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 各方云动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四姑娘画风总跑偏 神壕快穿:闪开,小祖宗驾到 恶女穿书,饥荒年拯救罪臣 重生假少爷,从打猎带妻女发家开始 三生梦影 永光纪 长生桥 白马照红妆 氪金养崽:为病娇魔尊怒砸648 舔狗五年,我成女帝夫君你哭什么?

崇祯十一年四月,在南京暗中传出关外的皇太极又将来袭的消息后,朝廷上下的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朱由检当机立断开始调集兵马防卫京畿,另一边急召杨嗣昌回京商量对策。 关于京畿的防卫,朱由检将重任交给了宣大总督卢象升。 杨嗣昌没有辜负朱由检的期望,一回到北京立刻提出了与皇太极议和的建议。 只不过让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个建议让杨嗣昌与卢象升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原因很简单,杨嗣昌认为大明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平息内乱,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为达到这个目的,对于关外的皇太极,因极力安抚,与之议和! 卢象升却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他认为女真人狼子野心,不可能真心与大明和平相处,跟他们和谈就是与虎谋皮,决不会有好下场! 说实话,两人的观点都各有道理,这让朱由检有些举棋不定。 不过他这个皇帝也不是白当的,两条腿一起走路,不就好了? 在他的默许下,杨嗣昌暗中派人去关外联系女真人。 而卢象升则在京畿加紧布防,训练兵马。 之后从关外传来的消息令朱由检非常高兴,皇太极热情的接待了前去谈判的使者,并表示乐意与大明和平相处的意愿。 不过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随着好消息不断的传来,杨嗣昌开始处处为难起卢象升,而卢象升也不是好惹的,针锋相对,不断的向皇帝告状。 两个他都看重的人,矛盾逐渐的公开化。 而此时,在年前吃了大亏的文官集团出手了,他们将杨嗣昌暗中联系女真人议和的消息捅出来了。 在他们看来,不论是杨嗣昌还是卢象升,都是他们损失辽饷的受益者,不管谁倒霉都是好事! 将水搅浑了,说不定有机会能把失去的那部分辽饷从皇帝手中拿回来。..o 杨嗣昌暗中和女真议和的消息像一道惊雷,震惊了整个京城。 女真是什么人?是蛮夷,是禽兽!与我大明有血海深仇!怎能与这群畜牲议和? 整个北京城民怨沸腾,朱由检迫不得已让杨嗣昌当庭自辩。 廷辩当日,让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卢象升居然火力全开,率先攻击杨嗣昌。 自己的左膀攻击右臂,此举令朱由检颜面大失。 虽然最后的廷辩结果,在皇帝的极力偏帮下,杨嗣昌无罪,但议和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朱由检的心中对于卢象升已经产生了不满。 其后果便是随后卢象升手中能指挥的兵马被大幅削减,绝大部分兵力被监军高起潜掌握。 而高起潜便是皇帝派去杨嗣昌那里,监督掌握,与女真人谈判全过程的联络人。 眼看着快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到手的功劳不见了,还被文臣们骂了个狗血淋头,高起潜能不恨卢象升吗? 高起潜对付卢象升的手段简单粗暴,但又行之有效。 “跟着咱家混,要粮草有粮草,要兵甲有兵甲!跟着卢象升,所有的的物资自己想办法!” 一边要啥有啥,另一边啥都没有,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知道如何选择。 很快在他的拉拢分化下,卢象升的手中只剩下了他的本部兵马,一万多人,成了妥妥的光杆司令。 因为与皇太极议和的失败,为确保京畿的安全,杨嗣昌迫不得已将一部分在河南剿灭李自成的军队调回京师,其中就有孙传庭的秦军主力。 在河南的李自成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沈阳。 多尔衮,多铎兄弟两人神色冷峻的回到了府中。 “二哥!皇太极欺人太甚!凭什么要咱们兄弟去攻打山东,豪格这小子攻打北京?”多铎怒气冲冲。 “他是皇帝,他说了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多尔衮冷笑一声,眼中露出寒光。新 刚才在皇宫中,皇太极布置了此次攻击大明的战略,多尔衮,多铎被安排了进攻山东的任务。 表面上看,山东并不比北京差多少,那里的人口,财富并不少,而且山东的防御肯定不能和北京相提并论,皇太极看上去还是很照顾多尔衮兄弟的。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山东有一个地方叫登州,而登州是南京北洋舰队的大本营。 攻击山东的过程中,在登州南京所属的兵马会不会出手? 关于这个问题,皇太极没有丝毫的交代,将一切都交给了多尔衮决定。 这充分说明了他的险恶用心,对此多尔衮兄弟心知肚明。 “二哥!那咱们该怎么办?万一到了山东,那个人出手了。。。”多铎的语气中充满了对于陈羽的恐惧和担忧。 “还能怎么办?到了人家的地盘,先拜拜码头,打声招呼!总没错!”多尔衮展颜一笑,笑容玩味。 “二哥!您是想。。。” “别胡思乱想!我什么都没想!今晚咱们兄弟一起喝两杯!” 六月,南京。 “多尔衮这想投靠本帅?”陈羽看完了多尔衮的来信后失声笑道。 “大帅!这鞑子是怕您对他不客气!所以提前来打招呼!”看见陈羽心情不错,夏无垠也拍起了马屁。 “看来多尔衮在皇太极那里过的不太如意啊!”陈羽用手指敲了敲案几感叹道。 “也罢!难得他那么主动,本帅总要给他些面子,告诉他,只要他守规矩,这次的山东之行,本帅就不难为他!”..o “大帅的规矩?。。。”一旁的夏无垠心底犯起了难!脸上露出茫然之色。 “本帅的规矩就是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敢动小心思,那就都不要回去了!”陈羽的声音满是冷意。 “卑职遵命!” 七月,山东,济南,布政司衙门。 左布政使张秉文,巡抚颜继祖,巡按宋学朱,知府苟好善,齐聚一堂。 山东的头面人物聚在一起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来自南京的警示:清军将沿运河南下攻击山东,望山东各府做好准备,尽早组织百姓向南直隶或登州转移。 “关于南京方面的建议,各位大人都议一议!”张秉文皱着眉开口道。 在场的几位大人,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说话。 对于南京的警示,所有人都没有怀疑其中的真实性。 只是若是真的开始组织百姓迁移,在座各位的乌纱帽可就保不住了,朝廷和皇帝会怎么想? 尴尬的地方就在于此,山东可不属于南直隶,堂中诸人可不是南京的属官。 在经过长时间的沉默后,张秉文叹息道:“那就再议吧!” 在百姓的安危和自家的官位之间,在场的诸人都做出了选择。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318/196828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318/1968289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