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 第124章 战争总结,八百字检讨

第124章 战争总结,八百字检讨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家仙子多有病 仙二代在古代逃荒搞基建 从圣域开始的圣斗士生活 无垠大道 和小傻子竹马结婚后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为尘 我是真的不想火,奈何崩坏还追我 重回1980当媒人 从导演开始的娱乐大亨 不做舔狗不回头,林小姐高调嫁大佬

上甘岭战役。 有一个巨大的误区。 那就是我们惯以将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从而遗憾、悲切。 或许因为流传下来的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勇事迹。 或许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先辈们超出凡人的神举。 又或许是因为那被削平的山,那满地的弹片炮壳。 但缅怀过后,我们也必须知道, 这场战役,十分惨烈,但惨烈的不止是我们,还有丑国。 倘若百济战争让华夏真正赢得了尊严。 那青年军的钢铁意志力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这场上甘岭战役,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这场战役将不会被记录进丑国的历史,但会成为一个黑洞。 让丑军对华夏军队产生巨大的阴影,永远不愿提起。 在未来某个丑国军事学家口中,可能会这样评价上甘岭战役—— 这场战役是丑国有史以来,包括未来一百年,挨过最狠的一次揍。 上甘岭战役意义不在于取胜。 第一次、第二次战役,我们也胜利了,而且胜利的更加轻松。 但这两次战役在某些将军的眼中,是大意、是华夏军队战术优秀,如果丑国做好准备,未必会输。 但上甘岭不同。 这是丑国自独立以来,包括未来一百年,唯一一场主力王牌步兵和敌人进行正面、大火力、最长时间火箭炮对轰的战役。 关键的是,他们败了。 在武器、火力完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失败了。 上甘岭战役前一天, 负责总攻任务的丑军七师师长范弗利特,提出了一个“摊牌计划”。 但那时候除了丑军参谋部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个计划是什么意思,因为刚刚提出,就被李奇微以政治影响为理由拒绝。 上甘岭战役第十天, 久攻不下的五圣山,让李奇微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开始产生了怀疑。 于是范弗利特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摊牌计划。 然后第二次不予通过。 上甘岭战役第二十一天, 麦克阿瑟调任回国,李奇微接任远东总长。 范弗利特成为丑国第八集团军总长。 李奇微看着士气再次日渐低落的丑军,身处高位的他,终于默许了范弗利特的计划。 于是,那个令人咂舌的“范弗利特弹药量”,便出现在了上甘岭战场。 范弗利特接任之后,采取了更加密集的炮火攻势。 一百九十多万颗炮弹,这是丑国这四十三天以来所投入的大致炮弹数量。 但是,要知道在范弗利特的摊牌计划中,庞大的火力投入,只需要两个营的兵力,就能在一周内攻下上甘岭。 然后直接突破华夏军队的战线。 在他的计划中,七天两个营,所需要消耗的炮弹数是四十万。 可实际上,这场战役远不止七天,消耗的炮弹总数,也远远超过了四十万。 这位不撞南墙不死心的赌徒将军。 在向上甘岭倾斜完所有炮弹后,终于还是一头撞在了南墙上,头破血流。 李奇微面对这位二十天前意气风发,满腔热血的干将,也很难责备一些什么。 因为他比范弗利特更加明白,自己所面对的队伍,太古怪了。 抱着炸药管冲下山和他们同归于尽的华夏军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数不胜数。 单单是没有死亡,有名有姓的,就有三十八个。 在炸药管近距离爆炸且不死的概率,大概在百分之五。 如果反推回去,也就是说这四十三天,主动冲下山来和他们同归于尽的,就至少有八百人。 而肉体去执行炸坦克任务、用枪口堵机枪枪管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样的疯子很可怕,而全军都是这样的疯子,那就令人毛骨悚然了。 范弗利特在战争反思报告中这样写道: 【我们的敌人为了取得胜利,已经完全偏执,准确的说,我认为他们现在已经不再是人。 他们为了胜利,可以不顾一切,这是上甘岭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李奇微问他:“我们为什么不能不顾一切的取得胜利?” “您知道的将军,”范弗利特看向李奇微:“我们是为了在百济战场上取得利益,所以我们有许多放不下的,但他们历经百年战乱,才有了家,他们是会豁出生命去守护的。” 李奇微又问:“那位什么我们的火力远超过华夏,仍旧未能取得胜利?这在其他战役中,从未经历过。” “这四十三天,我想您应该也看到了,也有答案。” 这群疯子本来就已经非常难缠了,再加上沙苏的军事资助,那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 疯子般的意志和疯子般的武器,碰到一起不是一个数学题,而是一个化学反应。 一个比原子弹还要吓人的化学反应。 李奇微不再询问了。 致电向白宫。 申请重启撤退事宜。 接下来就是丑国的政治表演。 对华夏实施核威慑,来获得丑军在百济半岛的驻兵权。 然后结束战斗,离开这方地狱。 可一切,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李奇微绝对想不到,当他妄想力挽狂澜,扶百济战场的颓势与即倒的时候,就错过了最佳的撤退时机。 他也绝对想不到,在政治战场上,紧迫程度和压抑程度,居然不亚于百济战场。 杜鲁门任期即将结束。 他本想把那件事拖到自己卸任,把烂摊子交给下一任来解决,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艾森豪威尔,都行,只要不是他就可以。 但谁也没想到,这场声势浩大的百济战争,竟然是以这样的惨败告终。 在杜鲁门之所以同意这场战争,默许越过三八线。 就是因为他相信,华夏出手之后,只要有一个失误,丑军疯狂的火力就能对其造成沉重的打击。 并且更有望再借着南湾的问题,进一步控制住整个华夏。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 在百济战场这个棋盘上,华夏居然能一步棋也不下错。 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这两位继任者候选人,此时没有丝毫要帮他出主意的样子。 这两个不对付的家伙,此时竟有一个共同的心情—— 幸灾乐祸。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7619/112544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7619/1125448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