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930章 从亡国之君到中兴明君,相隔了一个叔父

第930章 从亡国之君到中兴明君,相隔了一个叔父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终极一班:我,精通语言艺术! 拋彩招爹,龙凤萌宝带大佬躺赢 凤舞求凰诀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斗罗:我有一本山海经 英雄无敌之终焉的审判 我在末法年代得道长生 别惹,江总的心尖宠超厉害 穿成最强雌性,带着我家玩转兽世 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

曹变蛟大声喝道:“林丹汗和额哲的首级在此,怎能是谎报军功?” 两名军士将手中捧着的盒子打开,露出里面的首级。 林丹汗以前同大明有过合作,共同对付辽东建奴。 被迫西迁后,林丹汗又多次领兵进犯大明,因此有一些官员同他打过交道。 崇祯命这些官员上前辨认。 成基命索性豁出去了,大声说道:“找到与林丹汗和他儿子相貌相似的蒙古人,取其首级顶替,又有何难?单凭首级,说明不了什么!” 这就有些耍无赖了。 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除了耍赖,还能有什么好办法? 只能硬着头皮,想方设法拖延时间。 只要不承认,等朝廷派人去归化核实战果,一来一去,半年的时间就没了。 到时候草原大捷的热度也就渐渐减退,自己也好设法脱身了。 崇祯哂然一笑,向曹变蛟问道:“成卿说,林丹汗及其子的首级有可能作伪,你可还有其他物证?” “有一物证,足以证明!” 曹变蛟伸手揭开另外一个盒子。 一方玉玺露了出来。 崇祯和大臣们纷纷伸长脖子看去。 礼部尚书孔贞运失声惊叫:“传国玉玺!” 皇极殿前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都被惊到了。 崇祯的眼眸中,绽放出异样的神采。 大臣们满脸都是不可思议。 那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啊! 崇祯强忍内心的激动,吩咐道:“孔卿,上前鉴定真伪。” 孔贞运大步上前,小心翼翼地双手捧起传国玉玺。 仔细端详许久,他这才颤声开口:ap.. “秦始皇初定天下,命巧匠刻国玺,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说法,在正式的秦、西汉文献中并无记录,直到唐朝的文献中才出现这样的记载,因此不能当真。) “秦灭以后,秦王子婴投降,传国玉玺归汉。” “至汉平帝,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乃出玺,投之於地,玺上螭一角缺,以金镶之。” “曹丕篡汉,命人在玉玺左肩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石勒建后赵,命人在玉玺右肩部加刻‘天命石氏"字样。”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后唐废帝被契丹击败,登楼自焚,玉玺也遭焚烧,下落不明。” “北宋哲宗时,一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始皇帝所制传国玺。” “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走,传国玉玺也被金国掠走,随后便销声匿迹。” “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传国玺忽然出现于集市,伯颜命人购买,玉玺从此归入蒙元。” “大明立国,元廷北逃,太祖遣徐达入漠北追击,以期获取传国玺,最终无功而返。至此,传国玺杳无音信。” 说到这里,孔贞运双膝跪地,高举传国玉玺:“此玺,确定为传国玉玺无疑!” 崇祯霍地自御座上起身。 群臣一阵轰动。 秦始皇之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 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 失去此玺,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没有此玺,就被讥为‘白板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如今传国玉玺归于大明,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明受命于天,皇权天授,国运昌隆! “传国玉玺流落异族数百年,今日重归中原,太祖、成祖未尽之业,今日陛下达成,此乃天命所归!” 温体仁知道该自己表演了,站出来大声道贺。 张维贤、薛国观、李标等人,也纷纷出列道贺,个个容光焕发。 即使是成基命,也不得不跟着附和。 传国玉玺的意义,谁都清楚。 这都不值得为皇帝歌功颂德,直接拿玉玺砸破脑袋,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成基命知道,大势已去! 有了传国玉玺,皇帝比真命天子还要真,威望将与太祖比肩。 以后文官们想分权,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太监将玉玺送至崇祯身前。 崇祯伸手拿起玉玺,手微微有些颤抖。 接着看到玉玺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篆字,神情一阵恍惚。 这是太祖都求而不得的传国玉玺啊! 从今日起,朕的威望,比肩太祖、成祖! 朕的权威,再也无人敢于挑衅! 而这一切,全都拜叔父所赐! 崇祯一时心神激荡,几乎难以自已。 原来从亡国之君,到中兴明君,乃至千古一帝,中间只隔了一个叔父! 崇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压抑内心的激动,看向成基命,漠然问道:“草原大捷,收复河套,歼灭林丹汗,你现在是否还有质疑?” “臣,不敢再有任何质疑。” 成基命伏地叩首,整个人像是丢了半条命。 首辅的位置,自然是不敢奢望了,跟陛下争权,更是想都不要想。 此时要考虑的,是能否保住命。 唯一的生机,就是希望皇帝心情好,对自己高抬贵手,留自己一命。 其他大臣,自然不敢再有任何异议。 温体仁扬眉吐气,大声说道: “收复河套,为大明开疆扩土,当祭告太庙!” “传国玉玺归于大明,乃我大明未有之幸事,当祭告太庙!” 张维贤接着奏道:“察哈尔部被歼灭,土默特等部归附,北方再无边患,也应当祭告太庙!” 云党、勋贵、武将们,也都纷纷开口。 可以预料,大明的列祖列宗们,最近肯定会比较忙,需要祭告太庙的事情太多了。看書菈 崇祯朗声说道:“还有一事,也当祭告太庙!” “陕西连年灾荒,百姓流离失所,以致民乱四起。” “朕已有决断,将陕西无地百姓,迁居河套,以解灾荒。” “从此陕西百姓安居,再无民乱之忧!” 大臣们一愣,再次纷纷开口称颂。 陛下一声不吭地,竟然下了这么大的一盘绝妙好棋。 出兵草原,不光是开疆拓土,解除边患,还解决了陕西的民乱问题。 这就叫……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崇祯顿了一下,接着沉声说道:“这些全都是云逍子的全盘谋划,朕可不敢贪功。” 皇极殿前,再次一片寂静。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707/221413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707/2214133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