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炮灰刘封逆袭之路 > 第571章 刘封成中祖,刘禅知密件

第571章 刘封成中祖,刘禅知密件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原神:开局就被荧钓起来 我就赶个山,黑熊让我帮它看荔枝 无限兑换之旅 趁商业女王青涩,我要压她一筹 天帝的悠闲生活 白龙出马仙 戏瘾 NBA:选秀吊车尾,我缔造热火王朝 我好像太极端了 光之国美食家,小金牛求我别吃他

刘封之死,乃炎汉之旷古大悲也。 除太师诸葛亮,大将军关平等将士们远征贵霜未归,尚不晓此事,全国上下心存良心者无不悲泣流泪,伤痛欲绝。 刘封为这个国家做得太多太多了。 匡扶炎汉,扩张版图,训胡从汉,夺粮夺畜。 使得乱世结束不过数年,天下便现大治之象。 他的功绩,胜过之前任何一个帝王。 虽然五年前,他就禅位进为太上皇,但在大汉的百姓眼里,他一直都大汉的皇帝。 阿斗将兄长定谥为“昭武皇帝”。 后哭着为刘封征集庙号。 朝堂上,百官纷纷进言。 有言“中祖”者,有言“仁祖”者,有言“孝祖”者…… 各抒己见,争执不休。 凡提出建议者,无不含泪细数刘封功绩,几次都说不下去,便在朝堂上抚面而哭。 大臣们哭,刘禅也跟着哭。 朝堂上,立庙之事几次被哭声中断。 没人怀疑,刘封的功绩当不当得起一个祖。 最终,刘禅决定,给大哥的庙号定为“中祖”。 【注:中祖,听起来不是很霸气,似乎有些“中庸”之气。 但“太高中世”才庙号中的极品。 乃是除“太祖”,“高祖”外格调最高者。 实际上比“太祖”和“高祖”都更要稀有和珍贵。 须得国家衰亡,力挽狂澜,匡扶危难,再造中兴,方可称“中”。 而又要兼具胜过前人的创世大功,方可称“祖”。 想同时完成这两点,就太难了。 以至于华夏五千年,近五百位皇帝中,太祖四十余位,高祖二十余位,世祖也有七人,却无一有资格为“中祖”。 所以,“中祖”这个庙号的格调,可比神神叨叨的“圣祖”,耐人寻味的“成祖”牛逼得许多。 自然也比刘备的“烈祖”更高。 然而,便是这些杂牌庙号,也是大多帝王梦寐以求的理想。 很多帝王连庙号都没有。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宗”优于“祖”。 比如李世民按照其功绩,完全有资格称祖,但为证明其得位名正言顺,故而称宗。 而对朱棣来说,太宗其实也是比成祖更好的庙号。 其告诉后辈,以太宗为荣,死去得太宗庙号。 却因故被朱厚熜改为成祖。 不知道朱棣在天有灵若知,棺材板压不压得住。 他们是为了法理的正统性。 刘封则完全不需要。 刘封虽非嫡子,但临危受国,力挽狂澜,重振大汉,得国极正,毫无争议。 功绩可光明伟正可称祖。】 只是,父为烈祖,子为中祖。 子高于父,当不是昭武皇帝心中所愿。 这时,庞统提出建议。 莫不如将烈祖庙改为高祖庙。 使昭烈皇帝进位汉高祖。 再将昭武皇帝尊为汉中祖。 这样不就一举两得吗? 那么,这逾越祖制了吗? 大汉创始人不是汉高祖刘邦? 众所周知,刘邦的庙号并不是汉高祖。 人家是汉太祖高皇帝。 简称“汉高祖”。 这和“汉高祖”本身的庙号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刘邦真正的庙号毫无争议,就是“太祖”。 太祖之后,赵汉刘渊之前,大汉从未有过汉高祖。 而刘备虽中道崩殂,但临危允命,传位刘封,才给了刘封三造大汉的机会。 所以,以刘封现在的功绩,足以将刘备推到汉高祖的层级。 刘禅听闻庞统的解释,立刻说道:“对对对,就按丞相说的办。进父皇为高祖皇帝,尊朕兄长为中祖皇帝。” 然后,于昭烈帝庙左下手建昭武帝庙。 命能工巧匠为刘封塑像塑身。 塑像身姿挺拔,英雄威武,朗目长髯。 让人肃然起敬。 无数百姓不远千里,前来祭拜,一时间,昭武帝庙香火鼎盛。 昭烈帝庙也跟着热闹起来。 在全国官员百姓悲恸之时,却还有人沾沾自喜。 黄皓就是一个。 