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神迹再现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救命!娇娇,杀我别用小蛮腰 为你入狱,你却提离婚 种田山里汉:末世娇娇三岁半 一世之尊:万物成道 寒门权臣 仙少年 从看到经验条开始 我在七侠镇开店 一剑修魔 盛世锦安

第442章神迹再现 有一句话说得好,登泰山而小天下。 身为为五岳之首,泰山确实有令人称道之处。 其实泰山的海拔并不高,在五岳中次于华山、恒山,仅占第三位。 但泰山的雄壮却是无与伦比的,即便高他许多的华山、恒山都远不能与之相比,乃至于海拔更高数倍的昆仑山,都比之不及。 因为华山位于秦岭山脉,恒山属于太行山支脉,至于昆仑山本身就是一处巨大的山脉。 这就好比一群雄狮中多了一头东北虎,东北虎固然凶悍,可雄狮亦不会输它太多。 但泰山却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周边就没有一座高山,就如一只亚洲虎进了鸡鸭群,那种感觉就不一样了。 直到白衣大食内乱,黑衣大食称雄的时候,东西两个强国才真正意义上的交锋。 事故李治一个人独自走上登封坛。 现在大唐的力量已经进入乌浒水域,与大食国相连,双方尽管保持克制,但边境上已经火药味十足。 其他人更是如此…… 即便是大食国的传奇人物阿慕尔·伊本·阿斯也忍不住在心里暗思,难道除了伟大的先知穆罕默德,还有人能够与真神安拉对话? 一个只是一纸诏书,便能号召华夏周边四方君王、酋长、使者齐齐入京,就这份号召力,要是没有军事力量的支持,谁信呢? 个别见识少的夷狄,当即就将大唐视为天堂圣地,将东方的这座泰山,视为神山。 这便超出所有人的理解范围了…… 尤其是现在正月初一,还是冬季,气候湿寒,雾气极重。 李治自是知道陈青兕动的手脚,但他没有想到竟有如此效果,享受着崇拜的眼神目光,他乘上了步辇下山。 于泰山之巅的正中央三丈高的登封坛立于上方…… 头脑简单的他,见大唐皇帝沐浴在朝阳之下,真就觉得大唐天子是神仙下凡。 在西域即便唐朝灭亡了上百年,依旧出了一個李圣天,打着汉家的旗号,施展政治抱负。 谁也不会千里迢迢派遣一个傻子来丢人现眼…… 几乎是神迹再现…… 便在诸国国王酋长使者,或震撼或各怀心思的时候,李治已经乘坐步辇上了泰山之巅。 做好这一切,陈青兕方才姗姗登台。 祭天便在陈青兕的三拜中拉下了进入了尾声。 现如今大唐的影响力已经映射到了乌浒水域,波斯余孽在大唐的支持下,竟有了不小的气候。 只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随着这位大唐皇帝踏上登封坛的时候,李治身上又闪烁起了奇异绚烂的光芒。 人走在泰山山道之上,便如行至云端一样,自山间向下而望,透过薄薄的云雾,能够看到方圆数十里的州府村落,犹如仙人俯瞰人间。 李元礼在这时候登上了登封坛,他在登上登封坛的那一瞬间,陈青兕明显听到周边传来倒吸凉气的声音。 因为大食国自己就是一个征服者,对于他征服的土地并没有完全吃下。 他们无法解释缘由,但都猜测一定动了手脚。 为防止意外,阿慕尔藏身于幕后,表面上做主的是阿慕尔的儿子施米特。 他们以宗教立国,更为迷信,只是他们更信奉西方的神。 泰山脚一马平川,蚊屋所居之地,就算在后边也能看得到。 有着一定文化底蕴的如大食、拂林国使者,则喜忧参半。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 白衣大食的新王穆阿维叶也是一个极其了得的人物,只是不过因为他的夺权,创造了什派,导致了阿拉伯人未来千年的内乱。后世对他的评价多以暴君谩骂。 大唐有了陈青兕,他在军事战略上引导着唐王朝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之上,免去了不必要的损耗,将吐蕃压制在了高原之上。 