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仗义疏财是王伦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北凉世子?我让徐凤年当去 穿越逃荒:带着空间混古代 相亲当天,豪门继承人拉着我领证 多面太子和他的谢大人 梦幻西游超级囤货商 一品贵婿 身份曝光后,总裁前妻求复合 从负债百亿打造医药集团 神印:我,韩羽,永不为仆! 阴寿书
江湖人,行走江湖,自然需要有人捧场。因为江湖不止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被王伦先声夺人,又不住夸赞,石秀心里倍觉舒爽,对王伦的好感也渐渐上来了。
“小人安敢当官人如此抬举!”他赶紧逊谢道。
“当得起!”王伦要拉拢他,自然要抬高对方。他斟了一杯酒敬石秀:“前晚若非石兄弟见义勇为,小可的兄弟和娘子们都要吃大亏!先前石兄弟和小可等素不相识,却能打抱不平,可称一声高义!小可无以为报,且请石兄弟满饮此杯!”
阮小五是受过他情的,自然在旁边夸奖不已;阮小七是个精细人,见王伦高调赞扬,他也来神助攻。几轮交口称赞,倒把石秀弄不会了。
且饮酒。
一切都在酒里了,一饮而尽。
然后,他似是看到了什么物事,竟差点将酒吐出。好在反应快,赶紧强行咽下,已是呛了两口。
因为他看到了随后赶来的宣赞,那幅尊容把他吓了一跳。
所以说不是好汉就胆大包天,有人不怕死,却怕鬼。
王伦意识到什么,赶紧侧身介绍:“这位是小可新交的兄弟,连珠箭法天下无双,东京郡马宣赞宣兄弟的便是!”
既然是人,又听王伦这么说了,石秀本来就有偏向精细谨慎的底层智慧,当然不会在场面上落了下乘,赶紧落了酒杯,抱拳道:“原来是宣兄弟,小人在北方多曾听到宣兄连珠箭之名,不想在这里见面!”
估计当年和宣赞比试的番将便是契丹人,那边人多被中原人称为“番”人。石秀长年在北方贩马,想必听人说起过此事。
江湖人客套话是有讲究的。如果没听过对方,多半会应道“小人孤陋寡闻,还未识荆”;
如果有听说过但不熟,通常会讲“多曾听到大名”,就如石秀此时之言;
若是对方名气很大,那便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如水浒中宋江、柴进之流。
像石秀这种久在江湖的,如果王伦以真名示人,估计他不会未听说;但以廖良告之,他也并未违心地说些什么“久仰大名”之类的客套话,说明为人还是很实诚的。
王伦一见石秀便很喜欢,哪怕自己刚吃饱,还是殷勤地问道:“石兄弟走路辛苦!想来还未用饭?便在此间与我等兄弟小聚一番,万勿推辞!”
石秀确实没吃饭。来回要账全靠两条腿,这个点又是吃饭的时候,免不了又累又饿。见王伦如此殷勤,也不好推辞的,只得道:“小人叨扰了!”
阮小七便唤过小二,重新添了三副碗筷,又加了好些菜肴,无非是鸡鱼肉蛋。
王伦便请石秀上座。
石秀是上应天慧星的人,如何肯僭越?
又邀宣赞,宣赞好歹是名义上的郡马,自然知道分寸----又不是自己的主场!何况文武殊途,以王伦的名气,自己能有机会亲近便已不容易,怎会不识抬举?
他丑是丑,又不傻。
两人反劝王伦坐上位:一看焦挺、阮氏兄弟便是以王伦为首的。
于是王伦半推半就坐在主位,其余五人便依年龄排序。宣赞最大,坐在王伦右边;阮小五次之,焦挺再次之,后面才轮到石秀,阮小七垫底打横。
因为宣赞在侧,王伦自然不会吐露真名,阮小五、阮小七便称栾五、栾七。焦挺倒用了真名,没想到石秀见多识广,竟然听说了他。
都是江湖人物,席间谈些江湖故事,觥筹交错之间倒也其乐融融。
渐渐聊到前晚之事,王伦便把护送林娘子一事说了,只说自己是受人之托。
见说是如此,石秀便怒了:“林教头之事,小人在北方也多曾听得,很为他不平。听说他烧了军草料之后便投奔了梁山,正为他庆幸,却没想到这高衙内还不放过其家眷!小人若知道那伙禁军为虎作伥,那晚也不会手下容情!”
王伦见有门,便作烦恼状道:“可惜禁军中有教头丘岳,听说那厮武艺高强,又有西门庆那厮阴魂不散,我等兄弟不是对手。此去梁山不远千里,若没有万全之策,小可是断不敢送其与林教头团聚的!”