他觉得他终于熬出头了。 又或者说,陛下终于熬出头了。 刘封在的时候,没少针对他。 比如,刘封培养健壮的皇宫女侍,欲以此代替太监制度。 若非他是先帝所留。 恐怕早被清算。 而陛下哪有话语权? 他谨小慎微,被刘封压制得死死的。 为了完成昭武帝留的“作业”,陛下半夜不敢睡觉,点灯熬夜,努力的背书写文章。 好几次背不下来,急得哇哇大哭。 这些他都看在眼里。 在黄皓看来。 陛下不敢说昭武帝的不好。 因为昭武帝势力太大,名望太高,整个朝堂从上到下都是他的人。 陛下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像个傀儡。 昭武帝让陛下做什么,陛下便不敢不去做。 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生怕惹得大哥不高兴。 这哪像皇帝的样子? 你看看,昭武帝都去世了,那些臣子们都还在不遗余力的夸赞其的功绩。 竟无一人考虑陛下现在的感受。 陛下没办法。 为了讨好你们,只能委曲求全,舍一子以奉昭武帝为父。 昭武帝不倒,陛下难安! 黄皓决定做点什么。 但他也不傻。 直到昭武帝即便驾崩,他的势力仍然遍布整个朝堂。 他一个小太监无异于蚍蜉撼树。 但他告诉自己。 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小太监了,而是当今天子最为宠信的官宦之首。 他觉得,陛下还是有心搞倒昭武帝的,改昭武帝为先帝定下的“烈祖”庙号,就应该是一个信号。 只是陛下不敢说。 也不能说。 他需要一个适合契机。 全盘推倒昭武帝。 再改立长子为太子。 黄皓做了很周密的计划。 他利用身份的便利,结好一些和昭武帝关系不佳的官员。 一直被昭武帝瞧不起的仆射典学从事谯周、参军李邈。 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尚书仆射陈祗。 他们一同约定,寻找能扳倒刘封证据。 当然,不能一开始就试图扳倒刘封,但可以将他从仁义道德的至高无上神坛上拉下来。 黄皓通过帮刘禅整理机密文件,通常,刘禅是不会看这些东西的。 接着,发现了昭武帝一个巨大的黑点——屠城! 你敢相信? 一直被人奉为仁慈德善的昭武帝刘封,竟然屠过城。 文件中记载昭武帝第一次出海远洋,他率领二十艘巨船,数百艘楼船,一万精兵登陆大汉东海的倭岛。 并于倭岛屠杀了近百万人口,并将数万女子劫掠归汉,赏与军卒为婢妾。 难怪啊…… 难怪那几年,不少士兵都有了不会说人话的倭奴小老婆。 黄皓目瞪口呆。 进而狂喜,他迫不及待的将这份文件给了刘禅。 “陛下,您看看这个……” 刘禅翻开读了一半,吓得将密件丢在地上。 “陛下,您的大哥,他其实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是个残忍无比的暴君,那些军士都在帮他隐瞒……” “你……” 刘禅怔住,缓过神的他,神色微微有些变化。 他鼓起勇气,捡起地上的机密文件,又仔细的看了看。 刘禅单纯的眼中写满了惊愕和不敢相信。 这让黄皓很满意。 看来陛下终于有决心,有底气扳倒昭武帝了。 接着,刘禅长出了一口气,他合上密件,闭目沉思良久,又缓缓的睁开眼,悠悠的说道: “黄皓啊,这件事,咱们这朝中还有几个人知道?” 黄皓并未察觉刘禅语气的细微变化,他直言:“陛下,从事谯周、参军李邈,还有仆射陈祗!当然,那些一同去倭国的……” “行了行了,朕不要知道他们,你去把谯周,李邈,和陈祗都叫过来。朕……” 刘禅似乎做了什么痛苦的决定:“朕有要事找他们。”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499/283377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499/2833774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