包庇……一代新人换旧人,顺应吕祖之意吧! 五月十九日,诏令“勒嵩致仕,下世蕃等诏狱。” 旨意一下,八十岁的严嵩黯然神伤,唯有叹一句“恨苍天变了心”。 没等最终结果出来,张居正已经按捺不住兴奋。 他请晏鹤年和晏珣去爬山,到山顶空旷之处,振臂欢呼:“狂歌袅袅天风发,未论当年赤壁舟……辰已是中秋近,万里清光自远来。” 晏鹤年和晏珣对了对眼神,中秋还远着吧? 但是理解张居正,压抑多年一定很不好受…… 期间张居正还一度回乡,差点把理想埋葬在故乡的田野中。 严嵩倒台,张居正的老师徐阶上台,终于可以挥洒出万里清光。 长啸之后,张居正平静下来,爽快地说:“你们的功劳,王爷和徐大人都记着。将来我们共事,兴利除弊。” 晏鹤年父子身在局中,张居正不用掩饰激动。 “下官不敢居功。”晏鹤年正色道,“吾等草民,生如浮萍。惟三件事当普天同庆:一是驱除鞑虏复我河山,如洪武皇帝建立大明;二是多年战事我方胜利,如戚继光台州九捷;三是奸臣垮台,万象更新。” 这个不用举例,现成的例子。 “你说得不错。”张居正微微诧异,随即赞许。 这个长得好看的仙鹤总是让人意外。 晏珣建议:“爬到山顶,实在令人畅快。不如我做一幅画,纪念吾等三人登顶?”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304/72965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304/729652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