偏偏倭国情况特殊,作为一个近亲媾和而出的皇家智障儿,蚊屋生下来就给丢到佛寺里养着,谁都不会想到他会成为倭国的国王。 华夏的儒家文化是极有侵略性的,只是身在本土而不自知罢了。 大食国的文化与华夏的文化完全没有融合的可能,就华夏人对神佛的态度,好就信,不好滚犊子,真要跟大食法碰撞,还不得翻天? 大唐的文化在西域传播的太快,已经引起了大食国的注意。 恰在这时,得到李治邀请四方国王、使者参加其封禅大典。 相比祭天的威势,祭地便简单了许多,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 为何同在登封坛上,一个身上闪着异彩,另一个却与常人一般无二? 李元礼作为亚献之人,他也念了祭文,将然后将李治之前存放玉牌、锦册的玉柜、金柜藏入石匣,然后埋于泰山最高处。 很多时候的自古以来,并非后人遐想,而是华夏文化,确确实实就在那片土地上流传,生根发芽。 当然其中少不了吐蕃的挑唆…… 历史上的阿穆尔在辅佐穆阿维叶建立白衣大食之后,再度率兵夺取了埃及,成为埃及总督在任上终老。 念完祭辞,又将祀天的玉牌和祭祖的锦册分别放入玉柜以及金柜之中,至此,李治作为皇帝的任务,告一段落。 历史上大唐并没有如今这么强,在乌浒水域与吐蕃联手一起将波斯余孽覆灭之后,就不去招惹东方了。 文化底蕴深厚,军事实力又强。 但是那得天庇佑的景象,却给了所有人莫大的震撼。 阿慕尔一路东行,仅花费于路上的时间就用了十个月。 打与不打,穆阿维叶左右为难。 毕竟皇帝是天子! 能够与老天对话的也唯有天子…… 确实以陈青兕对大食国的了解,大食国的发展方向很广,西南北都可以打。没有必要跟大唐争夺西域,却忽视了一点,对于强悍对手的敬畏。 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动摇大食国的利益。 阿慕尔时不愿跟这样的敌人为敌,苍老的脸上露着罕见的忧色。 直到希拉克略的出现,他在举国推行希腊文化,改革了军事制度,实行军人领地制,稳住了国内的情况。 封禅仪式向来是神秘的,不准有任何人在皇帝身边。 封天禅地,方为封禅。 见到神迹的人,固然有一部分深信不疑,但将信将疑的还是居于多数的。 苏德科特并不了解大唐的实力,今日见到,心花怒放,如果能够联合大唐,一起对付大食,岂不美哉? 东方文化的渗透,可能让他们的征服徒劳无功。 他是与称号“安拉之剑”的哈立德·本·瓦利德齐名的大将,也是大食国四大政治家之一,不带一兵,不费一卒,便帮助白衣大食的君王穆阿维叶战胜了大食世界最著名的勇士哈里发阿里,夺得了帝位。 泰山周边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目光所及之处,高与低的视距差是一千三百米,就给人一种独耸云端的视觉冲击。 阿慕尔·伊本·阿斯是大食国的传奇人物,他是大食国崛起于西方的核心人物,精明强悍,足智多谋,易怒善辩,好战成性,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 穆阿维叶心里是不愿意与东方为敌的,但是如果不将波斯余孽覆灭,就波斯在中亚的影响力,将会是心腹之患。 这一次受科学道具的影响,更加绚丽…… 他们彼此的国家并非没有高于泰山的大山,但还是相同的情况,泰山特殊的地形,给人的感觉是独一无二的。 吐蕃无力在西域掀起波澜,西域也更加稳定牢固。 与李元礼一样,他并无受到任何神仙关照,如常人无异。 穆阿维叶不愿于强悍的大唐为敌,但是大唐的影响力已经通过波斯余孽向西扩散。 拂林使者苏德科特却不一样,心情愉悦。 大食国的那群高喊着圣战的信徒太可怕了,几乎占领了他们所有的南部省份。 泰山给人的高旷气势真就是无与伦比的。 陈青兕见之,会意一笑,这个确是他的手笔。 他所创造的白衣大食也没有传过三代,但毫无疑问大食国最强盛的时期就是在他的统治之下…… 不论是金饰、白珠的冕,还是以玄色为主,金丝秀章的衮都有反光的作用。 