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9章 骑脸输出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女帝指控我是魔鬼,提取记忆后你们哭什么? 陆家团宠小娇娇,请对我撒娇 渣夫喜提双胎,我提离婚他疯了 苦尽,甘来 假千金沉迷种地后,大佬们气疯了 帝阙长歌 九层天之赤月的朝阳 重生七零:假千金被糙汉娇宠了 我朱棣拒绝就藩 位面商人卖房记

==============修稿中,请半个小时后再看,见谅哈 赵璐语速极快的念叨一大堆。 等觉得口干,要去倒水喝,看到了两人面前玻璃杯里的酸梅汤。 “咦,这就是纪老板说的什么古法酸梅汤吧?” 她从旁边柜子,拿出一个新杯子。 然后拎壶给自己倒了一杯。 仰头喝了大半,才停住,接着道,“长荣还宣称,这个荣星工业园,总投资在一亿元往上。等二期落成,不仅作为全国的录像带基地,之后,所出产的录像带,还将销往全球各地。” 听完这些,唐怡和孙晴皆是脸色一变。 两人是不太懂公司的事,但基本常识还是了解一些的。 一提到宿阳,大家的脑海里,立刻浮现的,就是鹿白十三香、《厨神大赛》,又或是锦湖集团总部。 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或是说,让各地代销商印象深刻的。 是内地歌带销售,有近七八成,都来自宿阳的含山县。 故此。 含山县也博得了歌带盗版之乡的“美名”! 不仅内地,两岸三地以及东南亚一带,含山的歌带,都占有了巨大市场比例。 若不是版权问题,绝对能早长荣和金星一步,率先打入发达国家市场。 在长荣和金星的录像机,还没研发成功前。 美达磁带厂就从日本,引进了先进的录像带生产线,随后,含山开始陆续的出产盗版录像电影带。 也是因为这个。 直到长荣和金星在燕京开发布会,仍有不少人在期待,爱鹿电子会像上次随身听一样,再来个临场截胡。 毕竟,谁都知道,含山那边就是置于锦湖影响力下的产业链。 美达磁带厂,更是隶属于锦湖集团的子公司。 两边这样打配合的生产盗版录像电影带,明显,是想延续此前的盗版歌带产业。 而费了那么大劲,必定的,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谁知。 结果出来,偏偏就是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 美达和含山那边,没什 么远大志向,真就只是想从录像机产业中抢口肉汤喝喝。 相关的新闻和评论报道,唐怡和孙晴都多多少少看过或听过一些的。 然。 现在,长荣突然宣布,要建一座工业园。 目标瞄准了录像带产品,且还投资那么大,并以诸多优惠条件等,邀请其它厂商入驻。 打得什么主意,不言而喻! 整个下来,完全就对美达和含山产业模式的复制。 更为致命的。 以录像机在内地火爆程度,以及在海外市场不断地攻城掠地。 依靠着这些优势,荣星产业园真能做的起来。 光海外,就预期可见,是多么规模庞大的市场,这也是美达和含山,今时难以匹敌的。 还有,这荣星工业园,是由长荣和金星共同合建。 一看就知道,能让两个死对头联手,必然是想对付另一个。 也就是,两家这个决定就是完全针对锦湖来的,而宣布将荣星工业园放到宿阳,更有点蹬鼻子上脸的意思,明知宿阳是锦湖最核心的大本营,作为对手,还是将重叠的产业往里挤,这不是挑衅,是什么! 赵璐看看包厢里的凝重气氛,犹豫再三,等醒过神的唐怡和孙晴不解看来,她才道,“还有,主持这工业园整体项目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谁啊?”唐怡嘴上这么问着,脑海里却闪过一个身影来。 果不其然。 下一刻,就听赵璐回道,“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就是长荣的现任副厂长高冬。” “——”唐怡。 “——”孙晴。 但凡了解锦湖一些的,都会知道,这高冬是秦向河从茅塘村领出来的。 据说,以前在村里,就是个掏鸟摸鱼的孩子,因为整天身上泥糊糊的,还被人喊作泥冬。 后面高冬进了爱乐音像去锻炼,结果,却叛变去了锦湖的对手,胜华电子那。 几个月前,又去了锦湖更大对手,联荣集团那边。 还成了长荣录像机厂的副厂长。 如果说,工业园放在宿阳,是挑衅的话,那 让从锦湖叛变出去的做这项目负责人,就是羞辱了。 当然,秦向河要是在这里的话,肯定会说出另一个词——骑脸输出。 一个平时对经济不感兴趣的电视台主持人,另一个,只偶尔有时间,才看一下经济类新闻报道的大明星。 连这两人都清楚,长荣工业园宣布落地宿阳的消息意味着什么。 那其他人,必然也是多多少少能看明白一些的。 所以。 这个新闻一经在电视台播出,便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锦湖内部的,更是个个憋了一口气。 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有锦湖这些人的“愁”,自然也有一些人很“欢乐”。 至少,从大前天新闻在海沙电视台播出后,刘大胖的嘴角就没扯下来过,连开着车,嘴角都咧到了耳根去,烟都差点叼不住了。 不知不觉,车就出了长溪县城,看着来往的车辆,还以为又要拥堵不堪了呢,没想,往茅塘去的路上,竟几乎畅通无阻。 这可不是说来往茅塘的车变少了,恰恰相反,比之此前回来的那次,只是有多不少。 最主要,还是连接县城的路又加宽了,从两车道变成了四车道,甚至感觉上,比四车道还要宽一些,毕竟,路两旁不断过往的自行车摩托车等,丝毫不影响中间的那些大卡车大货车,当然,像他们这种小轿车,则是非常稀少的。 也是,换作以前,就是一辆大卡车,都能引得村里孩子跟后面嗷嗷叫直追,哪像现在,别说看了,估计坐都坐厌了。 以前从村里去县城,能赶上一趟拖拉机,就算谢天谢地了,除此外,便是牛车马车还有自行车,甚至离得稍微近一些,都是耗费半天功夫,步行去县城的。 现在却基本看不到路上有步行来往县城的了,着实是,村里的自行车,早已经是标配,很多家里开始换代摩托车了,更有的,自己买了三轮车,后厢加装两块长木板,当做载客车的,沿着这条路,专门拉人。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5452/320411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5452/3204118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