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捐赠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弃巢 离婚后,夫人她过得很潇洒 民国诡事 八零后女孩 道基被废,我照样无敌 伏天鼎 雀魂:开局国士无双 集邮大师[娱乐圈] 造孽啊,这主播太能整活儿 我从隋唐开始学修仙

年前,宁海公携妻儿回乡祭祖,后因宁海公身体原因,宁海公府一家滞留老家,没有回京过年。 如今,已进入二月,宁海公府一家仍未回来。 柴向恭禀,“禀陛下,宁海公的身体,还未曾有所好转。” 天楚帝手上朱笔快速在折子上写着批语,“言世子一直在旁照看?” “是的。大夫说宁海公现在不适合长途跋涉,需要静养,洛河郡主的身体,近段日子也有些欠佳,他们决定在老家再多待一段日子再返京。” 燕王的事情,年前已经传到宁海公的老家。 言沐竹听到消息后,准备返京,宁海公的身体却一直不见好转,洛河郡主照顾宁海公多日,最后也累倒了。双亲的情况,让言沐竹被迫滞留在那,无法赶回京都。 过了一段日子,宁海公和洛河郡主的情况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差。大概也是看燕王那边已成定局,年后,言沐竹没再急着回来。 天楚帝写字的动作稍微慢了些许,在心里淡笑了一下。 他的这个姐姐,还是和以前一样聪慧,最是懂得审时度势。 这样很好。 “郭子林和言沐竹这段日子,可有联系?” “并无。” 自从言沐竹决定帮燕王之后,郭子林和言沐竹的关系似乎就有所疏远。 言沐竹离京之前,郭子林和他已经许久未见,过年这段日子,两人也未曾有书信往来。 他们俩关系的变化,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大多数人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他们两个,亦是这大多数人之中的一份子。 柴向小幅度地望了一眼天楚帝,对他由衷多了几分敬佩。 天楚帝手上收笔,立在一旁的张德素动作熟练的将他批过的折子放在一旁晾着,换了一本新的摆上。 在这空档里,天楚帝又问了个问题,“郭子林和梁王如何?” “郭将军去年从北疆回来后,只在寒华寺碰见过梁王一次。过去这大半年,梁王也很少再去寒华寺。去年西郊的文会宴后,他们私下没有什么联系。”柴向知道天楚帝这个问题问的是两个人,又特别说明了一句,“梁王近一年来的举动,和以前并无什么不同。” 天楚帝眼睛快速看着折子,拿着笔的手停了下来。 折子看完后,他没有立即批复,垂眸盯着折子看了一会,吩咐召大将军、丞相、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人进宫。 陈穆愉自请去北疆镇守一事,天楚帝没有应允,但他将安置京都周边难民的差事交给了他。 陈穆愉在城门口视察过后,去了户部。 金昌被叫进了宫,他就和新任的一位户部侍郎商量了赈济灾民的事。 户部侍郎头有点大,近段日子户部只出不进,靠长隆银号支撑了一段日子的国库已经半空了,现在又要筹措赈灾银,又要准备北疆军需,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去哪弄银子。 陈穆愉看户部实在是难,对于去年户部还拖欠着晋王府的那笔银子,他当场给免了一半,剩下一半,他让户部以朝廷的名义迅速购置粮食,发放给灾民。 天楚帝已经开始让户部筹措银粮救援受到冻害的地方,陈穆愉又另外捐了一年的俸禄给这些地方,当日就让陈霄将银子送到了户部。 他的这些做法,为难了户部,却同样也帮了户部。 金昌回到户部,户部侍郎将此事上报给了他,金昌听后,又立马进宫,将晋王的仁民爱国之心,告诉了天楚帝。 翌日早朝,户部尚书经过天楚帝的授意,无意间说起了此事。 早朝结束,户部可以收到近十万两捐款。 不过,这个数目相对于户部最近需要支出的银两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金昌让下面人将国库的银钱点了几遍后,放下面子,舔着一张老脸,去晋王府拜见了陈穆愉。 