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用人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直播走进科学,开局阴兵借道? 我靠撩人拯救世界 地球被撞后,我持枪纵横末世! 八字奇缘 横推诸天从遮天开始另类成帝 穿越七零,娇知青嫁高冷军官 因人而异的系统 云城演义2 龙王殿 大汉天师
郭子林离京,秦王又想起了沈归舟。
这位俞夫人,是真的有些谋智。
如今郭子林都离开了,他之前对她还保留的那三分怀疑少了些。
若是她还在京都,或许,他真的可以将她纳入府中,做位门客。
就是……他想起沈归舟每次开出的价码,又有些犹豫。
郭子林离京,天楚帝特意指派了人去送行。队伍出城,他们回去复命,柴向第一时间去了御房,将消息转呈。
“陛下,郭将军已经离京了。”
天楚帝听完后,没有立即说什么。
直到将眼前的折子批完,他才开口,“他那位师妹,可有去送行?”
“没有。”
北疆密探将关于辛家大公子的事情传回后,天楚帝没有打开那份密报,却让人盯住秦王府。
兵部尚书裴参向天楚帝禀报秦王私下接触南边几位带兵武将后,天楚帝拿出了那封密报。
犹豫了一时,他还是没有打开密报,但是却让柴向去查了秦王近几月的动向。
在这过程中,密探注意到一位女子。
她在松夷山给人算命,新年时,秦王妃找她算了一卦。
此人曾经出现在参天楼,和郭子林相识。
这让密探对她留心起来。
密探将此人查了一番,得知她不仅和秦王妃相熟,还是秦王妃的救命恩人,秦王和她也认识,双方有些交情。
因她住在松夷山,偶然之下,她还认识了梁王。
除此之外,她竟然是郭子林的师妹。
这让她变成了一个敏感人物。
密探将事情上报给天楚帝后,天楚帝下令彻查。
彼时,天楚帝已经有意让郭子林前往北疆,却没有急着下令。..
两旬之后,密探查实,她是郭子林的师父在南边游历时收的一个记名弟子,家遇变故,举目无亲的她去年年初来京都投奔郭子林,来京都后,她在城外摆摊算卦讨生活,郭子林回来后,将她安排到了城里居住,日子好过了一点。后来她经过郭子林引荐,才第一次见到言沐竹。
救秦王妃只是一个巧合,秦王让秦王妃几次拜访她,是知道她认识郭子林和言沐竹后,有意为之。
郭子林知晓秦王想借此人来和他套近乎,制止了他的行为。
过完年后,他就将她送到了北边的师门。
天楚帝又召见了梁王,侧面向他打听此女子。
梁王如实告知,他们就是偶然遇见,后来才知她是郭子林的师妹。
她和他的王妃,秉性相投,有过几次交往。
但是,郭子林回来后,似乎是不喜欢他们和他这位师妹太过接近,有意不让他们往来。
原因为何,他不说,梁王也清楚。
他仔细想过,觉得郭子林的考虑不无道理。
自那之后,他们就没有怎么见过了。
他对这位俞夫人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她夫家姓俞,更多的,他也不清楚。
那个他偶然从郭子林嘴里听到的名字,他没有说。
为了少一麻烦,他当时为何路过四海来财的事,他亦没有特意提起。
如今这俞夫人在那里,他并不知道。
天楚帝让人去核实了这些事情,又让人去官府查了她进京暂居时向官府报备的相关信息,并没有发现问题。
不过,她娘家姓氏,引起了天楚帝的留意。
随后,他派了人去她的老家和她的娘家,直到查清她这姓氏只是一个巧合,她和沈家没有任何关系,她确实在年后回到郭子林的师门,天楚帝才委派郭子林前往北疆。
但是,天楚帝对这个突然出现的人,似乎也没有完全放心。
这段时日,他还是让柴向安排人盯住了郭子林。
尤其是今日,他还特意吩咐柴向留意此人,看她有没有去送郭子林。
柴向有些不明白,既然天楚帝并不完全相信郭子林,为何还要派郭子林前往北疆。
想不明白,他就直接问了。
天楚帝停下了手中的笔。
为何还要派郭子林前往北疆。
他没有心思很好。
他有点其他的心思,让他离开京都,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他也确实是个难得多得的人才,能为国效力更是好事。
为君者,以用人为能,以能赏罚为能。
天楚帝眼里闪过一抹笑意,意味深长,没有回答柴向,只是吩咐他继续盯着言沐竹那边。
柴向没敢追问,和天楚帝禀了另一件事。
秦王妃找江湖组织墨阁查找的消息有结果了。
北疆的事情告一段落,朝廷棘手的事情,暂时只剩下江南的问题。
户部通过陈穆愉,找朝廷官员和京都显贵,募集到了赈灾银粮,然而,派谁去送这赈灾银成了问题。
