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陜州水利(一)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全民公会:开局一对魅魔姐妹花 我的魂兽可以吞天啃地 四合院:躺平的我成了首富 拒绝舔狗:开局怒甩校花女友 妖怪茶话会 我才一岁,宠妃系统什么鬼? 大理寺来了只小弱鸡 穿书后,我嫁给了男主的反派兄长 毛绒小兔饲养指南 四合院:大半夜,秦淮茹敲门借粮!

陕州(即今三门峡市陕县)。 此地东据崤山关连中原腹地,西接潼关、秦川扼东西交通之要道,南承两湖,北对晋地锁南北通商之咽喉,是古来兵家的战略要地。九大雄关居其三,崤山、函谷、雁岭分守三门峡的东、西、南三面,北面,一条天然屏障—黄河蜿蜒东行,晋、陕、豫三地依陕州为界居河而治。 这裏三面环水,弘农涧河自东向西在三门峡的南边轻轻流淌至黄河,顺着黄河从南向北依城而流,再折向东划个弧线逶迤东去,将美丽的三门峡揽入母亲的怀中静静的沉思。 这裏流传这许多美丽的传说:禹凿三门、紫气东来、周公分陕,更有关云长收周仓,老子着道德等等。 更有那后世,闻名于世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泽被万民,庇佑众生,功德无量。 然而现如今,它却什么都不是! 只是那穷山恶水,为祸人间。 每年枉死于此地之人,不下千百之人。 呜呼哀哉! “殿下!这玩意真的是人为能够疏通的吗?怕不是殿下您,做梦还没睡醒吧?” 正当李杰效仿古人,悲春伤秋之时,身后传来的话语声,却让李杰想转身打死他。 李杰回头一看,恶狠狠的说道: “你说呢?” 只见苟江华蹲坐在江边的礁石之上,望着江边那数之不尽的礁石满眼的绝望。 这可都是他们的活儿,他能不绝望吗? 对他来说,这可比杀人难多了。 “殿下,要不咱回龙首原算了,这东西咱们是真的玩不来啊,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咱们龙首原出钱也是可以的啊!” “要不然朝廷长年养着那班狗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喝西北风吗?” “殿下啊!毕竟他们才是专业的,咱们这班门外汉,属实是不会啊!” “咱……”说着说着苟江华就闭嘴了。 因为他家的殿下,拔刀了。 不过还好的是,刀不是他的,也没有对着他出手,反而是扔向了那滔滔江水之中,仅仅只露出了一柄刀把。 当然,这闻名遐迩的陜州江水,可不仅仅是只有那不到刀把深度, 要是平常的话,淹死两三个由壮汉组成的人墙,那还是轻轻松松的。 只不过现在嘛…… 枯水期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苟江华瘪了瘪嘴,随即没精打采的看向了自家那正在发号施令殿下。 他啊,是真的吃多了。 要不然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以他的脾性来说,又怎么可能会前来此地? 难道躺在王府他不香吗? “赵和。” “末将在。” “那郭林可曾带人过来?” “回禀殿下,那人三日之前就已经带人前来报备了,直至今日,一共8532人。” “并且,此刻依旧有人正源源不断的赶赴这里,不管白天黑夜,都是如此。据属下预计,十日之内,依然会有人前来。” 闻言,李杰皱了皱眉头,有些诧异,随即却摇了摇头转头看向了一旁。 “刘猛,后勤物资准备的如何?” “是否还能继续支撑下去?” “又能支撑多少时日?” 说到此处,李杰顿了顿,再次问道: “后备物资是否已经出发?” “又是何时抵达?” “可否来得及?” 待李杰说完之后,刘猛快步上前,没有丝毫的拖沓:“殿下!” “我封甲军准备的粮草物资,暂时还够两万人十日所用,暂时无碍。” “后备物质,也将于五日之内抵达。” “够两万人半月所需。” “剩下的大部粮草,将于一月之后抵达此地,足够两万人半年所需。” “一个月之后?这么久?” 看着远处高岗之上那越来越多的人影,还有那比之预想之中还要更加复杂,更加糟糕的礁石,李杰当即就皱起了眉头。 如若就只有这点粮草的话,怕是活儿都还没干完,人就饿死了。 自家带来了4000封甲军,再加上暂时的8000工人,这就去了一万二千人了。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后续来的人恐怕还不在少数……就是不知道这郭林,究竟是从哪里找来的人,多的过分了一点儿。 虽然对于现在的李杰来说,能前来干活的人是越多越好,然而…… 要是当真如此的话,恐怕事情会变得复杂很多,也麻烦很多。 毕竟这里是陜州,运输不便。 水路众人没经验,只能从陆地运输。 然而现在…….. “都水使者何在?” “下官都水使者,田禹,拜见殿下。” 看着面前这漆黑面容的精壮汉子,李杰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面向一看就是长年下基层干活的,总算不是那些酒囊饭袋了。 “此水可能行舟?” “舟几何?载重多少?何日可达?” 闻言,田禹转头看了看之前的刀把,还有那江水流动之时的状况,当即没有任何犹豫的回身禀告道:“殿下!” “此水可行舟,舟长一丈二,载重不过十石,三日可达,风险减半。” “……”…… (ps:都水之官古已有之。秦汉设都水长、都水丞,主管陂池、灌溉、水利之事。汉时在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以及二辅下皆设都水官。汉武帝时,因都水官多,专设左右使者统领。东汉罢都水官,罢河堤谒者,并于地方郡国置水曹掾吏,晋以后改为都水台,长官称为都水使者。隋唐改台为监,长官亦改称都水监。此后,都水监名号屡有改动,或都水台,或都水署,或水衡。其长官称谓亦随之变更,或都水使者,或都水监,或水衡都尉,或司津监丞等。 唐代都水监的组织情况是:都水使者2人,正五品上,掌川泽、津梁、渠堰、陂池之政,总河渠、诸津监署。都水丞2人,从七品上,掌判监事。下置主簿1人,从八品下,掌运漕、渔捕程,会而纠举之。河渠署:置令1人,正八品下;丞1人,正九品上。掌河渠、陂池、堤堰、鱼醢之事。诸津署:设令1人,正九品上;丞2人,从九品下。掌天下津济舟梁。)……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2144/83695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2144/836955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