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正经人 > 第277章 准备着

第277章 准备着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嫂子,你不知道我无敌? 从纪委科员问鼎权力巅峰 渣男为白月光高调庆生,我捧骨灰杀疯了 如野 白银上单,乱入职业 帝台春色 刚成御兽:开局被高冷校花契约 吃瓜!小知青下乡冤家糙汉太狗了 不灭武尊古飞林雪儿 戍边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第277章准备着 宛平城始建于明末崇祯十一年,历时三年建成,原为军营,驻屯兵马拱卫京城,也称拱北城、拱极城。 位于永定河东岸,正临卢沟桥,直扼京畿要道。 宛平城作为京城的卫城,与普通小县城不同,不仅有城楼、角楼、马面墙和瓮城等,还仅有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全城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城墙高七米多。 此时的宛平城喊杀声震天,从城楼俯瞰下去,黑压压的披甲军卒扛着攻城云梯吼叫着从远处向宛平城奔来。 很快,攻城云梯靠在了城墙上,接着一名名军卒用嘴叼着腰刀,沿着云梯迅速的向城墙上爬去。 城里城外那些闲得无聊的人还有过路的商贩行人都远远地聚在城门口,一边当热闹瞧,一边悄悄地议论。 一商贩好奇了:“这是做什么呢?” “勇卫营的军爷演练攻城呢。”人群中有人回了一句。 又一名商贩:“这能练出什么?!” “你懂个屁!” “就是,不懂就不要瞎说。” “睁大你的眼睛仔细看了,瞧见没有,人家攀爬云梯如履平地!” 一名老汉开口了:“这些军爷都是身着双层铁甲,真正攻城的时候只要脱了一件,那还不脚下生风,向鞑子城头飞去.” 众人哄地一声笑了。 老汉红了脸:“当年我曾随商队去过辽东,除了前明时期修建的几座军镇,也就鞑子的盛京城城墙比较高,但也仅有三丈余,比我们宛平城也高不了太多。” “有这样的事?!”众人好奇了。 老汉:“千真万确!告诉你们,其他的城墙都是土坯,根本禁不住大炮的轰击!” “哦!”众人一声惊呼。 “这话有水!”这时一名商人插话了。 “哦?”众人又把头转向了他。 老汉反问:“怎么有水了?” 那商人笑道:“老人家应该是几年前去的辽东吧。以前确实如此,现在却不一样了。盛京等地的城墙早就重新翻建了,矮是矮了点,但几个主要的城池都用青条石在城外新筑了一面墙。大炮轰不倒的。” 老汉:“嗨!这样的事怎么可能瞒得了朝廷,咱们就别瞎操这个心了。” “有理!有理!” “哎!今儿怎么没听到炮响?” “是啊!” 老汉一笑:“这个我知道,方才看见兵部押运弹药的车队了,一会儿就响。” 一语未了,大营方向传来了震耳欲聋的火炮声。 凑热闹的百姓一个个骇得面容失色。 有人听出来了:“这声音比前几天响亮多了!” 更有人听出了:“这不是之前的火炮!” 一个老者更是出语惊人:“不错。勇卫营肯定换了新式火炮,而且打的是十斤以上的铁弹!” 众人:“哦?” “杨三爷以前在山海关作炮手,曾用红衣大炮打过鞑子!”站在老者一旁的后生说道。 老者接着说道:“听声音,这新式火炮可比红衣大炮厉害多了。” “噢!”众人发出一阵惊叹。 老者微微一笑,没再说话。 永定河大堤上,贾琥坐在马上,正举着千里眼朝向宛平城,关注刀盾营的训练情况。 他的左侧,杨大勇也举着一只单筒千里镜。 “哎,媒婆怎么说?”贾琥突然问道。 杨大勇放下了千里镜,“清虚观的老神仙还在合八字呢。” “哦?” 贾琥望了他一眼,“你没给张道士送银子?咳.香火钱。” 杨大勇一怔,充满询问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贾琥。 一旁的林三笑道:“送五百两银子过去,明儿你们就是天作之合,佳偶天成。” 杨大勇一惊:“这么黑!” 林三笑了笑:“嫌贵?那你就慢慢等吧。” 杨大勇稍一犹豫,接着咬了咬牙:“行吧。” 见他这副肉疼的摸样,贾琥没好气地:“你先把这钱给出了,尽快把婚事给定下来。