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谁能违逆?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四月间事 清冷师尊,本座只想诱你入魔! 我用鸡毛掸子带飞全宗门 哈利波特之我来自东方国度 末世从封王开始 我,朱厚照,加入美帝聊天群 种田成全球首富 给顶流男团当保姆后我爆红了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魔族第一剑

随着京城这边罢考风波的结束,周边各个府县原本动乱的苗头也被压了下去。 在天子、内阁以及心学弟子的合力之下,理学弟子在这次争斗之中,大败而归。 便是朝中百官,也因此安静了下来,许多人也开始琢磨起了日后的风向。 人们也知道,朱由校和内阁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力气,不惜抬高心学一派也要将新的科举制度推行下去,定然是为了日后将这个新制度继续下去。 能够在朝中当官并且当到现在的人,都不是什么单纯的人,早就脱离了当初一开始的坚定信念,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名利以及揣摩上意上面。 通过这个新的科举制度,人们也知道,天子这是借着科举,准备选拔一些拥有一技之长的实干之人了。 再加上,朱由校最近提拔、重用的杨涟、袁应泰、左光斗、徐光启、王在晋、邹元标、熊廷弼以及姚宗文、黄立极等人。 也让一众官员们隐隐明白了朱由校的政治主张和用人之道。 要知道,以上那些人,有东林党、有浙党、有楚党,也有一些无党派的人。 起初朱由校提拔这些人,百官还以为他是为了维持朝堂各个势力之间的平衡。 可是通过黄立极、姚宗文、崔呈秀等人做的事情之后,他们才发现,当今陛下似乎更注重手下人们的办事能力。 如今又出了这么一个计分制度的科举,添加了一些实用科目,也让百官们明白,在往后的政治生涯之中,想要出头,也只能做些实事才行了。 九月四日。 就在罢考风波过去三日之后,秦良玉率领的勇卫营士兵也行军到了京城以南二十里外。 朱由校也令内阁率领文武百官,出城相迎接。 京城南门外,首辅方从哲与英国公张维贤并肩而立,文武百官也列队整齐的分别站在了两人的身后。 城门两侧的官道旁,也挤满了前来围观的人。 这些围观群众当中,有寻常百姓、有贩夫走卒,也有许多身穿儒袍的读书人。. 现场的人很多,但却异常安静,所有人都默默的凝视着前方官道的尽头。 毕竟,戚家军之后,大明已经不知有多少年不曾有过凯旋军队回京了。 虽然这次出征是只是简单的一次平叛,但是终归是打了胜仗的,人们自然想要领略一下凯旋之师的风采。 不多时,远方官道尽头,一团尘烟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当中。 尘烟下方,一条长长的队伍,若隐若现。 见此情形,文武百官与两边围观的人群也不由神色一肃。 很快,行军队伍渐驰渐近,秦良玉身披铠甲,骑着纯白骏马行在队伍的最前方。 在她的身后,是一千白杆兵,他们骑着高头大马,以六人一排,组成了一支整齐的马队护卫在秦良玉的身后。 在后面是勇卫营的两万士兵,士兵们扛着武器和旗帜大踏步的跟在马队身后。 行进之际,阵阵“轰轰”之声,从一众士兵们的脚下传出,回荡于四方旷野。 听着越来越近的行进之声,看着昂首挺胸、士气高昂的两万精壮士兵,无论是百官还是周围参观的人们无不震惊不已。 在这些不知兵的围观群众和文武百官眼里,军容如此整齐的队伍,其战斗力定然也非常可怕。 那些百姓也两眼发亮的看着越来越近的士兵,忍不住开始议论起来。 “如此强军,难怪能这么快就平定叛乱!” “是啊,这样的军队,恐怕比当年的戚家军也不弱了吧?” “陛下能有这样一支军队,那些欺上瞒下、心怀不轨的家伙,想来也不敢再捣乱了!” “哈哈,这是好事啊,陛下关爱我等草民,有了这支军队,咱们这些人也不用害怕啦!” 如今,在东厂众人不断的帮助和宣传下,天子仁德爱民的形象,已经深入到了京城周边每个百姓的心中。 陛下有了一支强军支撑,百姓们自然也为之开心不已。 听着周围百姓们的议论,文武百官这才发现,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当今陛下在民间竟拥有了如此高的声望。 虽然这些“民”不曾被他们放在心上,但他们却从未敢轻视这些“民”力量。 有了军心和民心的支撑,这样的陛下,有谁还能够违逆? 那些掺杂在围观群众中的读书人,也是静静地看着行进中的队伍,默然不语。 他们不比那些百姓,读过书的人更加清楚,一个掌握了军队地帝王,是何等的可怕。 这样一个帝王,绝不是他们这些人闹闹事儿,就会妥协的。 况且,如今心学一派的人也已经到向了当今陛下,他们除了认输之外,已经别无他法了。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的时候,秦良玉也来到了一百米外的地方。 只见秦良玉一个翻身跳下马背,把手中缰绳一扔,大踏步的向着城门口快步行来。 在秦良玉下马的同时,后方正在行进的队伍也立时停了下来。 方从哲与张维贤也一脸含笑的走上前去,向着秦良玉拱了拱手。 “恭喜秦将军凯旋!!” 秦良玉也一脸谦逊道:“区区微末之功,竟劳烦诸公相迎,实在惭愧!!” “哈哈~,秦将军不必谦虚,还是快些进城吧!” 张维贤大笑一声,随后侧过身去,后方的文武百官也赶忙让开了一条道路。 “有劳诸位了!” 秦良玉一边走,一边不住的向着两边的文武官员拱手致谢。 “秦将军客气!!” 那些官员也纷纷拱手还礼,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 随着凯旋大军的归来,朱由校当即下令内阁再次下达一道圣旨:眼下的恩科,乃是头等大事,任何人不得从中作梗,但有干扰恩科正常进行者,无论是谁,皆严惩不贷!! 圣旨一出,所有人全都安静了下来。 至此,百官与那些理学弟子,也彻底没了能够抵抗朱由校与内阁的底气了。 打不过,那就只能加入了。 眼看距离开恩科还有一段时间,许多官员也纷纷给各自的弟子和亲友去信,让他们研读王阳明《传习录》的同时,并用心修习一下数术、器械、农学等学科。 当然,许多理学弟子也趁着这段时间,放下了手中的孔孟大道,开始翻阅那些一直不被放在眼里的旁门左道。 毕竟,在大多数读书人的眼里,科举才是他们真正的追求。 苦读这么多年,谁也不想为了区区的学派坚持,放弃自己考科举的初心。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162/115256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162/1152560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