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华为内部会议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玄幻:开局拜师女帝,签到混沌体 人在横店,开局召唤十万肌肉猛男 双武魂:从杀未婚妻开始无敌 种田成全球首富 全星际直播美食养崽崽 快穿之逍遥人生 用术式召唤屑老板后 凤羽绾入情丝间 重生七零:替嫁成植物人军嫂 末世降临我疯狂薅羊毛囤货百万吨

陈凯歌得到了二老的支持,心里也做出了决定,他媳妇已经在体制内了,他就不在体制内混了。 当下这个大环境下,困难与机遇是并存的,下海经商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他认识的人中,也有不少选择下海经商的,隔壁那个谁,经商一年半,都开上桑塔纳了。 他一个一厂之长,一年四季还骑着自行车,和人家比起来,自己实在是太丢人了。 就凭借王建华一年给出来的十万年薪,他也得去。 和家里打完招呼后,陈凯歌拎着他的手提包出门了,直奔华为大楼的方向走去...... 华为大楼,办公室内。 王建华正在开会,做企业的未来规划。 他正要开始讲解,会议室的门响了。 “请进!” 一位小文员推开了门,一脸歉意的说:‘董事长,陈凯歌来了!" “哦~我们的陈厂长看来是想通了啊,人在哪呢?带我去!” 王建华叮嘱道:“你们先做会议记录!” “杨雪,加一把椅子,一会儿让陈厂长来旁听,顺便宣布一下,这位陈厂长,是我们红旗厂的特聘厂长,以后大家都是同事了。” 王建华出门后,华为的骨干们心里有点儿不满意,好不容易有空位置了,为什么不让他们上。 先是在大学招聘了一批学生,现在又在外面特聘厂长,这明显是没给他们机会。 “这个陈厂长是谁啊,怎么没听说过啊!” “凯歌电视机厂厂长陈凯歌啊,是九城第一家电视机厂的厂长!” “陈厂长一手创建了凯歌电视机厂,并且将其带到了四九城电视机龙头的位置,这人了不起啊!” “这么牛的人,怎么也没打过咱们王董,最后不也是来这里干活儿。” “咱们王董是什么人啊,那是商业战神,你看看现在,谁能比得上华为啊!” “.......” 楼下,王建华一脸热情的将陈凯歌带到了会议室。 二人刚刚进门,里面的高管们全部自觉的站了起来,面向二人的方向。 王建华说:“介绍一下,这位是陈凯歌陈厂长,想必大家对他的履历并不是很陌生,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不比我王建华差。” “陈厂长,这些人都是我华为旗下的骨干,没了他们,我这公司就黄铺子了。” “我就不给你一一介绍了,我们有一场例会,开完之后我们再聊!” “今天是我们华为内部会议,特请陈厂长前来观看,我们继续!” 王建华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整理了一下资料后,说:“我们这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即将过来的七个电视机厂。” “董事长,我有问题!” “讲!” “这七个厂子不是电视机厂么?我们直接改生产咱们的电视机不就行了么,虽说咱们加了一个厂子,但产能还是跟不上!订单都拍到半年后去了。” 王建华点头:“产能不够这个问题很犀利,可咱们的产量上来了,电视机真能卖的那么好么?” “这七个厂子的工人加起来有上万人,按照当前的水准,要是都改成电视机厂,光是人工,一个月就多支出七十余万,还不算别的。” “咱们的电视机收上来的都是预收款,并没有多少,在不加人工和成本的情况下,还是现在最为稳妥,还能保持饥饿营销。” “那么什么是饥饿营销呢?就是当大众认为咱们的东西是真的好的时候,我们最好拿不出货来。让他们等着。这样就会有黄牛,或者是中间商等为我们宣传,毕竟他们是靠这个赚钱的。” “再加上咱们的周边服务,口碑才能更稳定,品牌效应才能更好的树立起来!” 会议室里的骨干人员们纷纷点头,将王建华口中的饥饿营销的简短理念写在了本子上。 坐在一旁的陈凯歌也仔细的回味了一下王建华说的话:若是没有那么多货,外面的黄牛势必会加价卖! 一台2599的电视机,他可能卖2799,或者是2899、3099或者是更高。 买到的人会说,我买的电视机是华为牌的,现在厂家都没有货,我多花了好几百块,在黄牛的手里买的。 人们的攀比心还是很重的,这么口口相传,在加上华为周边的服务,这么一套下来,他在电视机上的经营理念,简直是无懈可击。 国产华为电视机,运用外国技术,在质量上与外国电视机不相上下。 服务安心,用得放心。 陈凯歌这才明白,他们输的不冤枉。 这一点,国内的任何一家电视机厂都做不到。 这个王建华的战略简直是无懈可击! 幸好他们选择了破产,不然这个烂摊子,真没办法收拾。 “董事长,那咱们的七个厂子怎么处理啊,不做电视机,难道做冰箱么?” 王建华摇头:“也不做冰箱。” “这七个厂子,我们准备开辟新的领域,向日用品和视频行业进军。” “日用品主要分为洗衣粉,香皂,毛巾,卫生纸,被褥这些东西入手。” “食品行业主要是面食,小食品,雪糕,饮料之类的东西,咱们北京市内也出现了小卖店等等商店,还有超市!” “这些零售业在未来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咱们下面有一个汽车厂,还有半导体代加工厂,这两个厂子预计能养活五万人!” “这五万人的消费能力是很恐怖的,我们自己的资源要学会内部循环,而且将来厂子还可以发福利,套补贴!” “总之就是利大于弊,在机器放面,张震,你和史密斯对接,让他从北盟把最先进的食品加工机器给弄过来!” “李水仙,证件那边儿你去跑,回头我给你列个方案!” “王进,与七个厂子的对接你负责。” “徐杰,你还是负责外勤,盯着工地那一块儿。” “张东来.......” 王建华在一旁井然有序的安排每个人该做什么,竟然一个反对的声音都没有。 这种情况,在他的厂子里可不会出现,上面下达的命令,下面执行的也不彻底。 这难道就是私企的管理模式么? ......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867/76226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867/762260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