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争权夺利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翻涌成她 诡异世界,我以肉身镇万物 重生之冒牌皇帝 快穿之男主皆是裙下臣 我的超能力好像过于逆天 前妻难追,靳总每天都在后悔 大汉芳华 修仙归来老婆要跟我离婚 谁让他修仙的! 高武归来变成了四合院的邻居
“臣姜岐(宋子玉、岳敬瑜),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谢陛下。”
元启帝面色平静的点点头
“跟朕走走。”
元启帝看了眼一边的褚善,后者会意,立刻屏退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御花园风景还是不错的,初春时节,在宫人的照料下,不少花花草草已开始争奇斗艳。
“你们三人可见了韩国公?”
单继芳是如今虎贲卫大将军,虽然不怎么管事,他们三人还是需要拜访的。
宋子玉自然去见过,毕竟他在左卫上已经干了三年多了。
而姜岐和岳敬瑜回来还没来得及,或者说压根没怎么在意这件事。
元启帝也知道这三人根本不是单继芳能指挥的动的。
“微臣有罪,上任之初军务繁杂,以至于忽略此事,请陛下恕罪。”
姜岐白了眼岳敬瑜,这人真的是老油条,随后也说道
“请陛下恕罪。”
元启帝停下脚步回身拉起了二人并未说话,只是继续走着。
三人面面相觑,实在是捉摸不透,但还是亦步亦趋的跟上了。
“武宁侯那个河套经略写的不错。”
“谢陛下,都是全军将领讨论的结果,臣不敢居功。”
姜岐心中一动,难道元启帝想继续经略河套地区?
“河套自古就是我中原领土,如今被也哈尔这贼子分裂出去,朕十分痛心。”
“臣愿为陛下马前卒,彻底光复河套!”
宋子玉立刻继续说道
“陛下,之前张掖之战我虎贲左卫未曾参战,将士们都憋着一股劲儿,如今左卫士气之盛,愿为大凉先锋,不拿下敦煌,不光复河套,绝不回转!”
元启帝嗯了一声,罕见的笑了一声。
“不错,大凉有宋卿这样的敢战之士定可无虞。”
元启帝心中想继续打仗吗?
其实是不想的,河套地区如今只要守住张掖即可,之后的事情还需静待天时。
但他还是继续问道
“岳卿、姜卿如何看?”
岳敬瑜张口说道
“臣听陛下的,陛下让臣领兵出征,臣绝无二话。”
岳敬瑜抓紧时机表了一波忠心,他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站队姿态,自然以元启帝的意志为主,这样也不会出什么大岔子。
他本就中人之姿,如今只差一次大功就可以重现祖宗荣光,所以会更加小心一些。
倒是姜岐过了刚才的兴奋劲儿,细细思考着这件事的可行性。
“陛下,臣以为如今不是光复河套的好时机。”
“哦?为何?”
元启帝挑了挑眉,饶有兴致的看着姜岐。
“陛下,如今张掖初定,经营张掖是首选,若是贸然出击,可能葬送如今的大好局面。”
姜岐随手捡了几颗石子在地面上摆了起来。
“陛下请看,如今张掖到敦煌是一片大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对后勤压力极大。”
元启帝背着手看着地上的石子,脑中也浮现出河套附近的地图。
“如今也哈尔败走敦煌,其内部必然生乱,我大凉不如静待天时,假设也哈尔自身出现变故,西延内部分崩离析,届时我们再出兵,定可一战功成。”
“姜卿所言深得朕心。”
元启帝笑着点点头,一脸欣赏的看着姜岐,确实是个人才。
“陛下,可否派遣杀手刺客直取也哈尔?”
宋子玉也知道姜岐的计划无疑是损失最小、成功率最高的办法。
但他已经快在北都憋疯了,迫切的想加速这个进程。
元启帝也觉得这个方法不是不行,但是如今大凉内部还有些许问题,攘外必先安内,况且周边还有一个最强的陀勒在虎视眈眈。
“刺杀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易惊醒西延,反而容易适得其反,不可取。”
元启帝摇了摇头,这个事情不如其内部慢慢发酵,效果会更好。
宋子玉叹了口气,他是心里憋着劲儿的,如今姜岐、苏无愁等昔日好友在战场上大杀四方战功赫赫,而他只能苦守北都。
虽说在北都也没有什么不好,战场凶险,他也舍不得家人,但好男儿志在四方,一直靠祖上蒙荫算怎么回事?
岳敬瑜完全不想加入这个谈话,干脆闭嘴静静的听着,对于这两个“年轻人”还是在心中丢下了一个定力不足的评价。
年轻有冲劲儿是好的,但是要学会察言观色,皇帝明显是想暂时搁置这个事情了。看書菈
元启帝也不好打击年轻人的冲劲儿,沉吟片刻后说道
“若是安排人手散布谣言,加速其内部崩溃,也不是不可。宋卿,可愿接下?”
“臣领旨谢恩!”
宋子玉开心的接旨了,总算是有个大事可以干了。
“虎贲卫接下来没有什么其他事情,主要就是练兵,尔等三人小事可自行安排。”
画外音,大事还是需要请示。
姜岐等人从皇宫出来后,立刻分道扬镳。
如今正是敏感期,纵使姜岐和宋子玉的关系,还是少接触为妙。
像他们这样的君臣奏对在随后的几天都在上演。
皇帝的面貌重新在文武百官的心中形象起来。
元启帝这一番操作,也成功稳住了不少异动的心。
五位成年皇子也投入了紧锣密鼓的工作当中,一大批官员倒下了,一大批官员又继续加入了进来。
凌澜还算做的比较隐晦的,诸如其他皇子,手段则激进了不少。
但朝廷内部盘根错节,哪有那么容易就全换成“自己人”?
平日里他们没机会参与国朝大事。
等机会真到了他们手上,他们才明白过来凌潮的恐怖。
凌潮在太子的位子上坐了二十余年,不是他们简简单单就能撼动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各部都出了不少岔子,朝堂上乌烟瘴气说不上,但互相掣肘的局面俨然形成。
至于军中则安静了不少。
军中主要还是太子党和晋王党为主。
再加上凌澜如今掌管兵部,许多事也便利不少。
凌澜首先改革的就是粮饷、抚恤制度,直接收获了一大批底层军官的心。
而一场新的风暴,也在慢慢酝酿中。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4141/88577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4141/885779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