施米特·伊本·阿斯是此番大食国的使者,但其实整个大食国的使团,真正的核心人物是他身后低叹的这一位:大食国的英雄,他的父亲阿慕尔·伊本·阿斯。 施米特·伊本·阿斯身子微微一僵。 大食使者施米特·伊本·阿斯忽听身后一声低叹:“东进恐怕不易。” 无法目睹奇迹再现…… 传承千年的封禅仪式,还有深不可测的神学…… 适才在泰山脚下,最先跪的就是他。 拂林信公教,而大食国信大食法。 陈青兕走在登山的路上,难得来这一次,自是需要好好欣赏。 在大食法的信徒眼中,安拉是唯一的真神,即便是在东方,如果有神,那也是他们的安拉。 他为大食国赢得了埃及,攻克巴比伦堡,劝降亚历山大港,给了拂林国,也就是号称东罗马帝国的拜占庭致命一击。 这个时候,最后悔懊恼的莫过于位居山道里的那些使者大臣…… 可泰山之巅位置就那么大,还不允许靠近,如倭国这样的国家是没有资格登顶的,只能跪在山腰上。 这股声音带着几分惶恐不安…… 但毫无疑问,唐王朝已经展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 如果动了手脚,李元礼应该与李治是相同的待遇。 而且李元礼登台之后,他的身上却没有多余的异彩。 四面开花,四处征伐,横跨亚欧非…… 没办法,能够参加此次封禅大典的,不是国王、酋长,就是各国拥有一定地位的大臣。 毕竟除了倭国的蚊屋国王,真没有几个是傻子。 李治独自登上登封坛后,开始了一个人的作秀。 封天禅地,敬告乾坤。 在高高的登封坛的视线死角处,有着几面装饰用的大铜镜,打磨的锃光瓦亮。 而李治的衮冕都是用特殊材质制成,冕为金饰,垂白珠十二旒。玄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领为升龙,织成为之也。各为六等,龙、山以下,每章一行,十二…… 这十个月,阿慕尔一直在研读东方的历史,途经每一个大城镇都会了解一些风土人情,民生情况。从西域诸国,一直到长安、洛阳,直至今日,领略到了华夏文化的底蕴所在。 现在他唯独没见到大唐的劲旅,可想想也知道,一个常胜不败的国家。 他们的军队在大食国的信徒军面前溃不成军…… 于是乎又跪了一片…… 其中就包括了倭国的蚊屋国王,急讴之下,泪水都流下来了。 不过这套流程还是得走的。 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穿戴的衣物都是不折射光线还带着些许吸光的布料…… 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唐都灭亡百余年了,西域丢失的时间更长,即便是这样,依旧有人怀念大唐,可见一斑。 能够出使大唐的,皆是彼此国家的核心成员,都是虔诚的信徒,不会因为一两件震撼之事就动摇自己的信念。 随即便是纪国太妃领着命妇们在泰山旁边的梁父山祭祀地祇。 穆阿维叶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心腹,也是大食国最出色的将军政治家阿慕尔·伊本·阿斯。 陈青兕作为终献者,并没有登台,而是在埋藏石匣的地方立石,将刻好的《登封记》碑文,立于石头旁。 在西方天文地理之类的知识,他们都归于神学一类。 而被神迹震撼住的四夷诸国国王、酋长以及使者们刚刚回过神来,立刻察觉自己已经身在云端,为泰山特有的壮丽景色所震撼。 掏出祭天的祭文,先对东方高天念诵。念诵着,还转圈,得让四方的天都得听到…… 但此举也仅限防守,难以夺回失地。 礼成只是开始,接下来李治接续不断地下达旨意。 首先下旨改奉高县为乾封县,然后大宴群臣诸国使节,大赦天下……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5591/279780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5591/2797806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