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 > 第815章 赵云剖析汉朝的社会结构

第815章 赵云剖析汉朝的社会结构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吟游诗人异闻录 重回天灾:开局手撕渣男贱女,我囤爆末世! 从基层公务员到一市之长 直播vlog全家穿越给始皇种田 花开无心 从木叶开始改造忍界 长津湖:燕双鹰侄子,第七穿插连 极品大皇子 古老的足迹 仙尊归来,先用未婚妻祭天!

“你们的话,我都听见了。 所以,大家应该都明白了。 先富带动后富,根本就是一句骗鬼的话。 你们坦言了自己的自私,算得上是真小人。 我并不认为大家德行有亏,反而认为你们都比较坦诚。 因为! 这个世界九成以上的人,都是真小人。 真正的君子,那只是极少数。 但是! 那种满嘴仁义道德,肚子里全是男盗女娼的家伙,就是伪君子。 经过刚才那件事,大家应该明白了伪君子的害处。 那种混帐东西,夏国是不需要的。 一旦发现一个,大家只管举报。 以道德败坏论处,送他去劳改!” 百姓们听了赵云的话,心中的羞愧顿时消失。 然后。 他们想起了罪魁祸首——张松。 按照赵云的说法,张松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想起自己被张松愚弄,很多人都用仇恨的目光瞪着张松的身影。 如果目光可以杀人,张松早已死了无数次。 这是赵云送给张松的第一顶帽子。 就这一顶帽子,足以让张松身败名裂,臭名千古。 张松先前就已料到了这个结果,此时反而有些释然。 他抬起头,目光中毫不掩饰恨意,冷冷道:“赵云,你刚才说,苦一苦百姓这话是错话的。请你指出其中谬误,以免让我死不瞑目!” 赵云淡淡然道:“放心,我会让你满意的。” 说罢,赵云重新看着无数百姓,大声说道: “张松说,为了夏国能够尽快发展,百姓们必须苦一苦。 这句话表面上非常正确,实际上藏着很大的私心。 具体是什么,我马上告诉大家。” 许多百姓不约而同点头。 赵云高声道: “从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就有了阶级。 所谓的阶级,说复杂了大家不懂。 比如, 占据着管人管事者的地位的那些人,与受人管理和受人压迫的人,他们是不同的阶级。 大家可能早就发现了。 管人管事的那些人,数量远远少于爱管理受压迫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举个例子。 某一伙流民共有十个人,他们每天能吃三斤粮食。 如果把三斤粮食平均分给十个流民,每个人可以吃三两。 人人都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人。 如果把其中两斤粮食拿出来,交给头领吃。头领不但能够吃饱,甚至还吃不完。 其余九个人吃一斤粮食,每个人只能吃一两多点,人人都会变得非常饥饿。 头领就把自己吃不完的粮食拿出来,交给九个人中最能打的那个人,封他为小头目。 条件是,小头目必须听他的话,帮他管理别的流民。 于是,就出现了三个阶级。 最上层的阶级是头领。 他完全不做事,动动嘴皮就行。 中层阶级是小头目。 他专门负责管理别人。 最下层的阶级是其余八个流民。 就拿汉朝来说。 皇帝就是头领,官员和吏员就是小头目,百姓们则是其余那八个流民。” 为了让百姓们明白接下来的话,赵云不得不简要剖析了汉朝的社会结构,并将复杂的政治内容用举例的方式讲出来。 由于例子比较浅显,大多数百姓都懂了。 “大家可能发现了。 刚才的例子里面,流民的本来可以吃到三两粮食。 但因为头领拿走了大半粮食,流民们就只能吃到一两多了。 而在现实之中,情况比这更加糟糕! 皇帝拿走了百姓大半的粮食,在自己占有绝大多数以后,拿出少数给了官员和吏员。 皇帝以为,官员和吏员应该满足了。 事实上,他们根本不会满足。 他们利用手中权力,继续压榨百姓。 百姓们被迫缴纳更多的赋税,最终家破人亡。 而百姓家破人亡以后,官员和吏员家中的奴仆就增加了,土地也增加了。 也就是说! 百姓们越惨,官员和吏员得到的好处就越多。 在利益驱使之下,官员和吏员当然要将百姓们朝死里逼迫! 通过这种方式,大汉王朝的财富,不断地向着少数人手里集中。 而剩下的百姓,哪怕数量占到天下九成以上,拥有的财富却越来越少,最终一无所有! 就拿关中来说。 关中土地肥沃,历年丰收,但每年都有大量百姓活不下去。 有些人被饿死,有些人逃往异乡,有人沦为豪族的奴仆。 为了养活我国的国民,我们先后从关中弄走了约莫三百万石粮食。 原本我们以为,关中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谁知! 当黄巾军进入关中,打破了那些豪族的家园,从每一家都搜出海量的粮食。 而且。 每多家的粮仓里面,都有大量的粮食因为长期没有取用而朽烂了。 这还是那些人使用粮食喂养了大量牲畜的前提之下。 所以。 汉地的百姓之所以穷苦,不是他们不能吃苦,而是权贵豪强夺走了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只能吃苦。 权贵豪强们认为,百姓死得越多,他们得到的好处就越多。 因为这个原因,哪怕他们的粮食烂在粮仓里,他们也不会拿出一颗给穷人吃。” 一直以来,汉朝都在大力推行儒家文化,推行愚民政策。 赵云的这番话,却直接撕破了那套制度的一切伪装,露出了其丑陋又贪婪的本质。 百姓们这才发现,自己之所以走到家破人亡的地步,并不是他们不努力。 而是当权者夺去了所有,逼着他们去死。 百姓们愤怒不已,许多官员则是心头直冒寒气。 一些官员下意识张了张嘴,很想阻止赵云继续说下去。 但他们终究没敢那样做。 因为! 谁都看得出来,赵云心中蕴藏着巨大愤怒。 谁敢阻止,谁就要直面赵云的怒火! 也因为! 无数百姓就站在周围。 谁敢阻止,谁就要成为夏国百姓的终身之敌! 另一些较为聪明的官员,比如徐庶,却已结合夏国的现有政策,猜到了赵云接下来要说的话。 果然,就听赵云说道: “大家还记不记得,我国曾经出台了一条法律。 任何家庭的财富,不能超出国民平均收入的一万倍。 为什么要出台这条财富? 就是为了避免有些贪婪的家伙,把天下多数财富据为己有。 大家之所以很快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正是因为我们的财富都比较平均。 如果我们也像大汉的权贵那样,少数人占有大量财富,并永不满足,大家也会像汉地百姓一样,始终过那终日劳作却不得温饱的生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2081/117203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2081/1172031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