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无敌九皇子 腰软知青下乡嫁最猛糙汉赢麻了 我在WBG掌舵老年皮划艇的日子 诱她哄她,秦爷虔宠心肝宝 回到1979当赤脚医生 江山横刀美人香 这个领主只想种田 综武老六:开局师娘,我好难受 漫威里的机械狂潮 带着影体的病弱小姐只想当小透明

长安皇宫,朝议大殿。 这一天的早朝,丞相刘玉之最先出列,汇报了一下粮草军械的筹备事项。 此番筹备,并不是说东北关那边粮草不够了,而是为来年灭鬼族所准备的。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言不仅是在于输送上,其意主要是指在出兵之前,大军所需的粮食、草料等供给需要准备好,这样才能打好一场仗。 萧远言简意赅的问道:“有百万石吗。” “现有九十六万石。”刘玉之道:“如果不够,微臣再让蜀地输送,我国的钱粮打这一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凑齐百万石粮草吧,消灭鬼族应该够了。”萧远道:“今冬多地有雪,运输线不太好,等开春之后,再运往安阳吧,然后由安阳输送东北大营。” “是。”刘玉之领命,动了动嘴角,又试探性道:“臣听陛下之意,还欲调兵?” 这是肯定的,不然哪用得了那么多粮草,现在卫庆那边的补给是够的。 萧远亦干净利落的说道:“要打,就一战灭鬼族!不要打的拖拖拉拉!” “是,陛下圣明。”刘玉之不再说什么,是极力支持消灭鬼族的。 随后,季平站了出来,拱手弯腰道:“启禀陛下,朝廷上次拨往武库的二十万两白银已经不够用了。” 季平一般很少参加朝议,每天都窝在他的官署内研究图纸,但其为国家武库、军械司主事,正三品大臣,是有资格上到朝堂的,就像今天,他是提前递交了申请的。 可能是要面对百官同僚,这家伙今天倒是没那么邋遢了,穿着一身干净的官服,头发胡须也修饰了一下。 其话中之意再明显不过了,简单直接的要钱。 没等别人说话,户部尚书陈怀明当时就不乐意了,语气颇为不满:“季大人!你不要太过分了!你当国库是你家开的呢!” 说着又面向萧远:“陛下,二十万两白银,这才多久,就是烧钱也烧不了这么快。臣有理由怀疑,季大人有贪污舞弊之嫌疑。” “这,陈大人可不要冤枉人,下官对钱财无甚兴趣。”季平道:“若是对武库金银用度有疑,就请陛下查好了。” 国家武库,何其重要,里面怎么可能没有监察机构,可以说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萧远心里明镜似的。 而陈怀明说烧钱,在这方面,但凡跟国家军事军力相关,不烧钱才怪呢。 季平其实是个不善辩言的人,见其郁闷模样,萧远声音平和道:“怀明,就事论事,言语偏颇了。” “是,陛下教训的是。”陈怀明连忙一低身,但马上又道:“可是陛下,这二十万两白银动辄消耗一空,边境还在动兵,若长此以往,国库难支啊。” 一旦关系国家财政,户部尚书发发牢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陈怀明为人不抠门,但你要让他从国库里拿一分钱,那他比谁都抠门,一文钱也非得问个明白用处不可。 这个户部尚书是称职的。 不过萧远却没有理会他的牢骚,直接说道:“给他,朝廷再拨三十万两白银到武库。” “陛下!”陈怀明有点急了,这怎么还越来越多了。 不过没等他继续说,萧远已稍稍抬手。 龙椅上的大秦皇帝一身黑龙袍,额前十二串玉珠,威赫满满。 这个手势,意思已经不用说了。 陈怀明顿时闭嘴,无可奈何,只能施礼领命。 接下来,又就一些国家政事进行了处理。 随后萧远道:“今日,朕也说一件事吧,众卿议一议。” 说着话,他拿起了几案上的一本书,开门见山道:“此书,是章台阁修订,为教学所用,其内容朕都看了,有少许地方当更加严谨。” 听到这话,董舒心里一咯噔,还以为是此书编修内容让皇帝不满意。 其实不是,此书内容,多有劝学、道德、礼仪、温良恭俭让等名句,是很符合学习标准的。 