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 第253章 县太爷要来了

第253章 县太爷要来了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穿越之客串经典 二嫁清冷首辅后,偏执帝王后悔了! 八零小娇妻,撩的糙汉心慌慌 陨石撞地球?我直接手搓银河母舰 神话再临!从民俗志怪开始 超神学院之越吐越强 午夜杂货铺 星网竞技场 当科技成为可能 难道他真的是主角

陈小满眨巴着眼睛,好奇问他:“爹你不是这么说的呀。” 老李头眼疾手快地捂着她的嘴:“我就是这么说的。” “是娘说不能占村里人便宜,爹还想十斤高粱换一斤稻米呢。” 李初元一下就揭穿了老李头的伪装。 老李头气得直跺脚。 这个臭小子,净拆他的台! 陈小满扒拉开老李头的手,脆生生道:“我们低价会帮很多人。” 她又扭头看李贵:“兴陆县的人会来换我们的稻米吗?” 李贵苦笑:“兴陆县的人饿疯了,见到粮食就抢,我是不敢再去了。” “官府还没帮他们吗?” 李初元问道。 李贵压低声音:“他们去年底还多捐了粮,不交的要被抓走,听说把不少人最后一点家底都掏空了。” 老李家的人对视一眼。 “这不是逼着老百姓去死吗。” 老李头闷闷道。 李贵连连摇头:“我那几个朋友都待不住跑路了,如今敢去兴陆县的,都是财大势大的能人。” 陈小满忧伤地叹口气。 “那他们能买到的粮食更少了。” “买什么粮食啊,已经在挖野菜啃树皮了。” 李贵想到上回去兴陆县看到的场景,浑身一个哆嗦。 跟钱比起来,还是命更重要。 送走了李贵,老李家就开始盘算起粮食。 除开家里原本有的高粱外,这回从刘老爷那儿坑来了五万斤高粱。 他们家从年前到现在,一共用七千斤高粱,换了三万五千多斤高粱。 年前他家酿了不少酒送去百味楼,也花了不少高粱。 算下来,一共有十二万五千斤左右的高粱。 老李头连着吧嗒了五六口烟,才惊奇:“娘咧,咱家折腾出这么多粮食了!” “只差一万五千斤高粱。” 周大丫也高兴极了。 原本相差的粮食不少,不过折腾了个把月,竟然只差一万五千斤了。 “这一万五千斤高粱可不好弄。” 李大宝高兴之余,却泼起凉水。 “大宝说的是,附近村子要换稻米的都换得差不多了,马上就春耕了,各家都在育苗,后续没多少人来换了。” 老李头吐出口烟,悠然道。 “要不,咱们再拉些稻米往远处去换?” 杨慧莲提出自己的想法:“离咱远的村子,不方便跟咱换啊。” 张桂兰摇摇头:“离得原来,别人不信咱,肯定不乐意跟咱换。” 周大丫点点头:“是这个理。” 家里的稻米能有这么多人来换,是村里人看到她家稻子长得好。 庄稼老把式能算出她家的收成。 附近的村子在青石村都有亲戚,互相提醒,都信他们家。 再去远处,别人没瞅见你田里的情况,谁会信你的种子比他们自个儿的好? 陈小满道:“要是找别人都信得过的人担保就好了。” “咱家没什么背景,去哪儿找这样的人。” “可以找县太爷呀。” 李初元奶声奶气地提议。 闻言,老李头烟也不抽了:“你去找县太爷换稻种,不是自个儿送上门让他抓吗!” “不怕,我们全村都帮着换粮了,县太爷总不能把咱们整个青石村的人都抓走。” 李大宝安抚着大家。 这也是他们一早商量出的办法。 他们只让青石村的人来换粮,外村的人只能找青石村的人帮忙。 青石村的人不仅得帮自家各个亲戚,还得帮亲戚的亲戚。 这么一来,全村都跟老李家一样换粮了。 用张半仙的话说,就是法不责众嘛。 “咱家还有五千斤稻米,至少能抵五千斤粮食,加上家里的麦子玉米,杂七杂八算下来,应该也只差个四五千斤。” 周大丫盘算着:“差得倒也不多。” “咱一斤稻米抵一斤高粱,太亏了。” 老李头很不愿意。 “咱家也得留些粮食吃,谁也料不准咱会不会跟兴陆县似的饿肚子。” 周大丫想想也是。 “那咱再等等,今年多种高粱,等收成了,差得应该就不多了。” “那我们要先跟县太爷说好,不能让他把庄子卖给别人了。” 陈小满赶忙道。 “县太爷是大官,肯定不能听你的。” “我们可以先付定金呀,生意都是这么做的。” 跟县太爷买庄子也是做生意嘛。 李初元很高兴:“咱们明天就去跟县太爷说吧。” 陈小满扭头就对老李头道:“爹,我们明天去县城吧。” “我们得酿酒,抽不开身。” 老李头才不跟着他们两个孩子瞎胡闹。 酿酒才是正经事。 陈小满扭头就去找周大丫,在周大丫身上拧了好一会儿麻花。 周大丫被她哄得心软了。 当即道:“娘明儿带你们去。” 老李头哼哧哼哧反对,全被周大丫给挡回来了。 陈小满很高兴。 她地趁着刘先生回来之前,跟县太爷约好。 等她上学就没空了。 不等她上县城,村长带了个消息给他们——县太爷明儿要来村里。 “县太爷为什么来村里?” “这不是快春耕了吗,各个村都要开始育苗了,县太爷要来各个村子开闸放水。” 去年水渠就修好了。 冬天田地里没庄家,县太爷为了不浪费淮河的水,压根没把水渠最后一段挖开。 “春耕了,县太爷要来各个村盯着,说是不能出一点意外。” 老村长说起这事儿就高兴。 “那我们村不用再花钱买水了。” 陈小满高兴问道。 老村长“哎哟”一声:“水渠围着水田修了一圈,还花什么钱买水。” “今年有淮河的水,咱们的庄稼差不了。咱们县太爷真是个心里装着百姓的好官啊!” 老村长感叹一声,就把自己来老李家的缘由说了。 在青石村,老李家的房子修得最好。 老村长的意思,是让县太爷来老李家落脚。 老李头为难:“县太爷来家里,总得吃顿好的,咱家连只鸡都没有……” “我们家有腊肉。” 李初元提醒。 老李头一把推开他:“走远点玩儿去!” 小崽子就会拆他的台! 老村长明白了,他道:“肯定不能让满仓爷一家出这顿饭,我跟村里人说说,一家给凑点吃的。” 老李头这才舒心。 当即把胸脯拍得“砰砰”响:“这事儿就交给我,保准把县太爷招待好。”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514/166836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514/1668360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