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霜降之祭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快穿:病娇少爷为我神魂颠倒 序列进化 经营游戏竟是我自己 我是反派,我选择开摆 全能系统上交后,我直接摆烂 开局一把刀,狂扫八荒 小鱼薄荷 沉溺!诱她沦陷 美漫:从疯人院毕业后做蝙蝠侠 无限超神:抬头看见云霄天庭

“大人!河道中发现了祥瑞!” 正当徐庶沉思之时,随行的护卫前来禀报道。 一旁的司马朗抚须问道:“是何种祥瑞?” 当年赵云白马踏冰河,一举突袭长安,而后在司马氏的帮助下快速稳定了雍州的局面。 杨陵投桃报李,无视了司马懿效忠于皇甫麒的事情,任命了司马朗为雍州刺史。 如今皇甫麒败亡,司马懿也被赵云生擒,关押在了长安。 当司马懿被押送至长安之时,司马朗便懂了杨陵的暗示,他也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 次日司马朗便以患疾为由请辞雍州刺史,而杨陵则毫不犹豫的任命中平六年进士,历任西陵县令、江陵太守的徐庶为雍州刺史。 同时,杨陵也并未放司马朗回老家养病。 而是让司马朗押领侍中之职,押送司马懿来襄阳就职,只是雍州事务冗杂,还未完全交付给徐庶,这才滞留在了长安。 徐庶的护卫闻言,冲着司马朗拱手道:“回禀大人,疏通河道的民夫挖出了一尊赤色的巨鼎。” 司马朗与徐庶对视了一眼,徐庶抬手道:“前面带路。” 落日西沉,渭水两岸披上了一抹透红的金色,宛如一幅画卷。 徐庶与司马朗穿过守卫的军士,只见一尊高丈余,三足双耳,赤金龙纹的巨鼎立于一方巨石之上。 司马朗疾步上前,绕顶一周,时而驻足细看,时而若有所思。 此时的巨鼎已经被军士洗刷干净,夕阳之下熠熠生辉,如同神迹。 一旁的徐庶看了看问道:“司马大人识得此鼎?” 司马朗微微摇头又点了点头,反问到:“元直,可知秦王举鼎乎?” 徐庶上前一步问道:“司马大人说的可是秦武王赢荡洛阳举鼎?” 司马朗王望着夕阳下的宝鼎抚须道:“秦武王四年,秦王赢荡攻占韩国重镇宜阳后直入洛阳。” “周赧王遣使于洛阳城郊相迎,秦武王却直接入洛阳太庙明堂中观览九鼎。” “《左传》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夏传于商,为镇国之重器,及周武王克商,迁之于雒邑。” “传闻秦武王见九鼎之腹有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九字,便指着镌有雍字的鼎叹道:此雍州,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耳。” “秦王自负勇力,不顾劝阻用尽全力将雍州鼎举离地半尺,结果被压断胫骨,吐血而死。” “雍州鼎,赤金龙纹,又称龙文赤鼎。按古籍记载,此鼎极有可能便是了。” 徐庶闻言连忙上前细看,随即叹道:“难道传言是真的?” “秦灭周,迁九鼎于咸阳。项羽焚咸阳,乱兵投九鼎于渭水····” 龙朔二年十月,霜降。 楚国国君杨陵,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上了位于襄阳城郊的轩辕祭天台。 高大的祭天台上令旗飞舞,八座鼎身上铸有山川、虫鱼、兽面、云雷、五谷、赤焰、兵戈、龙纹,八种纹饰的巨鼎环抱主祭之位。 按照礼制,杨陵此举有僭越之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当初讨伐董卓,登台祭天,可以说是为了号令三军,匡扶汉室,不得已而为之。 而如今天子居于洛阳,就算杨陵的身份贵不可言,也不能僭越带天子祭祀上天。 而张三符手持玉圭,目光肆无忌惮的扫视群臣,随即又露出一丝笑意。 自开科取士以来,杨陵选拔了无数官吏下放地方历练,而后在召回襄阳填充楚国朝堂。 如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范仲淹、战败被俘降楚的吏部右侍郎王安石,以及杨陵的元从心腹魏征、房玄龄、张三符等人,此时的楚国朝堂,已经没有汉室老臣的位置了。 而随着黄河南岸各地乱兵被剿灭,此次祭天,不过是杨陵为自己登基为帝之前的一次试探。 在各地叛军与贼寇纷纷被剿灭之后,大禹之鼎并未像当初荆州鼎一样出现在杨陵的系统空间,而是被各州百姓、驻军发现,以贡礼的形式进献给了杨陵。 当上月雍州鼎跟着司马朗的车驾进入洛阳之时,天下九鼎,已得其八,杨陵的内心已愈发躁动了。 简在帝心的张三符自然洞察到了杨陵的想法,次日便联合司马朗以祥瑞之兆进谏杨陵,在霜降之时祭祀上苍,以佑楚国。 朝堂之上,群臣见杨陵并不反对,而是让百官廷议。 在楚国身居高位的哪一个不是人精,张三符又是杨陵亲信,所谓的廷议,只是让群臣给杨陵找一个合理的理由罢了。 廷议有人附议,有人默然,没有一个人反对,霜降之祭也就顺利举行了。 冗长的祭祀杨陵只是拜了拜便在虎贲卫的护卫下回了襄阳,他只需要知道文武百官的心思就行了。至于祭祀,对他来说并不需要全程参与。 杨陵才回到楚王宫,便有内侍禀报,武英殿大学士诸葛亮已经回到襄阳,等待召见述职。 先前杨陵任诸葛亮为军师,辅佐龙骧侯赵云远征凉州,平定凉州后诸葛亮便留在凉州安抚地方与怀柔羌人部落。 而述职则是杨陵主政之后,每年都要进行的事情。 由于交通不便,每年述职的封疆大吏由杨陵钦点,或地方奏报紧急事务,在由内阁批示后呈报。 但今年除了坐镇洛阳防备北汉的岳飞、平定凉州的赵云、青徐大都督戚继光没有回襄阳外,各地州牧刺史、统军大将皆回到了襄阳,等待杨陵召见。 明亮宽阔的殿宇内,巨幅的疆域图前,杨陵负手而立,目光落在西凉所在的区域。 而他的手中,则我这赵云和凉州锦衣卫镇抚使赢长生的奏报。 张三符则身体微弓,垂手立在了杨陵的侧后方。 “司马朗给你送礼了?”杨陵的语调中带着一丝笑意。 “送了,臣,也收了。”张三符恭敬的答道。 杨陵仰头望向玉门关,自顾自的说道:“都送了些什么东西啊?” 张三符笑了笑,说道:“一对蓝田玉珏。” 杨陵哈哈一笑道:“温县司马氏也太小气了吧?司马懿放出来了吗?” 张三符一时间不知道因该先接那一句,想了想颔首道:“释放的诏令已经传达了,但司马懿还呆在牢里。” 杨陵冷笑道:“这是想让孤去请他吗?还真是桀骜不驯。” “告诉他,楚国的粮食,不养闲人。要么去新野开掘河道负石担土,要么去东华门当个看门小卒。” “明日天明要做出选择,如若不然,斩首弃市!” 张三符连忙颔首道:“诺!臣这就去。” 杨陵冷笑道:“不用,他一个帝国死囚,何必劳烦我楚国的侯爷。” “就在殿外,随便找个虎贲卫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603/10558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603/105580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