而章台阁汇集天下文人,毫不夸张的说,这里面的士林大家多的很,就像科举,由董舒这种人出题,天下士子都会服气,因为皆承认他的学问。 这样的章台阁,编修一本教学书还不是小菜一碟。 萧远所说,也不是全书内容有问题,而是某些小地方。 他看向董舒,接着道:“董卿,这一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辽。” “此句何意,通顺否。” “这”董舒小心翼翼道:“陛下容禀,此句本为:而见者.远.远,但臣岂敢不避陛下名讳。” 萧远没理会,继续道:“还有这句:不仁者离矣。应是不仁者远矣吧。” “这句:人无常虑,必有近忧。不是人无远虑吗。” “所以为了避朕这个远字,便用通假字或其近义改写原文,是吗。” 原来是这个原因,董舒没了压力,恭敬说道:“是的陛下。” “但往往词不达意啊董卿。”萧远当然也没生气,正色道:“朕不解,就因为一个远字,而改文章之本意,众卿告诉朕,这【人无远虑】四个字,它要表达的意思跟朕的名字有什么关系?” “可陛下乃天下之君,大秦皇帝,理当讳字。”董舒道:“若臣修文有远,岂非不尊,乃臣九死之罪!” “没错。”柳长卿跟着站了出来,一脸正色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此乃礼也,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天下之人,不可说陛下名讳!” 此言一出,众大臣纷纷出列,齐齐附和。 这种所谓的礼,毒害极深,恶心了不少文章书籍,造成了无数的语意混乱。就像道德经,其原文本是:道可道,非恒道也。 就因为避讳汉文帝刘恒,改成了非常道。 人家非恒道也,管你刘恒屁事啊,这不纯纯有病吗。 司马迁甚至把《史记》中所有的“谈”字都去掉了,因为他父亲叫司马谈。 还有宋仁宗赵祯,就因蒸和祯同音,就不准民间蒸馒头,人家老百姓蒸个馒头管你个叼事啊。 另有属鸡的怂帝,因其属相,民间吃鸡肉时就必须恭恭敬敬。 唐还不能吃鲤鱼。 诸如此类,多不胜数,荒谬至极。 不仅是文化的糟粕,更是影响了整个社会。 萧远知道,这种所谓的礼,在今之时代,你是很难改变这些文人重视度的。 “众卿之意,朕明白,但有些所谓的礼,就是纯粹的陋俗,它不仅阻碍了社会交流,更是严重影响了文化发展。” 萧远说着道:“难道就因为一个远字,任重道远,敬而远之,这些都要改字吗?荒谬吗?” “朕以为是荒谬至极!” “可是陛下,您是九五之尊,那些文字又算得了什么。”有大臣道。 萧远看了他一眼:“朕不与众卿争论不休,这样,咱们君臣先各退一步,避双字而不避单字,如何?” 意思很明白了,出现萧远两个字不行,但像什么高瞻远瞩啊,单个远字的词句、文章,就不需要避讳。 众臣闻言,互相看了看,一时间都没说话。 萧远瞥了眼刘玉之。 丞相是八面玲珑的,跟随萧远多少年了,一个眼神都能明白其意。 而且刘玉之也是有极大格局的人,心里其实是非常赞同萧远此言的,便出列道:“陛下所言,甚为妥当,臣深表赞同。” 丞相一带头,江仪马上跟着站了出来表态。 接着是贾攸。 然后是王肃。 上官文若这个大文人,极重礼仪,犹豫了半晌,才出列附议。 “姚爱卿。”萧远看向了姚廷玉。 后者知道,这是皇帝在示意了,只能暗叹了一声跟着出列。 “那好!”萧远大悦,斩钉截铁道:“由章台阁负责,把那些诗书典籍,文章书册,包括列国文献,里面的错字全都改回来!” 有些书里不仅仅是避讳萧远的远字,像当初的列国史籍,因避讳其君王名字,都有错写。 这可是个大动作,董舒刚要说什么,可萧远却大手一挥:“今日朝议,到此为止,众卿且退吧。”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638/124654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638/1246544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