这筹钱筹粮的时间里,江南反馈上来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秋涝之后,加上冻害,让那些受灾的地区,春种也成了难题。
不能春种,就意味着许多人家今年会颗粒无收。
江南的灾民越来越多,地方官府的承受能力快要接近极限。
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难还未过去,南方的汛期快要来了。
江南官员相继上奏,先前已经好转的匪盗困扰,现下又开始增多,那些需要整修的河坝,因为冻害耽误了期限,许多地方还未整修完善,若是真进入汛期,多地恐又会有水患。水患之后,又有爆发疫病的危险。他们担心这样下去,百姓会有暴动。
这个事情,让大家想起了前几年江南水患时的情况,他们也怕,比次会遇上同样的情况。
况且,有的时候,况且,比土匪还要糟糕。
这银子若是被抢了的话,都还好些,可若是朝廷这次筹集的粮食不能顺利抵达受灾的地方,要想再筹这么一大批粮食,就难了。
而且,江南这天灾人祸的,一难接一难,现在已是人心不稳,不少人觉得,这个时候,朝廷应该派一个有信服力的人前往江南,安抚人心,稳住局面。
这赈灾银两的输送,本是急事,因为这些顾虑,这些银粮却在户部的库房里,堆放下来。
户部将这个问题上奏之后,这个问题在朝会上议了几日。
这趟差事,有好也有坏。
办好了,就是大功一件,可他们运气不佳,抵达江南后,又遇上洪灾,再来点疫病,这趟差事很有可能办砸,办砸了,就是大罪,甚至可能掉脑袋。
想到这种情况,文武百官都不想沾这桩差事。
可现在是竞争储君的关键时期,支持秦王和支持晋王的两拨人都又十分担优,万一对方办好了这桩差事,会对己方人选十分不利。
又不能自己办,又不能让对方办。
这就让这个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故,百官议论了几日,也没能挑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第四日,陈穆愉担忧江南那些受灾的百姓,自己站了出来,愿意亲自前往江南。
户部尚书觉得这个人选好,晋王愿意前往江南,民心定然可以得到安抚,更重要的是,他前年也去过江南,有经验。
但是,陈穆愉的这个决定,支持他的人却不赞同。
他们的人去办这个事情都不妥当,他自己亲自去,事情万一办砸了,那后果岂不是更严重。
不是他们不信任他的能力,实在是这趟差事风险太高。
而且,现在去江南,危险得很,他要是出点什么问题,他们也是得不偿失。
众人想到这些情况,立马找理由劝阻。
除了他们不赞成陈穆愉的这个决定,秦王的人,同样不赞成。
他们不担心陈穆愉此行出点什么问题,他能出点问题,对他们来说,再好不过了。
他们担心,他运气好,做好了这趟差事。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这事,现在来看,失败比成功的可能更大。
然而,前年那样糟糕的情况下,他都将事情办好了,平安归来。今年,他若真去,也不是没可能办好这件差事。
他将这事办好,那可是大功一件。
从天楚帝没有听信那些谣言,处理陈穆愉开始,众人已经明显感受到,前者对他的态度有了变化。
储君之争,秦王已经处于劣势。
先前筹取赈灾银,陈穆愉已经立了一共,处理流入京都的那些灾民,他又获得了民生,若这江南之行,再让他立上一功,会对秦王非常不利。
第一次,秦王一党没有反对晋王一党,还帮他们一起找理由,阻止陈穆愉前往江南。
他们为了替陈穆愉解决这个麻烦,你一句我一句,无缝衔接,根本不给陈穆愉说话的机会。
秦王见陈穆愉请命,也立即考虑到了这些。
考虑到天楚帝对自己的看法,虽然他内心不愿,却也面上诚恳地站出来请命。
秦王一党一听,个个心都提了起来。
他们不能让晋王领取这个差事,秦王,他们也不敢让他去。
他们又赶紧出来阻止秦王,同时还得防着晋王一党阴他们一把。
朝堂上,众人心思各异,很快又让这人选之事,陷入了僵局。
直至散朝,互送赈灾银两的人选仍然未确定。
下朝之后,陈穆愉单独请见了天楚帝,将在朝堂上提出的请求,又重复了一遍,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3152/82768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3152/827682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