晋王府在城内城外给难民施粥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京都的大小角落。 陆续有良善的裕富人家也开始效仿,在街头或是城外搭棚施粥。 天楚帝在早朝特意赞扬了陈穆愉的善心之后,朝中大臣和皇室宗亲也纷纷照做,想要为江南百姓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陈穆愉很好说话,知晓金昌的来意后,当日就带着户部侍郎,去了京都其他官员府上逐一拜访。 他相信,朝中每位大臣,爱民之心,都远胜于他,他们定然都是想多为朝廷出力的。 沈归舟知道他和户部尚书一起出门了后,也带着云泽从西南角翻出了墙。 她让云泽去找了雪夕,自己在街上溜达了一圈,去老地方找到了那个小乞丐。 一大一小蹲在路边,一起啃了一串糖葫芦,才分道扬镳。 陈穆愉带着户部侍郎第一个拜访的府邸是秦王府,秦王还没有决定好要追捐多少银子,外面茶楼里,就已经有人在谈他给灾区捐了三十万两银子,一千石粟米,一千石大米,还有价值数千两的药材等多种物品。 众人一听,纷纷赞扬他的大义。 陈穆愉也是因为听说了这些,心中感动,觉得户部不应该再劳烦秦王府上的人将东西送过去,户部侍郎又有些不好意思来秦王府,这个差事恰好也和他有那么一点联系,他就厚着脸皮领着户部侍郎一起来了这秦王府。 他将自己听到的向秦王一转述,秦王有些傻眼,转头看向下首的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也有些愣怔,这事他是没有听说过的。 不过,他反应快。 晋王既然都这样说了,他想事实就是如此,于是,立马点头附和。 秦王连忙找了个借口离开,让管家去打听这件事。 听到外面说得和陈穆愉说得一样,他良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他试图在陈穆愉身上看出点什么,后者脸上一脸无辜。 不仅是他,此次援助江南受灾地区一事,其他官员和皇室宗亲捐赠了什么,捐了多少,也已经流了出来。 凡是在京的官员,一个没落。 他们捐赠的这些数目,茶楼里爆料的人,说得有零有整。 陈穆愉带着一脸欣喜的户部侍郎出了秦王府后,又前往了丞相府。 他亲自带着户部侍郎在京都城里跑了两日,收获不少。 户部尚书看着这些同僚的慷慨和仁善,特意写了个折子,将这些已经二次捐赠的人都赞扬了一番,并且还在早朝上,当众上禀了此事。 陈穆愉也不吝啬言语,当着天楚帝的面,将他们的这种行为,也诚恳地褒奖了一番。 天楚帝听后,很是感慨,看秦王的眼神,多了几分老父亲的慈爱,给了他好大一通夸赞。 夸完秦王后,他又给丞相王石亲赐了一块牌匾。 公而忘私。 七日之后,户部尚书金昌在库房里清点银子,嘴角的弧度越来越大。 陈穆愉的帮忙,让江南赈灾银的缺口,完美解决。 金昌满怀诚心又上了个折子,颂扬了陈穆愉。 关于陈穆愉的那些不好的谣言,依旧没有消失,天楚帝也没有派人处理,陈穆愉自己也没有去想办法阻止。 但是,经过这件事情之后,那些只是听信了谣言的人,对这些谣言的态度有所改变。 尤其是那些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言官,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些谣言,改变了对陈穆愉的看法。 监察御史康松就陈穆愉做的这些事情,在朝会上颂扬了陈穆愉,并抨击了那些针对他的谣言。 随后,陆续有人与他站在同一战线上。 朝堂上的风向,变得和前段日子截然不同。 择立太子一事,那些本来中立和摇摆不定的官员,内心也开始向陈穆愉倾斜。 与此同时,天楚帝已经决定,派郭子林前往北疆驻守,北疆各州将领皆听其调遣。 西郊大营的事务,又重新落回了陈穆愉的身上。 秦王听到天楚帝的这个决定,后槽牙差点被咬痛,却也毫无办法阻止。 