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关于农民工【零点十五分前…

第三百六十五章 关于农民工【零点十五分前…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洞渊深处:地底仙 无解替嫁江凡许怡宁 重生八零神医,功德在线加一 极品风流皇子 穿越三千世界后我成了神 被换亲后,玄学主母吃瓜看戏 龙珠:开局奖励远古赛亚人血脉 影帝重回十八岁 制霸美利坚 假死后,顾少追妻火葬场

这些年来,官场上的无数事实,让周海洋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思考。 他不断地劝戒和提醒自己: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干万不能再像年轻时那么意气用事了。 在现实官场中,很多事情不是像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光凭着一股子满腔热血和远大理想,是远远不够的。 生活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真理。 有些事情,不能做。 有些事情,不得不做。 为了远大的目标,可以放弃一些短期的利益。 只要位子还在,权力还在,就有周旋的余地,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我既然来了,不按自己的心愿干出一番事业,决不甘心,决不罢休。 我周海洋就要干别人不能干、干不成的事情,我是有准备而来,决不会失败的。 每年的正月十五过后,是永梁大批民工外出打工的高峰期。 这几天,永梁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从早到晚人满为患。 报纸和电视台在每天的报道中,都会公布消息,说今天的火车站、汽车站发送旅客多少多少万人次。 从电视上看那现场画面,真是人山人海的。 不大的车站广场上,人潮涌动。有的拖家带口,全家出动。 更多的是青壮年劳力,一个人带着简单的行李,在广场上转悠,焦急的等待车辆。 永梁火车站不是大站,每天只有不多的几趟过路车经过。 始发的火车也只是短途,把乘客拉到省城的火车站,丢下就完事了。 就这种情况,车站还是拥挤的不得了,就像沙丁鱼罐头似的。 火车相对好一些,最关键的是汽车。 因为可以点对点的开,外出打工的永梁民工更青睐坐汽车,包车。 大多数情况,是包工头先找好了汽车,先替民工买好票。 等到了目的地,干上活之后,再从工资里扣掉路费。 为了节省开支,多赚些钱,每辆汽车几乎都想尽办法,像拉猪崽似的,死命往车子里面塞人,超载到令人简直无法想象的地步。 本来是核定乘坐45人的汽车,居然拉了一百多号人。 人挤得前胸贴后背,连挪动一下都不可能。 每辆车通常配两个司机,轮换着开。 人歇车不歇,就这样,跑几百公里,甚至上干公里,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不出事便罢,一旦出事,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周海洋记得,前些年,永梁就出过一起重大车祸。 从永梁开出的一班长途汽车,因为严重超载,在高速公路上导致刹车失灵。 司机长期疲劳驾驶,判断失误,撞过隔离栏杆,和迎面行驶的一辆大货车发生激烈碰撞。 客车被撞出后,冲下十几米高的高架桥,翻滚到几乎解体的地步。 车上的80多位乘客包括驾驶员,死亡40多人,重伤30多人,当年被列为全国特大交通事故。 为此永梁市长廖明宇受到记大过处分,永梁市交通局长被撤职,永梁汽车站站长被刑事拘留。 从那以后,永梁各级政府才把民工的出行,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形成了交通部门牵头,劳动、公安、卫生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公管、密切配合的机制。 以确保不死人,不出现大的安全事故。 周海洋到任的第二年,交通部门召开了春运工作会议,他亲自参加。 他在会上,号召大家提高认识,制定切实合理的制度,杜绝疲劳驾驶,超载行驶。 对于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吊销司机的驾驶证,吊销车辆的营运路线,彻底清出市场。 周海洋说:“发展打工经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我们永梁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永梁的经济还很落后,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吸纳那么多劳动力在本地就业。 只能让富裕的劳动力到东部地区,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接受先进的技术培训。 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让广大农民尽快脱贫治富。 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先进地区的技术、理念带回到我们永梁,促进永梁的发展。 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看待100万农民工打工的问题。 不仅要让农民兄弟们走的了,走的好。还要保证他们安全、舒适、放心。 开心出门,开心挣钱,没有后顾之忧。” 周海洋心里明白,自己这也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 事实上,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 现在的农民工,离家干里去打工,说走就走了。 一年到头,有的能够回家一趟,有的连一趟都回不了。 留在家里的,都是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孩子,和一个长年不能见面的老婆。 一个家庭为了简单的生存,就这么活活给拆散了。 丈夫身边没有了妻子,孩子身边没有了父亲,老人身边没有了孩子。 出门在外,一个人痛苦、寂寞就不说了。 如果碰上个头痛发热的,身边连一个亲人都没有,更是说不出的凄凉。 最难熬的是那些青壮年的劳力,都正是20岁至50岁之间的年龄,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性活动最旺盛、需求最多的时期。 但为了生存,为了给贫困的家庭多挣点钱。 为了让老人可以看得起病,妻子能够多添一件新衣服,孩子能够不辍学。 他们不得不抛妻别子,远走他乡,独自忍受人生的苦难和折磨。 全国到底有多少农民工,没办法详细统计。 但周海洋知道,8亿农民中,至少有2到3亿的农民工,是基本接近事实的。 看看每年的春运,这个被国际上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你就会发现,这个数字是多么的庞大。 这个群体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最需要关心的是什么? 他们最担心的又是什么? 这一直是周海洋来到永梁之后,不得不关心的问题。 他看到一位学者的研究,发现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有以下这几个: 打工的工资能不能按时发到手,是否不拖欠? 发生工伤事故时,有没有补偿,能不能看得起病? 孩子的上学能不能解决? 能不能夫妻团聚,能不能和城里人一样,过正常的夫妻生活。 周海洋看了这份报告,对有勇气从事这项研究的专家,充满了感激和佩服之情。 这才是一个学者应该做的,比那些整天吃饱了没事情干,专门发表狗屁理论糊弄老百姓的强多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3938/130934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3938/1309341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