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强国之政!!!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蒙冤入狱,我破案成神你跑什么 韩四当官 海上狼人杀:把把给我整个厨子? cos日呼的我穿成了教主的弟弟 纵横游戏世界,从拉满被动技开始 法医谍影 我能接收兵器记忆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满级传球,请叫我三狮军团话事人 七零美人太娇软,科研大佬宠红眼

第188章强国之政!!! 这又是千辛万苦才来到咸阳参加恩科的学子们,一阵感激涕零。 吃食方面,自然就更容易解决了。 咸阳周边的田地里,收获的玉米和土豆,多到百姓们的粮仓都装不下。 多余的那些粮食,都被心怀感激的百姓们,自发的赠与了朝廷。 这些寒门学子们,吃了不知多少天干粮才来到咸阳。如今吃到新奇的玉米和土豆,一个个心中的激动,自不用多说。 只想在恩科中,展尽所学,能够有机会替帝国效力。 而那些原本是氏族阶层的学子,自上次魏无忌覆灭后,算是彻底明白,他们的特权已经永远沦为了过去式。 知晓科举制度不可改变后,其中还有心气的,自是付出千般努力,苦读经典。 以图能通过科举,延续父辈的荣光。 及至恩科的前一夜,整个咸阳城,都是沉静在一片郎朗读书声中。 所有学子,无论先前是何身份,都在为着明日的恩科而努力。 恩科开始的当天,无数学子在皇宫前,按着划出来的四大类别开始考试。 四大类别分别是文学、水利格物、兵道之学、天时农学。 文学的考卷,自然是以李斯为首的儒家学士,亲自编著而成。 其中,自然少不了荀子这些儒道大家检阅。 而水利格物的考卷,则是公输仇率领公输家族,结合墨家的一些经典,精心编著出来的。 原本,在水利格物一道上,公输家族是有极大优势的。 但公输仇为了避嫌,并未让族中子弟参考。 至于兵道的考卷,自然是以蒙恬、王贲为首的武将,编著出来的。 兵道的考卷,并不是考验的个人勇武,而考察的是用兵上的谋略。 常言道,武者多而谋士少。猛将易得,智将难寻。 有足够的谋略应付各种突发状况,才是如今大秦军中最需要的人才。 至于天时农学,如今天人遗留的种子,在整个大秦疆域内推广种植后。 所需的农学专家,自然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寻常百姓或许耕田是一把好手,但论及对作物的护理,以及天时的把控,就没有那么多系统的知识了。 而且土豆、玉米、辣椒这些,通通都是新作物,百姓们固有的农耕经验,也不太用的上。 所以,选拔农业专家,依然是朝廷的一个重要项目。 天时农学的考卷,自是时农令结合农家的典籍,编著出来的。 农家被覆灭后,整个农家千年积累的精华知识,已经尽数被运到了咸阳。 那海量精湛的知识,直接就让大秦在农学上的造诣,在往上拔高了一筹。 全天下而来的学子,自是按着各自所学,而参加这四项考试中的一种。 始皇帝站在章台宫上,看着延绵如长龙一般的考场,心中感慨万分。 若不是恩师留下了仙书,始皇帝又如何能想到,能以这种方式选拔朝廷所需的人才? 眼见那些寒门学子,穿着满是补丁的衣物,在案桌前奋笔疾书。始皇帝越发觉得科举大制,功盖千古! 在始皇帝身后,荀子、北冥子、鬼谷子三人也在静静的看着。 如此大世,如此多的学子汇聚一堂,也是他们从未见过的盛世。 可以预见之下,大秦在以科举制度,斩破氏族阶级对知识的垄断后,天下将会是怎样一副光景。人人皆有圣贤之书可读,往圣之绝学,也将在世间源远流长,那将是一个人人如龙的时代! <divcss=&ot;ntentadv&ot;>只要有志者,凭着一颗坚毅的心,亦可通过科举,蜕凡为龙。 始皇帝将整个考场尽收眼底后,又对身旁的李斯道: “李斯,阅卷一事,就交给你带人去负责了。” “切记,此乃大秦第一次科举,决不能有舞弊之类的事情发生!” “若有人作出什么不敬法度之事,就休怪寡人无情了。” 李斯闻言,赶忙恭敬道: “陛下请放心,所有考生都是以临时编号进行考试的。” “阅卷的官员,绝对不会知道自己批阅的试卷是哪位考生!” “微臣也会时刻监察此事,直至所有考卷检阅完毕。” 始皇帝听后,缓缓点头。 又看向高高升起的朝阳,想象着经历科举后的大秦,又将是怎样一副面貌。 整个科举考试的过程,足足持续了两个时辰。 因为这是第一次科举,其考试的题目,到底是不会多到用上一日去作答的。 接下来就是繁琐的阅卷过程。 阅卷的考官,同样也是出卷的那些。蒙恬和王贲这些武将,这次倒也惊奇的捞上了这个文事。 毕竟参加兵道考试的学子,最后都是分配到军队里做参谋的。 作为帝国战功最多的武将,他们自然是最有资格阅卷的。甚至就连大将军王翦,也过来凑了一番热闹。 而文学考试那里,自然就更热闹了。 文学的考卷,本就包罗万象,远不仅仅是文章上论个高低。其中,更是涉及到了思想理念。 而且,参加文学考试的学子,本就是四类中最多的。所以,相应的阅卷官也比其他几类要更多一些。 而李斯作为整个科举的主考官,此刻主要是起到了监察,以及总览全局的作用。 有始皇的命令,李斯自然不敢让帝国的第一次科举,就暴出什么丑闻来。整个阅卷过程,李斯都不断在各方巡视。 同时分别记录下各科成绩最为优异的那些人,准备呈给始皇帝观摩。 深夜,章台宫中。 帝国第一次科举,直到幽月高悬之时,才大致得出全部结果。 李斯从各科中,挑选出最为优异的那几份,赶忙来到始皇帝面前,汇报道: “陛下,此次参加科举的各地学子,一共有五千三百名之多!” “其中,剔除一些滥竽充数的氏族子弟外,大概有三千名学子,都达到了朝廷用才的标准!” “并且,这三千名学子中,有超过两千名都是出自寒门。” 听到李斯的汇报,始皇帝当即就双眸一亮,激动道: “好!寡人之天下,原来还有这么多可用之才!” “若不是科举,这两千多名寒门学子,只怕还要尽数埋没!” “这科举,果然是强国之政!” “哼哼,这次那些氏族子弟与寒门学子在同一个起跑线竞争,如此悬殊的差距下,寡人看他们谁人还敢骄纵!”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671/152340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671/1523406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