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要不再找一个?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起心动意 魔女大人的誓约骑士 仙集 穿成亡国公主后我成了首富 最强蛊婿 盛妆山河云鸾 魔眼小神医 西游:从与大圣结伴寻道开始 八零美人要独美,清冷教授夜夜难寐 洪福齐天,悄悄修成道君

“你……你……你们不是离开了吗??”胡格,不,应该说是千面狐狸,惊恐的看着眼前的李九道和顾香君等人,满脸的难以置信。 但更多的,是恐惧。 李九道淡然一笑:“如果我们没有离开,怎么好给你时间行动呢??” “呵呵。” 顾香君扭动着那肥美的腰肢,缓步来到千面狐狸的身前,玩味道:“我应该叫你胡格呢?还是叫你千面狐狸呢??” “你……你竟然知道我??”千面狐狸脸色大变,说话的声音中带着颤声。 顾香君呵呵一笑:“你们蚩尤一族的情报能力不怎么样嘛,竟然不知晓我的身份。” “呵呵。” 千面狐狸惨然一笑。 事到如今,她也没必要再隐瞒了。 刺啦一声。 千面狐狸将自己脸上的面皮撕下,紧接着,身体扭动、抽搐着,几个眨眼的功夫后,身体从七八岁的小姑娘,竟然变成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 “好神奇的缩骨术,竟然被你修炼成了如此地步。”荆无命连连称赞道。 面对荆无命的称赞,千面狐狸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我自认表演的天衣无缝,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今天。”顾香君道。 “今天??” 千面狐狸更加不解了:“今天有什么特殊吗??我自认没有露出任何的破绽。” 顾香君道:“没错,你确实没有露出任何的破绽,不过,你可曾听说过一种功法,叫做……察言观色??” “苗疆失传已久的禁术察言观色??” 千面狐狸震惊道:“这……这不可能,你们怎么可能会苗疆的……不对,是那个全身挂满叮当的小姑娘??她……她是苗疆十三寨的人?” “怪说,怪说。” 千面狐狸生无可恋的摇摇头:“输在苗疆十三寨的手里,我千面狐狸自认倒霉。不过,我实在想不通,苗疆十三寨为何会背叛圣教??” 说罢,嘎吱一下,千面狐狸咬碎了藏在牙齿中的剧毒,一命呜呼。 “苗疆十三寨,是什么玩意儿??”李九道好奇的问道。 顾香君解释道:“苗疆十万大山,能人辈出。强悍的势力也不计其数,其中,以圣教为最,圣教之下,又以苗疆十三寨为尊。” 苗疆。蚩尤一族。 确实是一个让人头大的对手啊。 李九道叹了口气。 不过现在,还没有精力去处理千里之外的蚩尤一族。 还是先处理回纥国的林城这个外贼吧。 “大人,这个人怎么办?”顾香君道。 “先把她抬出去吧。随便找个坑埋了。” “是,大人。” 一夜无话。 两人缠绵。 接下来的几天,李九道向秦宁告假,亲自负责将铁匠们安顿了下来——五十多个铁匠,外加一个濮尚,组成了一个古代版的枪械制造流水线工厂。 一个个零件,一把把的中正步枪,一把把G42毛瑟枪正如火如荼的被添加出来。 与此同时,更大破坏性的火药,也正在被蒯钧、蒯亮父子研发着。 李九道把关着每一个制造流程,把关着每一个零部件,忙的不亦乐乎。 与此同时。 咸阳城内,却炸锅了。 在林城的操作下,寒门士子纷纷走上街头、茶馆、酒肆,特别是大秦咸阳城的‘百家争鸣"之地——文翠阁,大肆的宣扬着氏族的弊端,引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氏族,关注寒门,还有……氏族和寒门之间的这一场争斗。 当然,面对寒门士子的无理取闹,许多门阀大族也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反击。 由于是寒门和氏族的争斗,且发生在街头巷尾,所以,这些消息自动的被吉澈和顾香君忽略了,自然地,也没有汇报到李九道的案头。 数日后,早晨。 中车府令府邸,床榻上。 “大人,要不……奴家再找个姐妹……一起……一起伺候你吧?”顾香君依偎在李九道的怀里,红着脸说道。.. 李九道一愣:“怎么?你有事要离开?” “不……不是。”顾香君将脑袋杵进李九道的怀里:“那个……你那个太厉害了,奴家……奴家一个人实在是招架不住。” “你的修为不是已经到圣境了吗??” “抵抗力……应该还可以啊?” 李九道坏笑道。 同时,李九道也在暗暗感叹:古人就是好啊,这种良好的品德,现代人怎么就没有保持下来呢?? 真是遗憾了。 “……。” 顾香君满脸娇羞:“这……这不是抵抗力的事情。” “那是什么事情??” 李九道邪魅一笑,双手开始不老实起来:“要不……再试一试?让你提供抵抗力?” 顾香君翻了个白眼,连连求饶:“不要了,不要了。奴家不行了。” “女人说不要,就是要。”李九道翻身上马,大战再次拉开帷幕。 直到日上三竿,二人才被急促的敲门声叫醒。 咚咚咚~ 咚咚咚~~ “何事??”李九道不满的喝道。 门外,响起了吉澈的声音。 “大人,大人。” “苏太尉来信,邀您前去文翠阁一叙。” 苏太尉?文翠阁? 难道……是因为林城的事情? “知道了。” 李九道喝了一声后,依依不舍的坐起身来,慢吞吞的穿好衣服,洗漱过后,带着吉澈,抱着妞妞,向着文翠阁而去。 ———— 文翠阁,大秦文人雅士云集的地方。 今天是十月一日。 是文翠阁每月一次的论战之日。 每逢论战之日,学子们都会对某一个已经预定好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今天预定好的问题,便是——庶民和氏族,孰为国之根本? 一个针对性的问题,尖锐的问题。 “各位各位,在下张怀德,扬州士子。” 文翠阁一楼中央,竖立着一个高约一米,直径约五米左右的高台——是为论战台。 只见一名长相俊朗的年轻人跨步走上论战台,朝着下面拱了拱手,道:“圣人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历朝历代,只要将百姓作为治国根本的朝代,无一不繁荣,只要将百姓作为依靠的君主,无一不是明君。” “相反,不将百姓作为根本的君主,无一不灭亡。”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189/123441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189/1234414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