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唐德宗李适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重生:病娇景爷他是个恋爱脑 七零美满我带千万物资下乡做团宠 妖界贵公子 天青北和 海贼世界中草帽团的召唤师 快穿:病娇大佬偏执宠 乔斯年叶佳期 人生何处不春天 幻杀飞云录 重生九三大时代

书接前文! 唐代宗李豫驾崩后,其长子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为唐朝第十位皇帝。 这位皇帝吧……某种意义上和明朝崇祯帝很像,都非常想做一个中兴之主,圣明天子,奈何这眼光实在不咋的,用人总出错。 当然,李适可比朱由检幸运多了,毕竟他那时候朝廷体制还没崩坏,加上文有邺侯李泌,武有西平郡王李晟,纵然出了不少乱子,也有人帮他平息。 不像朱由检,即位的时候体制体制崩了,国库国库没钱,用人用人不会,内忧外患,结局自挂歪脖子树,惨的嘞! 崇祯:……我谢谢您啊! 言归正传! 李适,生于公元742年,他爹自不必说,是代宗李豫,不是隔壁王叔叔,至于他娘,姓沈,至于是不是叫珍珠……我不晓得! 李适十四岁时,安史之乱爆发,十五岁,长安失守,玄宗直接带着他们这些皇室后裔疯狂跑酷! 小小年纪的李适切实体会到了什么叫丧家之犬,什么叫亡国之危,那真是痛、太痛了! 此后数年,唐军平叛收复两京,李适亲眼见证着战火中的一切,那是烧杀抢掠民不如狗,那是枪林箭雨,向死求生。 年轻的李适有着大志向、大抱负,他想着,或许,这个世界,我能试着改变,我能救世……嗯,年长后才发现,自己其实要靠世界相救。 李适:我真的栓Q! 公元762年,玄宗、肃宗两任皇帝结伴走上黄泉路,代宗李豫惊险即位,李适一朝由皇孙变为皇子。 同年,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帅唐军与安史叛军决战,不过李适其实就是个名义主帅,具体打仗还得是郭子仪、李光弼这些猛人。 公元763年,随着史朝义身死,安史之乱终结,李适这个名义主帅也因功受封尚书令,绘像凌烟阁。 【李适:太宗陛下,后辈出息了,都上凌烟阁了,您,看到了吗?ヽ(???)?!】 李世民:……看到了,且有被无语到! 公元764年,李适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嗯,其他不说,单说这长子能够顺利即位,已然是个不小的奇迹! 李世民:……你骂够了没有? 杨广:像是有被骂到! 朱棣:……那个,我跟他们不一样,我……你知道吧,洪武三十五年,父皇传位我了! 朱元璋:??? 朱允炆:假如我没记错的话,皇爷爷…… 朱棣:你闭嘴!我说是就是,懂?【别逼我再削你一次!】 朱允炆:…… 话题继续! 公元779年,随着代宗李豫病逝,李适终于晋级皇帝,时年38,多年儿子熬成……孤寡,嗯,孤家寡人嘛,简称一下! 李适:我真的会谢! 刘铤:我在西南呆过,我知道孤寡是啥意思! 万历@刘铤:别说话,瓜挺好的。 李适即位之初,以名臣崔佑甫为相,不信宦官,为政清简,望之颇似明君,似有中兴之象。 之所以说两个似乎,原因就在于……这个时间是真他喵的短,两年不到啊,德宗就从颇似明君降级为无能之君。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说穿了就俩字——运气! 李适即位之初,幸运的遇到了崔佑甫这个名臣,于是渐开中兴气象,怎奈好景不长,公元780年,任职宰相不到两年的崔大人病逝。 当时的李适应该是很自信的,你瞧,朕随便选个人,中兴已经不远,朕这眼光,比太宗皇帝何如? 【李世民:何如?皓月何以比萤火?】 李适非常相信自己的眼光,于是,在崔大人之后又挑了一人为相,他叫卢杞,长话短说吧,这就是个马屁精加奸臣。 与崔大人一样,这位得出成果也用了两年时间,不过不同的是崔大人用两年几致中兴,至于他……呃,用两年几致亡国! 你就说这能力,这效率,高不高吧? 公元783年,史上浓墨重彩的泾原兵变暴发,愤怒的唐军将士一口气攻破长安,逼得皇帝逃出国都,达成大唐天子第三迁成就! 幸运的是,李适有李泌、李晟两位牛人,于是第二年,李适回家了。 好久不见,长安! 咳咳→_→,这不是情感剧,而应该是喜剧。 因为就在李适回家这一年,叛乱又起,反了一个节度使,这又是一年都在平叛! 接连被人造反,一个皇帝居然像个狗一样被手下人撵来撵去,李适非常不满。 他对藩镇用兵了,同时,大肆任用宦官为统帅,太监掌兵,左右皇权,由此刻奠定。 结果大家都知道,历朝历代,论起宦官为祸之深,大唐任第二,没人敢任第一,皇帝,那就是太监手上的玩意儿。 此外,德宗对藩镇用兵这件事……败了,一败就连着德宗的心气一起没了,雄才大略?不不不,现在的德宗只想苟延残喘!.z. 宦官、藩镇之后,德宗又尝试着跟邻居搞好关系,比如派军队去“借”邻居家的牛羊、人力资源。 初期效果不咋的,因为德宗的邻居叫吐蕃,脾气非常暴躁,看见德宗派人扛着刀、背着箭去“借东西”后非常不满,居然愤怒的不“借”! 德宗这小暴脾气蹭一下就上来了,娘希匹,劳资治不了藩镇还治不了你个小邻居?李晟、韦皋,给朕削它,往死里削~ 李晟、韦皋点头表示收到,于是吐蕃惨了,今天被打残三万,明天被坑五万,气不过的吐蕃忙拉着南诏跟大唐打了一架,想要找回场子,结果,依旧惨败。 吐蕃焉了,南诏迁都了,那西南边关处,唐军意气扬! 当然,德宗虽然凭本事借到了东西,但国库却是渐渐空了,因为他发现这个邻居居然比他想象中还要穷,打他根本划不来,只会亏本。 为了填补军费这个大窟窿,德宗开始憋坏了,不择手段敛财……具体参照明万历皇帝。 朱翊钧:不是,说李适呢,为什么朕成了背锅的? 雍正:可能……你体格比较好! 朱翊钧:……呵忒! 时间来到公元805年,李适病重,并于同年病逝,终年64岁,少年时的远大志向,壮年时的雄心壮志,再接连的失败中,尽付东流水。 总结,这是个眼高手低,能力跟不上志向的皇帝,宦官之祸,藩镇势大,离不开他的影响。 同时,他也为后世皇帝提供了经验,哪怕这个经验是失败的。 此外,北和回纥、南结南诏、西连大食、天竺,痛击吐蕃,一举扭转了安史之乱后唐军萎靡的军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打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这是独属于他的功绩,谁也不能抹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2551/79643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2551/79643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