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 第四百一十一章 潘涛雄心勃勃

第四百一十一章 潘涛雄心勃勃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合成了全世界 柯南:我真觉得米花町是天堂 禁忌灵偶 玄门崽崽被全网爆宠了 系统:我的美女攻略 般配 冰山总裁的护身狂龙 从怪猎世界归来的宝可梦猎人 魔法世界:拒绝社畜,悠闲生活 被神奇动物带飞的领主

如今,潘涛可真是财大气粗,甚至有点牛逼哄哄的。 章平股份上市之后,为酒厂圈了10个亿的资金。 手里有了钱,潘涛的腰杆子就挺起来了,嗓门也大了许多。 同时,也感到心里痒痒的。 这么多钱,总不能一直趴在账上不动吃利息吧?! 那会把酒厂赔个底朝天的。 必须干点什么事,把这些钱都动起来,而且必须干大事。 他这一辈子,不要说从来没有掌握过那么多钱,连见都没见过,想都不敢想。 到底干什么?把钱投到哪里? 潘涛心想,不管自己有什么想法,最好还是听听周海洋的意见。 周海洋告诉潘涛:“市委的初步意见是,让章平酒厂兼并永梁市食品总厂。 投资几个亿,买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做粮食的深加工。 永梁是重要的粮食产区,是著名的生猪基地。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 做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比如说生产方便面、火腿肠子、速冻食品之类的,应该说市场前景是看好的。 而且永梁食品总厂有多年的生产经验,聚集了一批技术人员,也有几个省内知名的品牌。 但就是缺钱,没办法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如果章平酒厂能够有几个亿的资金投进去,那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周海洋的意见,潘涛频频点头,连声说:“是,是,还是书记站的高,看的远。 我回去后,立即招集董事会开会,研究书记的指示,马上贯彻落实。” 潘涛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 周海洋虽然是市委书记,但对市场经济并不一定比自己在行。 屁股决定脑袋,他的话,以及市委的意见,只能做为参考。 政府官员和企业经营者站的角度不同,前者通常考虑的是政绩,是把现有的企业救活。 而后者考虑的是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和未来的发展战略。 尤其是上市公司,还得考虑股民利益的回报。 所以说,最终决定怎么干,干什么,市委说了不算,潘涛自己一个人也说了不算,还得听股份公司董事会的意见,甚至是股东大会的意见。 其实在心里,潘涛有着自己的打算。 潘涛早就认为,永梁这个地方,市场太小了,消费能力太差。 小坑里怎么养得了大鱼? 章平酒厂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了,如果再继续这么做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出现下滑。 如今白酒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了。 所有厂家都在拼命的打广告,推销自己的新产品。 说实话,其实都是换汤不换药,炒的都是旧饭。 开发一个新产品哪那么容易?不过是换换包装而已。 酒这东西,是喝出来的。没有人在喝酒之前,会先对各种指标做细致的检测。 酒的好坏,那是感觉,是心理作用。 世上没有多少人,能真正达到评酒专家的水平。 况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越来越喜欢喝红酒。 白酒市场逐渐萎缩的趋势十分明显,国内不少规模小的酒厂已经倒闭了,市场风险已经很大了。 根据自身的核心优势和能力,搞多元化,化解市场风险,是事在必行。 但怎么搞,到哪里搞,潘涛对这个问题已经考虑了,必须走出去! 如果继续呆在永梁这个小地方,把钱投进去。原料、劳动力是没有问题,但技术人员缺乏。 最关键的是市场信息闭塞,消费能力弱,市场容量有限。 按永梁目前的条件,根本无法吸引国内一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永梁来。 那么,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走出永梁,甚至走出江宁省。 如果走出永梁,走出江宁,应该到哪里去? 从人才、信息、市场、消费能力来看,非燕京和沪海莫属。 但潘涛更看中沪海。 那里虽然劳动力的价格贵,但是华国最发达的城市。 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都是最充足的,而且有着多年食品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市场销售渠道。 原料可以从全世界采购,生产的产品按国家标准,做个高水平的食品企业应该是不成问题。 章平酒厂现在是上市企业,具体怎么做,董事会更有发言权。 至于周海洋和市委的意见,只是做为参考,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可以听,也可以不听。 主意已定,潘涛就带着董事会的所有成员,到了沪海进行考察。 考察了几家企业之后,最后决定斥资7个亿,兼并了当地的一家食品厂。 生产巧克力、奶糖、饼干等食品。 剩下的3个亿的资金,潘涛觉得,应该给周海洋和市委一点面子,同意用来兼并永梁市食品总厂。 潘涛觉得,这个面子已经够大了。 但潘涛提出一个条件,永梁食品厂今后主要生产火腿肠子、方便面和速冻食品,而且所有的产品一律使用统一的商标,打统一的品牌,那就是“章平牌”。 