他打的如意算盘:宣赞是官身,设计与丘岳等打一架是有可能,但想让其千里迢迢护送林娘子回梁山,面子不够大;石秀古道热肠,如能说动他加入,送林娘子上梁山之日,便是邀他入伙之时,料他不会拒绝。
可他说完,石秀面露难色,并未接茬。
王伦见状,只得挑明了道:“小可听说了石兄弟的武艺,也知道石兄弟古道热肠最有侠义之风。若能得石兄弟援手,小可方敢请林娘子出行。”
你不是号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拼命三郎”么,那就把你捧一捧。我----哦不,是林娘子,现在遇到困难了,请你帮一帮。
不管是江湖道义,还是见义勇为的名声,你总得出面吧?
然后石秀想了一想,摇摇头道:“不是小人不愿帮助,实在是小人有不得已的苦衷。”
有苦衷?没关系,哥帮你解决!梁山别的没有,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美女,嗯,哥也有的是办法!
“石兄弟既有苦衷,也不必为难,容小可再想别的办法。只是石兄弟若是遇到难处,万勿和小可见外,只言不妨。须知四海之内皆兄弟,你我既然相逢,便是有缘。”
所谓相逢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若是此次不能成功地招他入山,将来也还是有机会的,先留个满情再说。
只要自己过了晁盖那一坎,梁山的将来一定会壮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多交一份善缘,对自己的将来总是有益的。
须知统战便是把自己的朋友弄得多多的,把自己的敌人弄得少少的。要坐稳梁山头把交椅,没有几个贴心有本事的兄弟怎么成?
果然石秀感动了:“小人不曾为小官人出力,却蒙小官人动问,惭愧无地!却不是有什么难处,实是小人的自小父母双亡,与叔父在北方贩马为生。前段时间小人的叔父在中山府重病在身,无钱看病躺在客栈。
小人知道东京城东有位胡屠户,却是小人叔侄货物的买主,从前欠些账目在身。小人星夜赶来要账,便急着要回,实不敢耽误!”
原来如此,人家是急着要拿钱救命,自然没时间管自己这摊子事,可以理解。
只能怪事不凑巧、缘分未至了。
不过王伦可不是会就此放手的人,闻听这话,便关切地道:“兄弟的叔父患得甚么病?可严重么?东京名医甚多,小可倒认识几位。若是兄弟需要,尽管和小可说。”
他这话听起来有些大吹海螺。东京是都城,名医多是事实,可是中山府距东京数千里之遥,他哪来的面子请名医过去治疗?
其实不然。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钱到位了,天涯海角也有人去得。而这一点王伦倒不会吝啬,能得石秀之心,千金何惜?
但是在别人看来便是虚伪,石秀也是如此想的,只是没有揭破。他久在下层,早就学会了一套察言观色、混迹三教九流的本领,天慧星的称号能挂在他头上绝不是施耐庵乱安的。
至少表面看起来很感动的样子:“谢谢大官人。小人叔父之事,小人自理会得,不劳大官人挂心。”
王伦既然想送份人情,当然不会半途而废----就当是提前进行感情投资了。石秀撇了重病的叔父千里迢迢来东京要账去治病,如果手头不紧是不可能的。
而他做的贩马羊生意,估计赚不了多少,否则在叔父客死之后,他不至于便流落异乡以卖柴为生。
可能自己帮他千里送名医有些不敢相信,那就来点实际的。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而石秀现在最大的事其实就是缺钱。这个时候不谈钱却谈感情,才是最大的虚伪。
“可能石兄弟不愿麻烦小可,那便罢了。只是小可与石兄弟一见投缘,见面匆匆,也不及备得什么礼物。正巧小可手边有些银子,兄弟要为叔父看病,只怕手头也不宽裕,便略算薄礼,万望笑纳。”
说话时,阮小七已经打开包裹,王伦便取出四锭各二十五两的大银来。
银子的购买力在不同时期大不相同。在北宋前期,一两银为一千贯,是实打实的;到北宋中后期,由于通货膨胀,一两银子已值两千贯,购买力是缸缸滴。
参考《水浒传》“吴学究说三阮撞筹一节”: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翁酒…买了20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后面阮小二还把此前欠的酒钱也一并还了。
和王伦重生后的物价相比,一两银子合一千元阮妹子只多不少。
也就是说,王伦一把送出去十万元!
饶宣赞是皇亲国戚,也没见到如此仗义疏财(财大气粗)之人。暗道果然文贵武贱,自己一身武艺在东京却活得憋屈,王伦一个刚来的外乡人竟混得风生水起。
石秀也震惊了。彼此是初次见面,从前闻所未闻,更谈不上有什么交情,王伦却送这么大的一项人情来!于是他相信,王伦是真心实意想帮自己的。
他却不能贸然接受。.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485/284014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485/2840142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