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炮灰刘封逆袭之路 > 第564章 安乐公与泰山封禅

第564章 安乐公与泰山封禅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大夏剑术,谁主沉浮 军王教官之贪财女相师 帝凰慕仙 开局废武魂?老王光速爆杀全斗罗 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陆云 震惊!疯批摄政王的发妻竟然是我 重生后,我的时间可以无限回溯 毒妃为将君侍侧 丑丫修真记 柯南世界里的巫师

县侯之下,乃是乡侯。 按说乡侯也是不小。 原世界中,张飞功勋卓著,不过西乡侯,诸葛亮功劳盖世,亦不过武乡侯。 而如今诸如:刘磐,霍峻、巩志、王平、徐盛、丁奉、马忠、张嶷、周仓、雷铜、吴兰、吴班、傅肜、赵累、陈震、程畿、张著等有功之臣,皆得乡侯之爵。 另外张辽、徐晃、曹真、于禁、张郃等参与北伐的魏将,也因下洛阳之功得乡侯之位。 还有神医张仲景、大工匠蒲元等亦被封为乡侯。 然后,又设亭侯、关内侯等爵级以彰赏各级官员。 而这其中,有个人令刘封颇为苦恼。 那就是司马懿之子,司马昭。 本来刘封不想留下司马懿之后。 或者说留下一个疯傻的司马干。 但司马懿临死一个献命绝计,将司马昭架到忠义台上。 其洛阳献图,确有大功一件。 不可明杀,那暗杀…… 刘封想了想,还是否定了这个决定。 因为以他现在这个身份,去大动干戈暗杀一个十岁孩童,的确不值得。 因为他确实有更大的能力,更稳妥的办法,使这个孩子一生无甚作为。 他看着角落里坐着的那个小孩。 “司马昭何在?” 司马昭赶紧跪到殿前,一躬到底:“臣司马昭拜见陛下。” 刘封点点头:“你抬起头来。” “是!” 司马昭抬起头,虽仰望刘封,却目光闪躲,看上去有些胆怯。 “你今年多大了?” “臣……臣今年刚满十岁。” 刘封点点头: “汝……思父否?” 司马昭一愣,没想到刘封竟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一时间他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 说思父! 父亲是诬陷丞相的坏人。 乃当今陛下最恨之人。 说不思父。 那便是不孝,亦是当今陛下最恨之人。 “我……我……” 作为一个孩童,他能看清这一点,却不知该如何应对。 最终他说道:“我虽思念父亲,但……不苟同于父亲之举。” 刘封饶有意味的一笑:“果是忠孝两全之子。” 司马昭紧张的跪在地上,等候命运的安排。 “既忠臣,当许你勋爵,既孝子,当允你守孝。” “陛下……” “朕已将仲达葬在虎冢村,汝可愿在那里为其守孝。” “臣……臣愿意。” 刘封点点头:“既有功,当赐一勋爵……朕希望你在虎冢村安然妥善,乐享天年,把冢虎村改为安乐乡,就封你个……安乐公……” 他没有问司马昭,而是转头问刘禅:“阿斗,你觉得如何?” 阿斗点点头:“这个名字很好,真的很适合他。” “那就这么办?” “大哥真仁义之君也。” 然后阿斗给司马昭使了个眼色:“还不快快谢恩啊……” 司马昭赶紧躬身下拜: “谢陛下。” 司马懿剩余族亲皆放在安乐乡。 命重兵把守,若无诏令,不可出安乐乡一步。 封罢司马昭,功臣分封已经差不多了。 这时候,李严拱手上前:“陛下,群臣皆已封爵,然世人皆知陛下功盖寰宇,天下无敌,是不是也该……” 刘封很疑惑:“朕既是皇帝,还有什么可封的?” 李严笑了笑:“臣的意思是,以陛下之功绩,完全可以登泰山,以拜禅!” 刘封笑了笑:“朕命费先生阅读诏书时,未曾避讳,各位也不必如此。正方说的是封禅吧。” 李严点点头:“封禅泰山之帝王共有三位,乃秦皇嬴政,我大汉武帝以及光武帝皆文治武功彪炳于世,而如今,陛下匡汉室于困危,三造大汉,功绩远胜三帝。 当有资格于泰山封禅。” 他话说完,台下文武皆跟着响应,就连诸葛亮都点头赞许,觉得此事可行。 关羽呵呵一笑:“正方此言有理,陛下之功,当行泰山封禅之礼。” 刘封淡淡一笑,心中有了计较,却摆摆手:“泰山封禅,需文治武功名传于世,朕虽有武功,却无文治,实无面目登泰山封禅。” 法正上前说道:“陛下,您诗文享誉天下。当得起武皇帝,亦当得起文皇帝。怎说无此资格?” 刘封摇摇头:“文采与文治不可混为一谈。文采再好,不得使国泰久安,民生富庶,亦非文治皇帝也。” “陛下!” 黄权摇摇头,拱手出列:“据臣所知,陛下治江夏、治江陵、治汉中、治汉阳皆有大成,士族竞相拥护,百姓交口称赞。怎说无问治之功?” 黄权本为烈臣,但他对此时的刘封那是奉若神圣,万般推崇。 但刘封还是谦虚的摆了摆手:“治一郡之地,怎能与治国同日而语?夫文治者,当定国策,安天下,福臣民,清政法,举人才,清贫困。对此,朕皆无功也!” 说到此,刘封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有种英雄壮志难酬的感觉。 世人皆知三兴大汉刘封身为皇帝,功高至伟。 他不肯泰山封禅,却让那些已经封了勋爵之臣,有些如坐针毡。 法正适时上前,拱手道:“陛下,您于江夏、江陵、汉中以及汉阳皆有政策,并成效匪浅。这足以说明陛下有治世之功。 陛下,您何不在此制定国策,我等愿齐力执行,以成陛下文治之功。” 刘封心中感慨。 难怪父亲喜欢法正,他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你最舒服的助攻。 刘封点点头,似乎对泰山封禅颇为向往。 而法正的话,也使得众臣皆尽响应。 大家都觉得刘封这样完美的帝王,若没能完成封禅,那就太可惜了。 刘封点点头:“既如此,那朕便在此提出三条国策,还望众公支持。” 话说到这个份上,还有谁能不支持啊! 众臣齐齐拜道:“愿奉陛下国策。” “好!”刘封点点头:“那请各位记好: 这第一条国策:摊丁入亩! 尽可能使百姓有田种,按人口比例分配田地,免得富者有田无种,使地荒芜,又或是穷者有力无地,走投无路。 这第二条国策:便是科举选拔。 三年一次科考,无计贵贱,选拔有德有能入朝为仕,免如桓灵帝时,奸臣恶宦互相推举,使朝堂奸佞当道。 这第三条国策,分文政与理工,士族子弟可修文政亦可修理工,百姓子弟可修理工。 亦科考选拔,绩优者,可重用,于国有功者,亦可以此封爵。 此三条国策,若得功成,朕方有脸面去泰山封禅。 朕能否去得上泰山,在此,便拜托各位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499/283377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499/283377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