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 第三百六十二章 制定新规则【中午12点前…

第三百六十二章 制定新规则【中午12点前…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的都市武道加点人生 相亲失败,我和总裁大人领证了 全民修仙:我氪命剑仙,一键满级 至尊保安 重生后,太子夫君人设崩了 天命狂医 重生:从拯救绝望少女开始 玄幻:无敌从圣子后宫开始 随身空间:农女忙着种田养家 我只想安静修仙

一个星期之后,永梁市召开了全市党员干部大会。 在会上,周海洋全面谈了自己对永梁发展的整体思路。 重点讲了工业以国企改制为突破口,做大粮食加工业。 农业以打工经济为突破口,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服务业以做大中心城市规模为突破口,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吸引更多的人来永梁消费,重点发展永梁湖的开发旅游配套。 周海洋特别强调:“永梁要发展,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永梁有900万人,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公平合理的机制。 现有的干部选拔制度,是上级选下级,是伯乐相马。 碰到好的伯乐,就会选到干里马。 碰到不好的伯乐,就会让没能力的人钻空子。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改变这个制度,从伯乐相马改为赛场赛马。 你想当官,可以! 有什么本事?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比一比谁更有思路,谁的思路更合理。” 周海洋沉声说道:“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市委组织部将要对全市12个区县的党政一把手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再决定下一步的改革方案。” 要动干部了! 这么大规模的造势,在永梁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以往的干部任免,市里惟恐下面的群众知道后告状,每次都像搞秘密活动似的,偷偷摸摸、神神秘秘。 群众还没明白咋回事,书记、县长、局长都已经换完了。 这一次,周海洋就是要让永梁的全体干部知道,送礼拉关系没用了。 要想当官,没有真本事不行。 这样的做法,对于永梁的官场来说,无疑是一场政治大地震。 接下来的一个月,由市委副书记秦时光牵头,召集了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组成了12个考察小组。 迅速奔赴各区县,落实周海洋的讲话精神。 考察结果很快出来了,全市24个区县的书记、区县长,只有两个得票还过得去,其余的都不行。 从各个方面的反映来看,对市委原来选派的干部,老百姓和基层干部是不满意,不买账的。 周海洋立即吩咐秦时光:“对于不称职的,全部换人。” 具体怎么换? 周海洋觉得,在目前的体制下,公选区县书记和区长、县长,一是不好操作,二是时间太长。 造成一时间群龙无首,容易耽误工作。 比较容易操作的,是由市委常委会先酝酿提名,再充分征求老干部们的意见。 把永梁市一些能力强、作风好的副处级以上干部,作为区县书记和区县长的后备人选。 每个书记和县长,必须要有三个以上的人来竞争,这样就形成了有近百人参加竞选的局面。 这样一来,市委常委会全体成员就成了考官。 面对后备人选,考官们有固定的题目要问,也有部分机动题目,由每个市委常委自由掌握。 经过考试、提问,了解每个后备干部的情况,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县区情况的了解,自己的施政方针等。 根据所有干部的临场表现,结合考核小组的报告,市委常委会再决定,谁当书记和县长。 秦时光是一个悟性很高的人,周海洋只要说出自己的思路,他绝对能把它落到实处。 不出一个月,新任命的12个区县的书记和区县长,就同时到位了。 因为规则明确,大家都知道跑官从此没有用了,也不知道往哪儿跑? 换了这么多干部,找周海洋说情的人并不多。 遇到说情的,只要听说游戏规则变成了,就不敢再开口说什么。 中组部的林处长,特意给周海洋打了个电话,希望能关照他的弟弟林永恒。 听周海洋说规则变了,他立刻就明白,自己的弟弟章平县委书记的位子是坐不成了。 做为在京工作的江宁省人,林处长当然知道周海洋的父亲周明山和秦怀国的关系,也知道周海洋的岳父裴长远和杨丛武的关系。 他不过是秦怀国和杨丛武手下一个小小的处长而已。 随即就转而求周海洋:“周书记,要不让我弟弟还回接待办吧?” 周海洋答应:“林处长,这点请你放心!如果可以,我一定会关照的。” 这就是周海洋的过人之处。 多年的官场历练,使他学会了适当的妥协和忍让。 周海洋心里明白,有时候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的。 只要不违反大原则,能关照的,他一定会给予关照。 在官场,多个朋友多条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上。 所以,能不得罪人的,就尽量不得罪。 八十年代的永梁市委书记叫卢镇江,就是因为工作方法粗暴,得罪了许多人。 最后连老干部们也不能容忍他了,就联合告他。 一个堂堂的市委书记,回到省城,才做了一个厅局的副厅长。当然,名字后面还带着括号正厅级。 其实,了解内情的人知道,在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里,所有在永梁担任过市委书记的官员里,卢镇江绝对要算是永梁历史上最有能力、最有作为、也最有干事激情的一个。 他不是永梁本地人,十年运动中,是江宁省农业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 七十年代被分配到永梁地委下属的白沙县农业局做了技术员。 他在研究时发现,白沙县的士壤非常适合栽培山药,于是就潜心钻研山药栽培技术。 他不怕吃苦,每次下乡就住在农民家里,把自己弄得和一个农民没有什么两样,经常手把手地教农民种植山药的技术。 农民们爱戴他,信服他,纷纷在他的带动下,学会了种植山药的技术。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的几个乡镇都学会了种植山药。 等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们有了自主权,纷纷种植经济效益好的山药。 白沙县一举成为了全省闻名的山药基地,当地农民也迅速脱贫了。 从此,卢镇江的名气就一天天大了起来,成了全市知名的人物,著名的劳动模范。 那时候,他已经四十出头了,又有大学毕业的文凭,是当时难得一见的人才。 于是,就成了知识分子干部的后备人选,被组织部门看重,送他到省党校学习。 进修回来后,就直接提拔他做了白沙县的常务副县长。 仅仅做了两年,他就被交流到别的县,做了县长,然后是县委书记。 因为名气大,敢想赶干,他在不到十年之内,就像火箭一样,窜升到永梁市委书记的位子。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3938/130934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3938/1309340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