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火炬计划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贺少的替嫁新娘 重生财阀家小儿子:大嫂的秘密 斗罗:从写日记当幕后黑手 从杂役渔农到大罗水神 我在雾隐当水影 不科学御兽 认错人领错证,豪门继承人嘎嘎猛 天尊重生?我靠截胡躺平! 惊!替嫁残王后,她被宠惯天下 下山后,绝美娇妻要给我当红娘?!

但,想要说什么,和能说什么,尚有差别。 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国防是外交的后盾。 谈判桌上的一百次抗议,比不上轰炸机抖一抖翅膀。 子任同志在回执的信息中,一个月来几乎只有一句话——再等等。 等国内的消息传来。 等五院的进展,等一切准备就绪。 过了交付日期之后,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缓慢。 子任同志怀揣着期待和焦虑,煎熬的等待着。 下午一时二十三分。 菊香书屋的电话终于响起。 他几乎是第一时间接起了电话:“喂,是知寒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道虚弱的声音:“子任同志,可以启动第二计划了。” “好!好!”子任同志连说几声好字,随后道:“你辛苦了,五院的同志辛苦了!” “晚了两天,是我的责任,”叶知寒道:“和五院其他同志不相干。” “这个项目不容易,我们华夏能做出来更不容易,能在三个月内做出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子任同志道:“第二计划启动,全力以赴,接下来在谈判桌上和战场上,我们都不能落入下风。” “一定。” “第二计划的实施,你需要全程在场吗?” “从理论上来讲,不需要了,”叶知寒道:“第一计划按照月林的工程控制论的指导展开工作,第二计划是工程控制论的延伸,我对月林有绝对的自信,哪怕我不在场,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那就回京城吧,我有些事情要当面同你谈。”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会儿,随后问道:“非要回去不可吗?” “回来吧。” “那好……”叶知寒道:“我再交代一声,今天晚上或者明天就回。” “好。” 电话挂断,子任同志重新点燃了一根香烟,已经拧在一起许久的眉头终于疏散了开来。 随后他回到桌前,看着铺满桌子的信封,缓缓坐了下去,又一张一张看了起来。 这些大多都是从武汉来的。 一批是471所的来信,一批是五院储备人才的来信。 都是反映叶知寒工作的反馈。 三百个研究所,上万个问题。 一旦从各大机械部传达到叶知寒这儿,就意味着这些问题只能他这个院长来解决。 躲不开的。 以一己之力,拖拽着华夏军工这艘大船前行,固然可歌可泣。 但所有的问题堆积在一个人身上,所承受的压力,又岂能想像。 子任同志长长的吐了口烟,抚摸着那一封封请求他把叶院长召回休养的来信。 沉默了许久。 武汉。 471所。 叶知寒在昏睡了两天之后,从床上爬起来。 几个月的时间,头发已经白了一般。 整个人脸色苍白的从床上下来,拿起床头的菜饼和茶水简单应付了一下。 就缓慢的走出了屋子。 刺眼的阳光令他眼皮都没有了抬起来的力气。 警卫看到叶知寒醒来,急忙跑了过去。 “医生说还不能下床走动,您还是先回去躺着吧,需要做什么和我说,我帮你。” 叶知寒扶着警卫,声音虽然虚弱,但仍旧满是激动:“通知各大机工部,第二计划启动。” “另外,给我准备一张回京城的车票,我得回去一趟。” “第二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导弹部分由钱月林负责。” “舰载核反应堆部分由钱秉穹负责。” “陆基雷达和舰载雷达部分由束星北负责。” “舰船部分由黄许华负责。” “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务必叮嘱他们一定谨慎,不能出任何问题。” “等我回了京城之后,具体什么时候再回来,我会另行通知。” “好!”听到叶院长要回京的消息,警卫也长长松了口气,急忙前往471所去办理叶院长交代的事情。 晚上六点。 武昌火车站。 叶知寒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回京的火车。 出发前,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三个月来,感谢各位的付出,” “你们所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这个世上前所未有的道路,” “这条路上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是军工领域最严苛的困难,” “而在当下的工业实力之下,各位还是一路披荆斩棘,硬是走通了,” “所以在我眼里,你们是如今世界上最优秀国防工程师,” 叶知寒笑道:“望从今往后,各位不要妄自菲薄,别人能搞的,我们一定也能搞,甚至能搞得比他们更好,而别人不能搞的,我们却未必也不能搞,” “军工不能和基础工业那样抱着追赶的姿态,” “因为追赶,就意味着我们在落后,在挨打,在战场上也要付出比别人更惨痛的代价,” “我们要抱着赶超的姿态,敢为人先,创造比他国更强大,甚至他国还不曾拥有的军工武器,” “只有这样,才得以真正强国。” 说着,他又深深鞠了一躬: “华夏崛起,仰望诸君。” 在火车的轰鸣声中。 叶知寒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而同样在这个夜晚。 三百多个研究所,皆灯火通明。 一列列火车停靠在研究所门外。 一台又一台大型器械,从各大研究所转移到了火车上。 随后被沉厚的军绿色篷布遮盖,只剩下一个轮廓,和一个耀眼的五角星。 接着,又几乎在同一时间。 数百列火车从华夏的各个角落启动。 在振奋人心的轰鸣声中,行驶在四通八达的一条条新修铁路线上。 叶知寒一路北上,擦肩而过的火车不计其数。 那在夜空下更加隐蔽的军绿和一抹红色的五角星,仅一眼便令他心潮澎湃。 五百余列火车,如五百条溪流,在今天晚上,以汇聚湖海的姿态,向着同一个目的地进发。 五院下辖五大机械工业部、三百余所研究院所生产的军工部件,在一令下,同时前往武汉471所进行汇合。 整个华夏大地,在今天晚上,悄无声息的震颤着。 更不会有人知道,接下来华夏的军工,将正式上演翻天覆地的戏码。 一个独属于华夏的军工生产模式,就此诞生。 这便是继第一计划星火计划之后的第二计划—— 火炬计划。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7619/112545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7619/1125455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