为了统一销售路径,产地必须打的是沪海而不能是永梁。 在市委的协调下,食品厂最终同意了潘涛的条件。 接下来,在中央电视台,“章平”商标在黄金时段每天播出。不久之后,就成了全国知名的商标。 老百姓买东西,许多人是冲着名气来的。 拿起永梁食品厂生产的速冻饺子和方便面,一看是“章平牌”,便联想到“章平牌”的巧克力、奶糖、饼干。 反之亦然,那可都是沪海的产品啊。 这个年代,大多数老百姓都迷信沪海货,根本弄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分辨不出产地,只要认准品牌就行了。 只要吃起来感觉不错,便会一传十,十传百,产品就逐步家喻户晓了。 潘涛这一步多元化,确实走准了,也很快见了成效。 如今的章平股份,包括章平酒厂、沪海食品厂、永梁食品厂在内,已经有三个国家大型企业了,年产值已经突破了80亿元。 潘涛雄心勃勃,发出豪言壮语,要在两年之内,把章平股份做大做强,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做成省内最大的食品企业。 有了政绩,周海洋就到处为潘涛宣传,说话。 现在的潘涛,已经是全国人大代表。 永梁市的全国人大代表一共才三个。 一个是周海洋,一个是市剧团的著名的老演员,第三个就是潘涛。 如今潘涛在章平县的威望,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高林。 他的年薪,早就突破百万元了。 发了财的潘涛,自然时刻忘不了周海洋。 他知道,如果没有周海洋,就没有自己今天的辉煌。 如果当初周海洋不是看上了自己,而是用了别人,那自己充其量还是一个副厂长。 说不定已经不在酒厂干了,说不定已经下岗了也未可知。 为了表示自己对周海洋的感激,有一天,潘涛递给周海洋一张信用卡,说道:“周书记,没有你的栽培,就没有我潘涛的今天。 我虽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你的恩情。 我潘涛现在是有钱了,而且我的钱来得是正正当当。 按股份算,我早就是干万富翁了。这一切,都是您书记给的。 您在官场做,也不容易,上上下下也需要打点。 我给您在这个卡上存了200万,什么时候用得着,你直接取就是了。” 周海洋笑了笑,把潘涛的手推回去说:“潘涛,你我兄弟一场,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这些钱我不能要。 我虽然没有多少钱,虽然我也喜欢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么多钱,我如果要了,心里会不安的,夜里会做噩梦的。 我是做官的,岳飞曾讲过,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才可以太平。 既然当了这个官,就不能想着发财,就要为老百姓踏踏实实的做事。 一旦要了你给我的钱,开了这个口子,时间长了,我说话就没有底气了。 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爱钱的周海洋和不爱钱的周海洋,绝对是不一样。 面对900万双永梁人民的眼睛,我撒不了谎。 一个官员不论怎么掩饰,也逃不过900万双眼睛的过滤。 就冲这个,我也不能收你的钱。” 潘涛接着说道:“你就算自己不要钱,那你总得到上面活动活动吧? 明年省里就换届了,老百姓都传你是副省长的热门人选。 但现在的事,你也知道,不到最后结果公布出来,谁也没有把握。 你还是打点打点吧!我有的是钱,你说需要多少,随你便!” 周海洋接着说道:“活动什么?找谁去活动? 再说了,我周海洋还需要活动吗?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争有什么用? 我给别人送钱,即使我不出事,我能保证他们不出事吗? 一旦出了事,谁送钱了,就要牵进去。 所以,你根本搞不清楚哪一天自己就会进去了。 整天提心吊胆的活着,有什么意思? 我谁也不送,上面爱提拔不提拔! 不提我,我就在永梁好好的再干几年,为老百姓干点实事。 等永梁的财政有钱了,我就把覆盖永梁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起来。 从现在的每月一百多块钱,提高到和省城相同的水平。 让老百姓彻底过上看病不愁,上学不愁,老有所养的日子,我就知足了。” 看周海洋坚决不要,潘涛也就不再坚持了。 他说:“那好吧,有用得着我的时候,书记如果还看得起我,就说一声。” 说完,潘涛就起身告辞了。 送走了潘涛,周海洋坐在沙发上,一股闷气涌上心头。 不知怎么了? 他突然感觉,自己在永梁的这几年,似乎变了! 变得有些随波逐流了。 变得不像之前在博兴县和临时县那样,坚持原则,敢想敢干。 变得有时候还喜欢发牢骚,吹吹嘘嘘,变得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了。 变得喜欢听好听的话,变得圆滑了。 这还是当年的自己吗? 【作者题外话】:【现代都市】【官场】【穿越】【重回巅峰】【爽文】 本人的新作《穿越官路从寒门开始》已经上架,今日正式签约。 出生于京城官场世家的少年天才曲延平,在他二十八岁那年,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 就在他空降到秦西省的上任途中,却穿越到了一个寒门世家。 从此走上了一条与前世不同的官场之路。 凭着他前后两世的天赋和才华,力挽狂澜,一步步到达权力巅峰,并且揭开了他婆娑迷离的身世之谜…… 希望得到各位读者朋友的捧场、鼓励和支持!谢谢!.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3938/148881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3938/1488817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