你老丈人书房里的古物哪个不是价值百金,趁着他喝醉酒的时候哄骗一件,这不就赚回来了嘛。” “就是,死脑筋!”林三接言道。 杨大勇的眼里立刻闪出光来,用力点了点头。 看着他那没出息的样子,贾琥摇了摇头:“接下来就靠你自己了。不仅要演练攻城作战,还有近战厮杀,能在城墙上站住脚才行。” 说到正事上了,杨大勇正色道:“大帅放心,刀盾营绝对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贾琥点了点头:“今儿二月十一了,辽东应该已经开战了。” “辽东开战了?”杨大勇和林三对视了一眼,又疑惑地望着贾琥。 贾琥:“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情况好一点的话,勇卫营开拔出关配合辽东军围歼回援的辽东鞑子。最坏的情况就是骑营千里奔袭” 说到这停住了,对杨大勇说道:“其他的话我也不多说了。来,送你个宝贝.”说着,从马褡子中掏出一本书递给他。 杨大勇接过翻看,接着惊道:“大帅著书立说了?!” 贾琥哈哈大笑:“少胡说。没事时候多看看还有,抓紧把婚事定下来。” 杨大勇:“是。” “我回去了!” 贾琥一抖缰绳,那马嘚嘚地向前小跑起来,林三领着一群骑兵立刻跟了上去。 上书房 戴权给王鹤堂端了碗茶。 建武帝将一份军报看完,兴奋地说道:“好!李承阳是好样的!仅仅不到十天就扫清了前往广宁路上的障碍,接下来就等着广宁的正蓝旗撤兵了。” 王鹤堂点了点头。 建武帝接着说道:“这个孙绍祖确实是一把好刀。可惜了。哎,他到底是如何得罪贾琥的?什么事非得要他死?” 王鹤堂怔了一下,说道:“皇上,此人雷厉风行、杀伐果断,却也心胸狭窄,是个得志便猖狂的真小人!”接着便将原甘肃卫王参将的事情说了一遍。 顿了顿,“这样的人一旦被重用,掌握了更大的军权,肯定会‘尾大不掉"!” 建武帝沉吟了片刻,然后认同地点了点头。 这时,门外传来了当值大太监的声音:“陛下,刑部尚书李晋李大人请见。” 建武帝:“让他进来吧。” 稍顷,刑部尚书李晋匆匆走了进来,望见坐在那儿的王鹤堂先是一怔,接着走到御案前行礼:“陛下。” 建武帝手一挥:“什么事?” 李晋犹豫了一下,答道:“京城出了件怪事。” 建武帝来了精神:“说下去。” 李晋:“刑部下面的眼线来报,好些在刑部有案底的人回京了。” 建武帝:“什么意思?” 李晋:“这些人身负的案子都与武不,太后的亲弟弟有关” 建武帝明白了,问道:“都是冤案?” 李晋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刑部这十几年都是宗室王爷管着,对于这些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些人被逼的家破人亡,不得不远离京城。” “这些人是回来翻案的?”王鹤堂接言问道。 李晋摇了摇头:“他们并没有去任何一个衙门。” 王鹤堂的脸色陡地变了:“他们是回来报仇的!” 李晋:“可能吧。” “抓起来!把他们都抓起来严审!肯定有人在背后指使。”王鹤堂站起身。 李晋:“抓、抓了一个.” 王鹤堂:“怎么样?” 李晋叹了口气:“死了,刚关进牢房就撞墙死了” 听了他的话,王鹤堂怔住了。 “都有谁知道此事?”建武帝突然问道。 李晋答道:“除了臣,就只有一名郎中、一名书吏和一队差役知道。” 建武帝:“委屈他们去提刑司大牢住几日。” 戴权、李晋一齐答道:“是。” 建武帝接着说道:“这件事就当不知道。” 三人齐声答道:“遵旨。”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接着乾清宫副总管走了进来:“陛下,大明宫传来消息,老太妃突然昏倒了。” 建武帝脸一变,接着站了起来:“走,去大明宫!”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18672/117650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18672/1176507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