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不敢想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军游勇闯明末 精灵:刚冠军,萌新成长系统来了 玄学大佬算卦灵,打脸养崽样样行 仙道长生:从两界穿梭开始 杉杉来迟清莫怪 月色撩人 在规则怪谈公司当社畜 混在女帝后宫的假太监 某科学的格斗玩家 当酒厂团队成为警界之光

牛氏一家人吃着午饭,都满脸的笑容。 牛氏的小儿子才七岁,年纪还算小,期待的就是过年吃好吃的穿新衣服。 刚刚他听着爹娘说明天去逛街去买新衣服,他就好兴奋。 他最喜欢穿新衣服了。 “娘,可以买糖吃买糖葫芦吃吗?” 三牛小心翼翼的看着自己娘。 以前他也知道家里的条件,也知道爹娘的辛苦,所以从来不要任何东西。. 也就这时候听爹娘说明天逛街买东西,才会问这个。 牛氏一想到之前为了省钱,从来没给孩子们买点零食买点东西,心里一阵酸涩。 牛氏道:“当然可以,明天咱们一家去逛街,娘给你买你喜欢吃的糖还有糖葫芦啊,你们三兄弟都有,新衣服也都有。” 二牛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衣服,他总算可以不用穿哥哥改过的衣服了,他也可以有新衣服穿了。 他们都兴奋的吃着饭。 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样子,牛氏眼眶都有些热。 “来,多吃点,咱们晚上再做别的吃。” 三个孩子想到他们娘晚上就放假了,一个月都会在家里陪着他们,他们也很高兴,心里都充满了期待感。 “待我放假后,你们三个啊就啥都不用做,就好好玩就行,娘来做饭。” 卢大河道:“我帮你,我们一起准备年货。” 过年期间,要准备的东西多。 往年是因为没那条件,啥都不能买,不过也要用白面做白面饽饽,好过年祭祀祖先用。 也要准备鸡猪头等东西。 当然也要买一块猪皮,到冬天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冻吃。 也就猪皮能打出冻来。 一家人心里想着事情,吃着饭,也吃的很饱。 不光牛氏如此,就是别的家里也是如此。 郑小菊中午将自己娘和娘家嫂子王氏都叫到家里一起吃饭。 平日郑母和王氏生怕给郑小菊添麻烦,每次都中午自己带饭吃,不会去郑小菊家添麻烦。 可今天不一样,大家伙都高兴,郑小菊怎么也将娘和大嫂带回家吃饭。 郑小菊的儿子正在家里烧火,“娘,姥姥,舅母!” 郑小菊的儿子很懂事的叫人。 郑母看着自己外孙就觉得亲切,“小菊啊,佑儿如今也八岁了,你没想着送他去读书啊,你侄子大柱,我们送去镇上私塾读书,一个月的束脩六百文钱,以前咱们是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也能赚银子了,自然要送孩子去读书,不为了科考,为了读书识字也好啊,以前咱们可不晓得读书识字作用这么大,不去科考还能算账还能帮忙记东西,你看东家用的管事,会识字都会重用一些……” 其实郑母早就有先见之明,主要是他们村有个人家条件不错,送孩子读过书,哪怕没考个功名,后来也做了镇上店铺管事,一个月也能赚点银子。 所以他们意识到读书识字总是好的。 只不过以前家里没那个条件,他们不敢想。 现在有条件了自然要想一想。 “对了,我们也送大妞去跟着一个老绣娘学绣活,待学好了,也可以去作坊做事,虽然说在作坊也能学,但总归不能笼统的学,只能学点皮毛,姑娘家每个月只需要交二百文钱就行了,就是吃住可能要另外花点钱。” 郑小菊也有些意动,“娘,大嫂,我知道读书不光束脩,平日笔墨纸砚都是一大笔开销来着,听说一个月要好几两银子。” 她之前一个月就加上工钱奖金也就一两多,还不敢想着说将她儿子送去私塾读书。 郑母道:“我们也是上个月刚送去,就学了一个月,如今已经放假了,两孩子都在家里,你爹和你大兄帮忙照看着,大柱说了,纸比较贵,买书也贵,不过可以抄书,待识字写的字好了,也可以抄书,抄书抄的好了也赚钱。” “不过他这个年纪读书吧,那夫子说过了最好的时候了,要是从小读书更容易打基础,这会送他去私塾,没指望说他考功名,但读书识字肯定明理,懂的比咱们多,算账也会算。” “就我跟你嫂子吧,平日要是账目多了,算账可不太会算。” 要是会识字要是会算账,她们也就容易当管事了。 不过郑氏当了管事,她娘和嫂子也都高兴。 “有了这笔年终奖啊,我们心里觉得轻松多了。” “奥,对了,大柱上个月加上买笔墨纸砚,没买好的,也花了二两多银子,给你说这个,你也心里有点数。” 郑氏点了点头道:“爹娘,我这次发了九两银子,再加上孩子爹的,应该有个十多两银子,开春可以送孩子去私塾读书。” 