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万世之论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领主:黑化的我,横扫战场 治愈系篮球 校花的贴身高手2 斗罗:封号琴魔,这个杀手有点冷 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 单手插袋拿麦,今天制霸舞台 黄泉手记 我的旁白不太对劲 重回古代:我来打天下 原神:我在提瓦特开启聊天群

次日辰时,张三符与南宫逸早早的来到了镇抚司查看审讯的结果。 拿到几个密谋反叛的族长的供词后,张三符瞥了一眼便惊出一身冷汗。 扯着南宫逸,两人便骑着马直奔大将军府。 “你二人没有屈打成招吧?”将军府内,杨陵双眉微蹙,看着手中的供词说道。 张三符拱手道:“用刑肯定是用刑了,但我们确实没有诱供。而且,锦衣卫确实从密室中收出了另外几家与他们联络的书信。” 南宫逸补充道:“科举之事,要不要缓缓?这牵扯的大族太多了···” “把收到的密信尽数送到大将军府,再把两位荀大人、两位蒯大人、房大人、魏大人、郭祭酒、长水校尉蔡大人,还有黄大人、马大人,以及襄阳的几家大族的族长都请过来吧。就说请他们来赴宴。”杨陵打断了南宫逸的话说道。 南宫逸与张三符对视一眼,两人拱手称诺后便退了出去。 等到出了大将军府,南宫逸拉住张三符的衣袖问道:“老大这是要把他们一锅端了吗?请我们吃席?” 张三符摇了摇头说道:“不会的,老大不是那么莽撞的人,指不定又要我们陪着演戏了。” 一听到演戏,南宫逸不禁脑袋一缩,有些后怕的说道:“又演戏啊?我罢演可以吗?” “一般罢演就得领盒饭啊~”张三符叹道。 一个时辰后,满朝四品以上官员以及襄阳大族宗族之长皆被请到了大将军府中的流云榭之中。 流云榭位于大将军府内的一处人工湖之中,以廊桥与陆地相连。 廊桥之上虎贲卫士按刀披甲肃立两侧,前来赴宴文武百官豪门贵族,有的神态自若,有的面色凄惶,有的闲庭信步面有得色。 蒯良神色严肃的压低着声音对着身旁的蒯越说道:“你与那王坤有书信往来,为何不早说?” 蒯越神色紧张的说道:“本以为那王坤只是进谏,哪里晓得他居然暗藏兵甲。” 蒯良叹了口气说道:“此事实在诡异,稍后见了大将军,须得好生应对!” “大将军到!”典韦粗犷的嗓音在水榭中响起,窃窃私语的众人顿时鸦雀无声。 杨陵坐到了主位案之后,慢慢的扫视了众人一眼也不说话,气氛顿时变的非常压抑。 凉风吹来,让有些汗流浃背的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诸君!陵有一事不明。苦思数日不得其解,故请诸君前来,为陵解惑!”杨陵面带淡淡的笑容,语调缓慢的说道。 南宫逸正要上前接戏,却听得一个声音说道:“还请大将军示下!” 南宫逸抬头一看,居然是站在前面的荀彧。 “老张,苟或抢我戏了。咋办?”南宫逸小声问着身旁的张三符。 张三符低声道:“看看再说,别吵!” 杨陵看了一眼荀彧,笑着说道:“荀令君,是这样的。本侯时常无法安眠,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当年本侯在游历天下之时孑然一身,所虑者不过一日三餐。” “后来回到七台乡,乡中父老以性命相托,所虑之事乃相亲手足有所居、有所养。” “而后黄巾乱起,董贼入京。吾所虑者乃先帝之恩能否报,麾下士卒能否胜,荆襄百姓能否安。” “再后来,陛下继位!董贼伏诛!但本侯更加睡不着了。先帝委以托孤之任,但本侯年少德薄,才学浅陋,夙夜忧叹不得治国之法。” “本侯皓首穷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强如嬴秦,如今亦为尘埃。” “一朝兴盛,多有贤臣临朝;王朝倾覆灭,则多有小人乱政,汉亦如此。” “是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今日召诸君前来,是想问,诸君可有辨别贤臣小人之法?” 杨陵此言极为大胆,这分明就是在指责桓灵二帝任用小人,导致天下动荡。此言一出,堂中水榭之中更加安静了。 荀彧细细叨念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大将军此言大善!贤臣者,习经书,明礼仪。贤良方正,有治国之才。小人者,贪婪鄙陋,逐利惑主,残暴不仁。” 荀彧还未答话,田丰却出列大声说道。 田丰说完,还斜了张三符与南宫逸一眼。 “那诸君可有辨别贤才之法?”杨陵笑着问道。 杨陵如此询问自然是对如今的察举制不满了,绕了这么大个圈,还是要推科举。 众人闻言,心中不禁长出一口气。既然杨陵问了,就说明还有的商量。 见众人皆不答话,受荀彧举荐的颍川陈氏的陈群出列拱手道:“启禀大将军!下官以为可在各郡设立大中正一人,以名望才学俱佳者任之。” “再由各县上报贤才之名,有中正对名册中之人进行才学与德行进行品评,并将其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等。根据每人的品阶来进行官职授予。” “如此优劣得所,各安其职。” 陈群此言一出,满堂公卿皆心中一震,不少人都向这个刚刚进入杨陵幕府的陈氏子弟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至从杨陵从剿灭董贼之后,杨陵越发觉得自己的天赋【豪门夜宴】被削弱了,一连办了两次大型的宴会也没有出现什么厉害的人才。 反倒是,本土出仕的人才却有不少。如颍川的陈群、益阳的傅肜、南郡的董允等纷纷出仕。 蒯良心中叹道:“此法虽不如察举获益之广,但每每郡皆有一人,也算可行。北方士子确实强于南方啊。” 杨陵笑着问道:“陈大人,此法可有名?” “还未曾起名,不若大将军赐名?”陈群拱手道。 杨陵闻言,心中叹道:“不愧为世家子弟啊,这是要把这九品之法安在我头上啊。” 杨陵笑道:“不如叫九品观贤法吧。” “谢大将军赐名!”陈郡拱手拜道。 正当众人心中如释重负之时,杨陵的声音再次响起。 “此法虽妙,不过一名中正要考评如此多的士子,实在太过辛苦。” “不若与先前房大人所奏的科举并行。” “每年每郡中正可荐十人。至于科举,每年举行一次,秋日举行郡试,二月举行州试、春三月举行殿试,由天子钦点。” “诸君以为如何?” 杨陵语调坚决,眼神利如刀剑的望着众人。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603/10546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603/105463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