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刘辩的苦恼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说好吹牛,你咋真有大帝之资? 安浅年谨尧 侦探总怀疑我是嫌疑人 睡眠少年 开局晋升亲王,一念破境大宗师 人在提瓦特:抽卡成神 风流小太医:女帝让我侍寝 表白被拒,笨蛋校花要包养我 退圈后我成了国宝级厨神[穿书] 一剑一酒一乾坤

姜林不知道,他根据三人星宿的名字随口取的名字,会成为南海沿岸上三颗最璀璨的明珠……… 诸葛瑾得到姜林的吩咐后,就先出去做准备了。 两个时辰后,数十上百名建筑学院的教师和即将毕业的学生来到了丞相府。 姜林这些年在民间,特别是在幽州,隐隐有种被神话的感觉,这些教师和学生,都是把姜林当做偶像,所以他们在听到姜林要见他们的时候,一个个都是激动的不得了。 这些人比较多,书房又是比较重要的地方,机密文件比较多,姜林自然是不可能在这个地方接见他们。 不过丞相府很大,有的是地方,而今天天气也不错,所以姜林让亲卫把那些人都带到一个小院子里。 等人到齐后,姜林才出现。 “见过丞相!” 看到姜林后,所有人都是躬身行礼,姜林让他们起来之后,他扫视了众人一眼: “诸位都是我大汉建筑方面的精英,我邀诸位过来,是商量重新修建一座全新的,跨时代的,前无古人的新城出来!” “这座城池是在我的构想里,但是我相信,凭借你们的实力,可以把我梦想中的这个城池给修建出来!” “这座城池是这样的………” 姜林把后世那种城市的构造,包括小区,医院,学校,商业街,菜场,等一一的都说了出来。 那些教师和学生听得两眼放光,他们还从来没有想过这房子甚至这城市还能这么修建! 不少人连忙拿起纸笔,把姜林所说的东西都一一的记下来,这里面有太多的新知识可以吸收了……… 姜林花费了一个时辰,把整个城市的大体结构给讲了出来,然后开始和这些人探讨一些细节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老师和学生时不时的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姜林都能毫不思索的给出答案。 这给那些人都感觉就是,在姜林的脑海中就是有这样一座先进,功能完善的,划时代的城市。 当天他们讨论到很晚才慢慢的散去,然后第二天一早,他们便又集体过来。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二十天,这些才才确定了新城的地址还有新城的大致设计图。 新城将直接取名为汉城,这将是大汉未来绝对的行政中心,他位于幽州城东南八十里的地方,第一批建筑占地将会超过十万亩。 当新城的地址确定下来后,这些人就直接去了汉城的地方,他们要因地制宜的对设计进行细微的更改。 这一忙就是半年的时间,他们终于是弄好具体的设计方案,这些土地上的百姓也全部迁走了,开始动工了。 为了城池的修建速度,姜林把整个幽州的奴隶都拉了过来,甚至鲜卑单于步度根用来抵债的战俘,也都弄到了这边。 那些建筑师在忙着设计汉城的设计方案时,姜林也没有闲着。 他趁机来到科学院,花费了一些功夫,把抽水马桶和暖气管道这两种东西都做出来了。 前者没有太多的技术,主要就是利用大气压自动抽水,因为现在没有电,姜林是计划在每个小区都修建一个水塔,有专人来维护。 等以后有了电泵等东西,再进行优化就好了。 因为幽州这边是大汉的北方,天气比较冷,所以冬天很难熬,所以姜林计划在新城的都安装上暖气。 但是安装暖气最重要的就是暖气管道,这不但对铁料的要求比较高,对量的要求也比较大。 幸好现在大汉除了交州和益州外,都已经平定了,而益州有幽冥鬼军,交州暂时还算安分,所以大汉内几乎没有了什么战争。 这就代表着大汉生产的铁料不用用来打造兵器,可以用来发展民生,比如这种暖气管。 嗯其实不单单是铁料,一些精密,对材料要求比较高的地方,姜林甚至计划使用大量的青铜甚至是赤金。 要知道无论是青铜还是黄铜(赤金),在这个时代都是钱。 也就是大汉现在已经普及了纸币,这才让姜林有了足够的铜来满足他的设想。 不但如此,姜林还计划修建一条幽州城到汉城的轨道,这就像后世的地铁一样,每天不断的往返两个城池之间。 这样就能断时间内彻底盘活汉城。 所以在抽水马桶和暖气管成功研发出来,姜林让他们修建工厂准备量产之后,他就又找到了刘辩。 当姜林看到刘辩的时候,他正满身的油污,带着一副眼睛,在一个巨大的火车头上不断的敲敲打打。 “师弟,这火车头怎么样了?” 因为姜林和刘辩都是拜了蔡邕为师,所以除了上朝外,两人都是师兄弟相称,姜林为兄,刘辩为弟。 刘辩看到姜林过来,眼睛突然一亮,对于姜林这个师兄,刘辩可是佩服的很。 幽州甚至整个大汉能这么快的平定下来,甚至国力不断的攀升,各种新的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毫不夸张的说,这都是姜林的功劳。 姜林不但在军事,内政,农事方面达到了其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在医学,工匠,科学等方便也是神一般的存在。 以往生而知之,刘辩只以为那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但是和姜林接越多,他越感觉姜林深不可测。 就以这个蒸汽机火车头为例,很多关键的时候都是姜林给了他灵感,要不是姜林,他现在估计还在看着茶壶发呆。 如果这个时间上真的有神仙,那一定就是自己的这个师兄。 “师兄你来了,你快帮我看看,这火车头还要怎么改进?” 看到姜林,刘辩的话匣子算是打开了: “上次你说的水循环利用,还有密封的问题我都解决了,现在火车加满一次水应该能跑一百五十里。” “只是到这里之后,我就想不到改进的方向了!” 姜林看到刘辩脸上的愁容,顿时哈哈的笑道: “师弟莫急!” “实践才是校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兄这次过来,就是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328/116045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328/1160450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