娘说的对,还是读书识字有用。 郑氏的儿子铁佑一听,眼睛都亮起来了。 他可以去读书了。 他激动的都忘了做什么,光竖起耳朵听着。 就在说着话的功夫,郑氏的男人铁森回来了。 铁森看到岳母和大舅兄来了,很是高兴道:“娘,大嫂,你们快坐,我去给你们倒水喝,一会中午咱们再多炒两个菜吃。” 郑母对这个女婿也是满意的,道:“阿森啊,你不用忙活,我们简单吃点就行。” 铁森道:“那哪能简单吃点,娘,大嫂,我今天高兴来着,今天可是发了年终奖,有十两银子。” 铁森说出来,可把郑氏也惊着了。 要知道酒坊开的晚,按照东家的意思,是根据一整年的销售来发奖金的,而且阿森在酒坊也不是管事。 就是她们才拿了七两银子。 多一两银子那就是很多啊。 看着郑母和王氏吃惊的神色,郑氏也赶紧回神,激动的都差点跳起来。 不过她也赶紧解释道:“娘,大嫂,酒坊的业绩好,上个月阿森都得了二两银子奖金。” 郑母激动又高兴,“是,也是阿森有力气,这在酒坊确实是出力的活,东家不用女的干活,就用男的在酒坊做事。” 郑母打心眼里为闺女女婿高兴。 这样闺女女婿好好干着,日子自然会好起来,还能送孩子去私塾读书。 佑儿才八岁,若是聪慧读的好,说不定还能考个秀才来着。 一家人高兴的一起吃饭说话。 另一家 刘三琴和林江志领了奖金赶紧回家。 刘三琴的爹之前下雪天摔断了腿,现在还在她们家里养着腿。 不过腿已经好多了,拄着拐杖可以走路。 他在家里闲不住,就帮闺女女婿看外孙外孙女。 刘三琴的娘闲不住,去看了商业街那边,就去摆摊卖早点,生意火爆。 刘三琴担心她娘的身体,不允许她娘去摆摊一整天,所以她娘也就摆一上午,中午吃饭的时候就早早回来帮忙做饭。 当刘三琴和林江志高兴的跟她们说,两个人这次加起来领了十九两银子时,把两老人给惊的好一会回不过神来。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款啊。 他们早年起早贪黑的摆摊卖早点,辛辛苦苦攒一年,可能也就攒个几两银子。 好家伙,女儿女婿上个月刚领了工钱奖金,这会有多了这么多。 简直惊呆了。 不过他们也不得不感慨,这作坊的东家那沈小娘子可真是大方仁厚,对下面的人真是好,否则也不会给这么多。 他们现在算是意识到柳河村真的不是以前的柳河村了,现在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刘三琴的娘每天去商业街那边摆摊,也知道这边人有多多。 有时候准备的东西,半上午就全部卖出去了,就要早早收摊。 实在是生意好。 他们激动的眼眶都红了。 刘三琴的爹吃饭的时候,女婿给拿了酒,他喝了酒,这才说了一句心里话,“三琴啊,还好你当初没听爹娘的,你自己坚持跟了江志,现在日子好了,我跟你娘也就不用担心你了,爹以前也有不对的地方,别怪爹娘,我们就是怕你吃苦。” 刘三琴看着自己爹苍老的样子,还有发红的眼睛,心里酸涩的难受,眼泪都控制不住掉出来,“爹,今天高兴,你干嘛说这些,你是我爹,我怎么能怪你,江志也不怪你,两孩子都喜欢他们姥姥姥爷,这里环境好,家里房子也建的很大,你和我娘就在这里安心住着,别再回去了。” 刘三琴的爹娘都不想给闺女女婿添麻烦,都想着他腿好了回去。 不过刘三琴和林江志都坚持。 再说了,林江志爹娘都没了,也是孤儿,如果有两老的在家里,哪怕只是看个家,孩子们在家里也有个安全感。 他们平日忙作坊的事,也顾不得那么多。 林江志自然是盼着岳父岳母留下来。 刘三琴的爹娘也确实喜欢现在的柳河村,买啥都方便,民风那么好,邻里之间都互相帮衬,家家户户条件好了,啥事也都不计较。 在这里住着确实舒心。 他们本来不好意思住下,也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 不过孩子们需要他们,他们也就厚着脸皮住下。 但他们也都知晓,平日不管女儿女婿的事,就帮着多干点活多照顾外孙外孙女就好。 看爹娘点头,刘三琴心里这才踏实。 林江志也高兴。 所以中午都没忍住喝了一杯酒。 平日他是不喝酒的,怕耽误下午干活。 刘三琴的爹赞叹道:“这酒可真是好酒,在外面根本买不到,你们村啊,买酒都方便。” “那可不,爹,这酒是好酒,俺们自己在酒坊帮忙干活,都清楚,环境干净,都是用粮食酿的,秘方我们不知晓,但喝着绝对放心。”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214/7678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214/76780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