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逍遥小神捕 > 第1163章:杀鸡就要用牛刀

第1163章:杀鸡就要用牛刀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都市逆天邪医 机械降神 柯南之假酒把我当同行 我不是恶魔 恐怖擂台:开局红白撞煞吓哭全球 重生之追爱小赢家 奥术之语言学家 重生:自爆机甲的我成为了机甲 我在年代文里吃瓜看戏 港片:我是大哥大

“什么……小小倭寇竟然敢侵犯新罗?”说这话的是岳华峰。 对岳华峰的话,上一世当兵时专门研究过小日本的李天顺明白这是何意。 不要问这是为什么,懂得中国军人都懂,这是为了有朝一日新仇旧恨一起算。 现如今新罗是齐国的附属国,倭寇对其窥视已久。 不,准确的说是惦记了上千年了。 倭国自汉代以来就被称为"倭奴国",是汉光武帝赐的印,后世日本考古挖出这方印后,将其视为国宝。 可以看出,自东汉时起日本始称为倭,表明中国与倭国是一种君上臣下的附从关系。 至四世纪后期,在日本岛中部一个部落开始崛起,并不断向外扩张,其族人逐渐成为整个日本岛人口主体,这个部落就是大和族。 随着大和族的膨胀发展,日本岛内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大和。 这一称呼和"倭"同时并用,官方对内多以大和指代本国,但是对外尤其和中国交往依然沿用倭。 百年前,倭国圣德太子派遣使节拜会当时的隋炀帝,同时呈送亲笔手书一封。 信的内容依旧是充满仰慕之情,有意思的是,圣德太子没有按照惯例在信的落款自称倭国国王,而是写"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圣德太子将自己称作"日出处天子",把隋炀帝称作"日没处天子",这在两国交往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在这之前中国一直对日本以"倭奴"相称,两国间是高下有别的主从关系,而圣德太子这封信明显是把自己和隋炀帝放到了一种对等关系上。 隋炀帝看后大为不悦,对下属礼官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翻译成国骂就是,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竟然写出这样虎逼的话,以后再收到这样的书信直接扔了,不要再上报了。 这件事貌似圣德太子违背了两国约定俗成的外交礼节,但细究其里其实是日本岛内民族自尊心开始增强的一种反应。 他们已不甘心久居中国之下,想要谋求相互平等的外交地位。 五十年前,一场政治变革席卷整个日本岛,旧的奴隶主贵族世袭制被新的封建制度取代,一个仿效大唐政权的封建集权国家出现在日本岛上。 这一事件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促进了岛内政治、经济全面发展,又进一步带动了他们民族独立意识,一种抵触"倭国"之称的民族情绪开始在岛内蔓延。 圣德太子所提的"日出国"的新国名就这样被提出来了,但是他们还是大唐的附庸国,他们要想正式改变国名必须得过唐政府这一关。 第六批遣唐使到访时,"倭国"向当时在位的唐高宗提出更改其国名为"日本"。 那会两国间刚爆发过一场"白村江海战",日本大败于唐,作为战败国来使说话自不被重视。 武则天时期,遣唐使团再次来到长安。 武则天登基后希望有外邦来朝,以示治下国威,就在含元殿召见了粟田真人等遣唐使节。 粟田真人暗下决心,要在宴会上完成更改国名的任务,宴席中对武则天进行了一番恭维,说得武则天心花怒放,频频举杯,竟不觉间喝多了。 粟田真人眼见时机成熟,就将话题引到本国变更国名的事。 心情大好的武则天当即同意了粟田真人的请求,于是沿用了几百年的"倭国"的称谓就此变成了日本。 到了后世,日本羽翼渐丰,凶相毕露。 进入十三世纪开始劫掠中国商船,袭扰中国沿海,到我国明朝时渐成东南海防大患。 到了清朝时,又趁着清朝内忧外患之际侵略朝鲜(新罗),将其变成了殖民地,又通过这块跳板蚕食了东三省,进而才有的九一八事变。 转回头看这个世界,倭国畏惧齐国的实力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只是闷头学习齐国的各种制度和先进的科技。 浿水江就是以后的鸭绿江,如今是想趁着齐国新皇刚登机的机会捞上一笔,然后再图我疆土。 让李天顺感到欣慰的是,面对倭国的侵犯,众文武大臣的意见竟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一定要把他打出去。 杨政、赵麦等这些将领纷纷主动请战做主帅。 就见李天顺手一挥道:“你们都不要争了,这个主帅我来当。” 闻听此言,众文武都很错愕。 赵武平道:“大帅连我这个总司令都没动,区区倭寇还用您亲自出马么,随便派几个师去就行了。” 赵麦也道:“是呀大帅,让末将出征就行,保证把这帮狗日的打出新罗。” 李天顺笑了笑道:“倭国虽小,但有些事你们不懂,这次出征我一定要亲自挂帅。” 赵武平、杨政和赵麦对视一眼,他们实在弄不明白大帅为何对倭国这么重视? 不过见他这么说,众人也不好说什么。 女帝也不想让李天顺去,但她知道李郎的脾气,定下来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只得当众宣旨。 任命李天顺为征讨大元帅,全权负责讨伐在新罗的倭国军。 李天顺也不拖延,下朝以后立刻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开始调兵遣将。 同时给张志伟下达一道命令,让他以内阁的名义抓紧督促造船厂制造军舰. 听到这话张志伟不解的问:“大帅,出兵新罗用不着海军吧?” 李天顺道:“你就按我说的去做吧,我还有别的想法。” 然后看向赵武平道:“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准备,过了上元节大军就开拔。” 古代的上元节指的就是后世的元宵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眨眼间已经来到了女帝登基的第一个上元节。 在李天顺的建议下,女帝改了以往在宫中设宴的惯例,带着舅舅一家、狄婵儿、杨灵儿、赵圆圆和红儿微服出宫与民同乐。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284/292950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284/2929503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