彼时是三月初,北方的冰雪也已经逐渐退去,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那些秃了几个月的树木也开始逐渐冒出嫩芽。 北疆的局势太差,天楚帝做出决定后,只给了郭子林一个月的时间交接手头上的公事和处理家事,四月初,他就需要离京北上了。 这个时间,比沈归舟最初预估的还要久上一点。 郭子林此行,并不会太匆忙。 半个月之内,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了。 就是还有一个地方,他有些不放心。 此次离京,他回京都的时间不定,以后他能回来的时间,也肯定越来越少。 松夷山上的那座孤坟,他怕是很难再有机会去亲自照看了,逢年过节,也无法去祭拜。 这个事情,拜托给其他人,他也是不放心的。 手头上的公事都处理得差不都时,他约上了不靠谱的沈归舟一起去上坟。 他离京的日子越来越近,此次之后,他们也不知还有没有部机会一起去看老头子。 想到此,沈归舟答应下来。 三月中旬,到了他们约定的那日,沈归舟一早出城去了松夷山,花了一个时辰,在竹林深处的小院中挖了好几个坑。 郭子林来了,她还没有挖到酒。 她淡定地隐藏起自己的尴尬,从容地在那棵桂花树下刨初一坛三个月前,她自己埋的酒。 起身时,她才发现,郭子林带了条狗来。 狗很乖,看到陌生人也不叫唤。 长得……丑不拉几的。 见沈归舟注意到狗,郭子林将狗抱在了手里,主动给她介绍,“这是师父养的狗。” 沈归舟看着他手里那条目测不超过三个月的狗崽子,有点佩服他这张口就来的本事。 “他三个月前从土里爬出来养的?” 郭子林动作轻柔地抚摸了一下小狗的头,应答如流,“他是师父养的狗,的小孙子。” 沈归舟张了张嘴,没说出什么。 郭子林解释自己将狗带过来的原因,“师父前日托梦给我,想它了。” 沈归舟的目光从狗的身上挪到他身上。 郭子林补充,“想它的爷爷了?” “那它的爷爷呢?” 郭子林不答反问,“你想认识它?” 沈归舟一时无言,觉得他今日脑子有点不正常。 郭子林道:“有机会你会认识它的。” 那真是她的荣幸,不过她一点都不想认识它爷爷。 她懒得理他的胡说八道,他带它一起去的事,她也懒得管。 两人一同上山,沈归舟提了坛酒,郭子林抱着狗走在她身后。 进入寒华寺的时候,沈归舟突然想起一事。 冬日里,老头子最是喜欢吃狗肉。 就他那样的,还会养狗。 “老头子什么时候养的狗?” 郭子林抱着狗也不嫌累,“你不知道的时候。” 沈归舟闭上了嘴。 得,刚才那话当她没问。 她暼了一眼他怀里的狗,难不成它爷爷已经西去了。 那他今日特意抱着这孙子来,是…… 想到这儿,她为他手里那条丑狗,默哀了须臾。 那条狗感受到了她的目光,斜着眼睛看了她一眼。 它好像是有些不悦。 沈归舟觉得挺有意思,都自顾不暇了,还有心情瞪她。 她看着狗问郭子林,“待会是把它烤了,还是炖了。” 郭子林没带锅,但是只要有心,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小狗还很聪明,好像是听懂了,一直乖乖窝在郭子林怀里的它,冲着沈归舟凶狠地吠了一声。 还别说,它那一声还挺有气势。 郭子林斜了她一眼,警告道:“你要是让它掉一根汗毛,我就把你爪子剁了。” 沈归舟刚伸出来准备敲狗头的手转了个弯。 沈归舟刚伸出来准备敲狗头的手转了个弯。 走上后山,沿途的树木也已经发出新芽,冬日里枯死的草木也开始重新冒头。 萧条了多日的山林,开始有了生机。 走到瀑布处时,泉水里还有不少鱼在游动,一切都在昭示,春日到了。 郭子林询问沈归舟,“这段日子,你有没有来看过师父?” 大年初一的时候来过,后来,没来过。 沈归舟如实告知,郭子林听后,没有怪罪,和她交代,“以后,多抽点时间,来看看师父。来的时候,也替我给他烧炷香。”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3152/82768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3152/827681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